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縣白雲石礦 臨湘縣白雲石礦,是1975年由19個公社聯合開辦的。1984年,共有職工2000多人,擁有各種礦山機械設備100多台,固定資産(原值)541萬多元,自有資金634.8萬元,生産礦石100萬噸,産值608萬元,利潤171萬元。産品暢銷河南、河北、廣東、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13個省、市,80多個鋼鐵、水泥、磷肥、玻璃等工業企業和基建單位。 聯營前各社辦礦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生産效率低,部分産品質量差,品種單一,運輸不便,礦石浪費多。聯營後,用于礦山建設費130多萬元,增加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架設高壓線5公裡,安裝變壓器6台、發電機組520千瓦,延伸鐵路運輸專線200多米,購置各種礦山機械設備90多台,添置汽車10輛,改善了生産、運輸條件,提高了工效。聯營前,各社辦礦各自為政,常年争場地,安全無人管,運輸關卡多;聯營後,對5公裡多的礦區、場地統一安排,生産統一指揮,安全統一管理,運輸統一計劃,減少了矛盾,保證了安全,提高了運輸周轉率。如外調礦石,由聯礦統一報車皮計劃,統一裝車、發車,80多家用戶,每月要發專列45個車皮;若零星發貨到武漢等地,需要3天時間,安排專列運輸,一天就能到達。 切實加強質量管理,聯營後礦裡拿出一定資金建立了化驗室,培訓了質量檢驗人員,組織了質量驗收組,做到不符合質量的礦石不開采,含雜質超過質量标準的不加工,産品規格不齊的不裝車,無質量驗收單的不發車。凡造成産品混裝,錯發車皮,質量不符,用戶拒絕付款或退貨的,一律由驗收人員和當班負責人承擔經濟責任,聯營後的産品質量在全省同行業中名列前茅,用戶稱贊是“信得過”的單位。 聯營礦下設19個分礦,收益分配,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多産多得。在銷售上,堅持“大統一、小自由”,在聯礦統一銷售的前提下,允許各個分礦自找銷路,每年自銷量占銷售總量的15%。各分礦為保證大工業礦石原料的供應充分利用礦山資源,擴大生産,與大工業生産配套。如武漢鋼鐵公司每年需要白雲石50萬噸以上,要求分5個品種按月保證供應。1975年聯營前,路口、長安等6個公社單獨開采,每年隻能共采礦10萬噸,武漢鋼鐵公司等大型工業企業怕公社白雲石礦生産量小,不能按時交貨,影響生産,不願簽訂供貨合同。聯營後年産礦石近100萬噸,能基本滿足武鋼等幾十個單位的需要。1981年12月,武鋼興建一個合鋅車間,急需優質石灰石1萬噸作煉矽鋼的配料;時間緊,任務大,但聯營礦千方百計,每天發15個車皮,如數如質如期超額完成了任務,保證了武鋼正常生産。武鋼派人來礦表示感謝,贈發獎金1.1萬元,并将原定1982年銷售合同由12萬噸改為33萬噸。 聯營後的白雲石礦,生産規模越來越大,經濟效益越來越高。聯營9年,礦産量年平均為92萬噸,比聯營前增長8倍,累計共為大工業和城市建設提供了白雲石、石灰石、基建石達737萬多噸,白雲石粉8.68萬噸,産值5035萬元,年平均收入628.4萬元,占全縣鄉鎮企業總收入的14.5%,實現利潤1184萬元。盈利多的長安、桃林兩個鄉,參加聯營9年,各獲利潤250多萬元,每年盈利28萬元。基礎比較差、收入少的乘風、定湖、江南、元潭等幾個鄉,參加聯營後,每年收入也有30~40萬元,盈利5~6萬元。9年時間,聯營礦集體積累共410萬元,各鄉(鎮)還使用聯營礦的利潤60多萬元,發展和鞏固了30多個鄉辦企業。聯營礦付給職工的報酬共達1361萬元,每年職工人平工資1100元,多的達2000多元。上繳國家稅金500多萬元,每個職工平均為國家貢獻2100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