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詩人為啥都記住自己的詩

詩人為啥都記住自己的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15:11:02

陶淵明在《飲酒(其五)》一詩中,透露了自己居于人境卻不覺喧嚣的秘訣:隻要保持心靈的甯靜就可以了。閑着沒事采采菊花,不經意間與南山悠然相望,山中每一天從早到晚都是好天氣,到哪裡都有飛鳥為伴。陶淵明說了這些自得之話後,卻在結尾寫下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就是說,在這樣的生活中有一種"真意",但想把它說出來時卻忘了該如何表達。

詩人為啥都記住自己的詩(讀的其實是詩人沒寫出來的部分)1

這麼說,陶淵明寫這首詩本來是想要傳達出,他從自己生活中體會到的"真意"。可他寫到最後,卻說忘了該怎麼訴之于語言。他這是飲酒飲迷糊了,還是在耍我們呢?我覺得,他很可能喝得有點飄了,倍感惬意,所以才體會到了"真意"。但我敢保證他不是在耍我們,這樣寫正是其高明之處。仔細思考一下,陶淵明真的沒有把此中"真意"寫出來嗎?

詩人為啥都記住自己的詩(讀的其實是詩人沒寫出來的部分)2

從字面上看,的确沒有。但我們通過詩中描繪的場景,也不難體會到蘊于其中的情意。我們讀了此詩,就會和陶淵明達成默契,會和他一樣覺得"此中有真意",但又無法言說,也明白無需言說。陶淵明高明就高明在這裡,他通過語言來傳達這種語言之外難以言傳的意。既然無法準确言說"真意",那就把"真意"所在的生活場景呈現出來,供人體味。這就達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

詩人為啥都記住自己的詩(讀的其實是詩人沒寫出來的部分)3

意在言外,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特别是詩歌的深遠傳統。《莊子》中說:"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這一哲學觀點在陶淵明所處的魏晉時期,影響到了文學領域。意是豐富而複雜的,言辭是有限的,言不能完全盡意,因此言隻能作為得意的工具,并且隻有不拘泥于言,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才能得意。對于詩人來說,是這樣;對于讀者來說,也是這樣。因此,讀詩,讀的其實是詩人沒寫出來的部分。

詩人為啥都記住自己的詩(讀的其實是詩人沒寫出來的部分)4

陶淵明的"真意"或許是真的因為難以言傳,而不得不隐去。後世詩人們則有了自覺遵循意在言外規則的寫作意識,主張寫詩以意為主,不能以辭害意。他們并非有意無法傳達,而是明白"詩者述事以寄情。事貴詳,情貴隐……如将盛氣直述,更無餘味"(宋·魏泰《臨漢隐居詩話》),隻有含蓄,才有韻味。那麼,到底該如何運用語言,才能更好地表達言外之意,使之韻味深長呢?

詩人為啥都記住自己的詩(讀的其實是詩人沒寫出來的部分)5

宋人劉攽在《中山詩話》中說:"詩以意為主,文詞次之。或意深高遠,雖文詞平易,自是奇作。"他把言置于意之下的地位,認為平實簡易的言可以包含深遠的意。姜夔在《白石詩說》中說:"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他覺得樸實的語言,而非華麗的語言,可以讓人覺得妙而又說不出哪裡妙、為什麼妙。這也類似于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說的"羚羊挂角,無迹可求"。的确,樸實無華、不事雕琢的語言往往蘊含着幽遠深長的意蘊,正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