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與河北省相對應,河南省因曆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為曆史文化大省,曆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轄17個省轄市,濟源1個省直管市。其中,就信陽市來說,總人口超880萬,為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之一。對于曆史悠久的信陽市,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
一
首先,信陽,古稱義陽、弋陽、申州,又名申城,為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遊,東連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那麼,問題來了,信陽市為什麼号稱“江南北國、北國江南”呢?對此,這是因為信陽市位于秦嶺—淮河沿線,是一個地理位置上“不南不北”的城市。在此基礎上,信陽市有着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裡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境。就信陽市的曆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今信陽市一帶成為楚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該地區成為楚國和韓國、魏國等諸侯國之間的兵家必争之地。
二
秦朝時期,今河南省信陽市一帶的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内設5縣,即: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縣李集、西陽縣(今光山縣境内)、期思縣(今淮濱縣境内)、息縣(今息縣境内)、城陽縣(今平橋區長台關)。九江郡為秦始皇嬴政分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初設轄境範圍大緻為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城關鎮)。漢沿秦制,今信陽地區仍屬九江郡。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家争霸,今信陽市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
三
南北朝時,今信陽地區分别屬于宋、齊、梁。唐朝這一曆史階段,今河南省信陽市一帶為申州、光州,屬淮南道。淮南道,相當于現在的江蘇省中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東北部和河南省東南角等範圍;即淮河以南,長江以北,湖北應山、漢陽以東的江淮地區,治所在揚州(今江蘇揚州市)。北宋時期,該地區曾經被稱為義陽。不過,在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義陽被改為信陽。那麼,問題來了,義陽為什麼要改名信陽呢?對此,這是因為在中國古代曆史上,地名如果和皇帝的名字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話,往往需要改名來避諱。
四
最後,在此基礎上,義陽因為避宋太宗趙光義這位皇帝的名諱,所以改為信陽。元朝時期,先設立信陽州,後設立信陽府。明朝時期,改為信陽縣轄境相當今河南省羅山、信陽等縣市地。清代,設立信陽州,轄羅山縣。光州于1724年升為直隸州,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直隸河南行省,轄縣不變。截至2018年底,信陽市現下轄:2區、7縣:浉河區、平橋區、潢川縣、光山縣、息縣、新縣、羅山縣、商城縣、淮濱縣。信陽市總人口約為880.5萬人,為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之一。
文/情懷曆史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