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讓人回憶起去世的人

如何讓人回憶起去世的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9:12:23

如何讓人回憶起去世的人?答案是“挖墳”當一群人滿面紅光地揮舞着“洛陽鏟”在你微博微信上蹿下跳,他們挖的就是你“社死”的墳墓,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如何讓人回憶起去世的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讓人回憶起去世的人(如何讓一個人社會性死亡)1

如何讓人回憶起去世的人

答案是“挖墳”。當一群人滿面紅光地揮舞着“洛陽鏟”在你微博微信上蹿下跳,他們挖的就是你“社死”的墳墓。

網上給這類“挖墳”愛好者的定義是:一群隐藏在互聯網各個角落的全能型偵探,他們熱衷于通過各種蛛絲馬迹,順藤摸瓜尋找目标對象的“黑曆史”,尤其令公衆人物聞風喪膽。

幾年前有個綜藝選秀男藝人,舞跳得不錯,人氣也高。後來有人發現他曾在微博上點贊侮辱女性的内容,他隻能退賽謝罪。“挖墳”的人才不管他當時隻有14歲、是否形成了穩定的價值觀、是否具備一名藝人的自我修養。

科幻作家劉慈欣,10多年前的貼吧小号被挖了出來,尬吹自己、批判同行,宣洩自己對工作和母校的各種小情緒,原本的大神人設馬上被網友貼上了“猥瑣油膩”的标簽。

奧運會冠軍楊倩剛從東京比賽場上回來,又被輿論場反複審視,有人發現她曾曬出收藏的耐克鞋,便給扣了頂“跪族女孩”的帽子……

俗話說,隻要鋤頭揮得好,沒有人設挖不倒。

17世紀,法國政治家黎塞留有句名言:“給我這個世界上最誠實的人寫的六行字,我一定能從中找到足夠的理由來絞死他。”網絡時代六行字有點多了,有時一個表情、一個标點都夠給人定罪。用顯微鏡去打量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前前後後,有誰能經受得住呢?

假如你的所有言論都偉大光明正确,也不代表你就安全了。你的親朋好友有沒有錯誤言論?你在某時某刻發某個内容是不是在陰陽怪氣?别人都轉發了為什麼你沒有?

講刑法的羅翔有天發了條讀書心得:“要珍惜德行,不要成為榮譽的奴隸。”好巧不巧當天鐘南山正在領獎,于是有人翻出這段,指責羅翔居心叵測。

實在挖不倒你,還能搞一番“株連”。有人瞧自媒體“六神磊磊”不爽,逼問他的祖先在中華民族苦難危亡的時候,有沒有做過什麼有益于國家和民族的事。好像祖上要是沒人為國捐軀,他今天就不配在互聯網上寫字。

隻要決心搜尋證據,任何人都會不道德。生活在一個一切言論都可能成為“呈堂證供”的網絡世界裡是危險的。無論你多麼小心透明,總有閑得慌的網友把你過去的人生舞出精彩來。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怎樣抹黑一個人》,講一段往事。在某一屆美國加州州長競選中,辛格萊爾是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他早年是記者,也寫過小說,著作等身。競争對手把他書裡主人公的話登在報紙上——當然,選擇的是那些最有争議、最不“正确”的言論。

據說這出自第一家現代政治咨詢公司之手,創始人把辛格萊爾寫過的所有東西翻了一遍,尋章摘句,挖了一手好“墳”。事後,創始人得意地說:“辛格萊爾輸的唯一原因,就是寫得太多了。”

這充分證明,當代生活避免自己“社會性死亡”的最好方式就是閉嘴。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年初公布過,每天有7.8億人進入朋友圈,越來越多的人設置了三天可見,人數可能在2億以上。那些閱後即焚的軟件擊中了人們的痛點,誰也不想随手打下的某個字,日後成為攥在别人手中的把柄。

人類的對話和互動是短暫的,這是我們思考和談話的自然方式。惡意解讀、斷章取義、編排故事,越來越多不理智的行為讓人不敢發表觀點和交流。

其實,人們在互聯網上的活動軌迹,隻是生活很小的一個切面,在互聯網考古中卻總是被過分強調。

再說,有誰能打開自己10年前的QQ空間而不臉紅呢。人總是變化發展的,三觀不斷被重塑,以往支持的做法,如今很可能批判。社會也在發展,一些當年流行的觀點,如今很可能就成了“沉疴舊疾”,幹嗎非得刻舟求劍、上綱上線。

當一個人表達看法時,要考慮未來的後果,就不可避免地朝着安全的方向發展。安全意味着統一、中庸、誰也不惹,那也不必稱之為觀點了,也不存在表達了。

楊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