作為農業“芯片”
小小的種子關系到
中國人的飯碗安全
廈門圍繞“種業振興”苦下功夫
在蔬菜種苗育種創新上
取得新突破
目前已有200多個
優質的“廈門芯”種子撒向全國
今天的
《逐夢新征程,一起向未來》
系列報道
我們來聽聽新型職業農民
湯永強的故事
湯永強
新型職業農民
我是湯永強,從小在長江邊上聞着稻花香長大的我,對農業的喜歡好像是純天然的。高考填報志願時,我執着地選擇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當時我的父親并不支持我,因為父親是農民,他說種地太辛苦了,希望我能跳出“農門”。
大學畢業後,我在廈門一家種子企業幹了幾年技術員。夏長冬暖的廈門素有“天然溫室”之稱,很适合培育蔬菜種苗。那時,全市已有近50家種子企業,不過基本上還是以貿易為主,真正育苗研發的很少。當時我國進口的農作物種子中,蔬菜是最大品類。那時候,就有個想法在我心頭:我要培育一顆夢想的好種子。
于是,揣着借來的100萬元,我和三個小夥伴來到了同安竹壩,開始了苦瓜的育種。
每天天一亮,我就要下地,用3個多小時在40多個大棚走上一圈,很多人都叫我“苦瓜湯”。
育種是漫長而枯燥的過程,就像我們選育的苦瓜,你别看它才11對染色體,但每改良一代,都需要有上百、數百個的雜交組合,培育一個新品種至少需要七八代的改良,而且還得保證每一步都選對,真的就像走迷宮。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4年後,我們遇到了跟許多育種機構同樣的問題:研發受阻,錢也花光了。就在一籌莫展之際,我們趕上了廈門大力發展種苗研發産業的好時候,廈門市科技局、廈門市農業農村局、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伸出了援手,解決了我們急需的資金短缺難題。
追着光和熱,忍着苦與累,曆經8年,我們終于成功培育出了F-1302,找到了第一顆夢想中的種子,我給它起名為 “春秋”,就是要大聲地向大家宣告,這不是“洋種子”,這是“中國芯”。
随着國家對農業發展的重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我們企業發展也越來越順利。如今,我和我的團隊已經培育出了12個新品種,其中,6個實現量産。我希望,未來我們能播撒下更多夢想的好種子!
廈門廣電集團廣播中心i聽廈門廣播
《逐夢新征程,一起向未來》特别報道
策劃:鄭珑 陳仙蓉 楊華
記者:陳文靜
圖片拍攝:周宇
微信編輯:林恺玥
責編:張帆 陳國勝
編審:張瑤
昵稱 | 微信号 | 昵稱 | 微信号 |
廈門廣電 | xmgd2015 | i聽廈門廣播 | itingxm |
移動電視 |
xmdstydds | 廈門衛視 | xmstar2005 |
i聽廈門廣播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系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