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針技術是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針刺方法。該技術根據以神阙穴為中心的腹部先天經絡系統理論(圖1),尋找與全身部位相關的反應點,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輕微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臨床主要适用于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疾病。
圖1 腹部先天經絡圖
一、針具及基本技術
(一)針具
腹針針具根據針具的不同直徑分為A、B、C三類,分别為Ф0.22mm、Ф0.20mm、Ф0.18mm。
每類中又根據針具的不同長度分為I型、II型、III型,分别為50mm、40mm、30mm。
(二)腹針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為5寸。
側腹部分寸的标定:從神阙、經天樞穴至側腹部腋中線确定為6寸。
2.腹部分寸的測量(水平線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5寸。
側腹部的腋中線至神阙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6寸。
(三)腹針的針刺方法
1.針刺手法
進針時應避開神經、血管,根據處方的要求,按照順序進行針刺。
(1)進針:準确度量,确定穴位後,采用套管針,快速彈入皮下。
針刺深度:淺刺——皮下,中刺——脂肪層,深刺——肌層。
(2)行針:①緩慢撚轉不提插1~2分鐘。②輕撚轉慢提插1~2分鐘。
(3)出針:留針30分鐘後出針,出針時按照進針順序緩慢撚轉出針。
二、常見疾病的腹針治療技術
(一)項痹病(神經根型頸椎病)
本病常因督脈勞損、氣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導緻經脈閉阻,以頸項部疼痛及上肢麻木,頭、頸、肩部活動受限,甚者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依據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标準》進行診斷。
【治則】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腹針處方】中脘、關元、商曲(雙)、滑肉門(雙)。
【操作步驟】
1.體位:患者仰卧位,醫者站于患者右側,檢查患者頭部前屈、後伸及向左右旋轉活動度并進行記錄。
2.測量:醫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對處方穴位進行度量标記。
3.針刺順序:中脘、關元、商曲(雙)、滑肉門(雙)進行針刺,根據患者體型選擇适當的A類針具刺入皮下。
4.針刺深度:将中脘、關元深刺、商曲淺刺、滑肉門患側淺刺、健側中刺。
5.檢查患側的活動度并與治療前進行比較。如果病情沒有改善,繼續調整針刺深度至臨床症狀改善。
【特别提示】
1.在針刺過程中用雙手托住患者枕部,引導向運動障礙方向做徐緩地主動運動。
2.症狀較輕者,在針刺過程中即可進行适當的頸部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及環轉等主動運動。
(二)肩凝症(肩關節周圍炎)
本病主要是因為外傷勞損,筋脈失養;或肝腎陰虛,氣血不足,不能濡養筋骨;或外感風寒濕邪,脈絡拘急所緻,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礙。本病依據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标準》進行診斷。
【治則】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腹針處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門(患)。
【操作步驟】
1.體位:患者仰卧位,醫者站于患者右側,檢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動活動度并進行記錄。
2.測量:醫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對處方穴位進行度量标記。
3.針刺順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門(患)進行針刺,根據患者體型選擇适當的A類針具刺入皮下。
4.針刺深度:将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門淺刺
5.檢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動活動度并與治療前進行比較。如果病情沒有改善,繼續調整針刺深度至臨床症狀改善。
【特别提示】
在治療同時必須配合适當的肩部功能鍛煉,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因人而異。方法可選用前後擺動、回旋運動、爬牆高舉、内收外展以及牽拉滑車等。
(三)膝痹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本病常因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慢性勞損、肝腎不足、外邪閉阻經脈所緻。臨床以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活動或天氣變化時疼痛加重,常反複發作。依據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标準》進行診斷。
【治則】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腹針處方】中脘、關元、氣旁(健)、外陵(患)、下風濕點(患)。
【操作步驟】
1.體位:患者仰卧位,醫者站于患者右側,檢查患膝的屈伸活動度并進行記錄。
2.測量:醫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對處方穴位進行度量标記。
3.針刺順序:中脘、關元、氣旁(健)、外陵(患)、下風濕點(患)進行針刺,根據患者體型選擇适當的A類針具刺入皮下。
4.針刺深度:中脘深刺、關元深刺、氣旁中刺、外陵中刺、下風濕點淺刺。
5.檢查患膝的活動度并與治療前進行比較。如果病情沒有改善,繼續調整針刺深度至臨床症狀改善。
三、禁忌症
1.凝血機能障礙的患者。
2.孕婦。
3.急腹症。
4.腹部腫瘤。
5.針刺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損、感染患者。
四、注意事項
1.在治療過程中,應随時注意患者對腹針治療的反應,若有不适,應及時進行調整,以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2.飯後半小時後進行治療,在治療前應排空大、小便。
3.天氣寒冷時針刺完成後,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