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場景對于加減法的具體應用才是難點。我是王老師,專注于小學數學,很高興為您答疑解惑!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您的關注!
很多家長學前幼小銜接重點放在超前單練計算,其實有一定的局限性!學前會100以内加減法并不意味之你家有個“數學小天才”。相反,過早單一的過量符号運算會讓孩子無法喜歡上數學!計算是應用的基礎,目的是去解決問題。很多孩子符号運算很不錯,但一碰到加減法應用題,就不知道該用加法,還是減法了。以下詳解,供您參考!
一年級數學加減法① 加減法運算基礎
詳細之前文章已講,計算能力的提升需要堅持練習,方法也是需要去熟練運用。最重要的是湊十法和破十法。需要堅持不懈的進行分段練習。
② 加減應用題
今天重點談下應用題,一年級常見看圖列式。在我的一年級趣味數學專欄中介紹了四種加法、六種減法的應用場景。一年級首先要從理解題目中的生活情景入手,多接觸不同題型,這樣才能對于應用題的結構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根據問題中的語義結構,加減應用題大緻分為:合并型,變化型,比較型三類。
【合并型題目】
公園裡有兩群袋鼠,數一數,它們一共有幾隻?
除了同類,還有異類合并型。
→ 學校有28隻排球,15隻足球,9隻排球,請問這些球類共有多少隻。
→ 以下商品總共需要多少錢?
合并型裡面有部份量未知的情況下,考慮用減法。實際上是考察總量和部份量的理解。數的組成與分解内容也是為理解應用題打基礎的。可以嘗試通過算是,讓孩子反向編一道應用題,來豐富孩子對于加減法認知場景的理解。
【變化型題目】
有開始,變化過程和結束三個過程狀态,題型也分為求開始,求變化,求結果三種不同題型。比如如下典型題目。
→ 共有6隻香蕉,小猴子吃了3根,還剩下幾根香蕉?
小明原有5本故事書,被小華借走了一些,現在小明剩下兩本故事書,請問小華借走了幾本?
進階題目還有移多補少類的問題。
小明給小華兩個蘋果後,兩人蘋果數量一樣多,請問小明原來比小華多幾個蘋果?
【比較型題目】
這類比較考察孩子對于題目中關鍵詞的理解,多幾個不一定用加法,少幾個不一定用減法。關鍵在于誰比誰多或少!
小學數學學習的兩個重點内容分别是計算題和應用題,不能單練計算,要通過不同場景引導孩子去認知加減法的含義及運用,二年級開始逐步轉向叙述型文字應用題,更需要結合孩子日常數學經驗去理解情景,建立數學模型分析,最後才是列式計算,相對來講,應用題解決過程中,計算占的認知資源将會逐步縮小,所以要開始重視應用題了。以上!
歡迎關注王老師頭條号及趣味數學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附:一年級計算及應用題綜合暑假作業(8月份)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