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發揮消化功能借助于胃酸,胃酸由胃黏膜分泌,除了分泌胃酸外,也會分泌粘液,共同築成胃腸道保護屏障,防止胃部受到損傷。胃酸正常分泌的情況下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能把食物消化成食糜,運輸到小腸而吸收營養,同時也維持消化順利進行,幫助清理胃中的細菌和真菌,降低感染風險。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少都不好,均會給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
1、胃酸過多
胃黏膜分泌太多胃酸易造成胃部隐痛、有明顯的燒心感、感覺口腔中反酸,以至于降低食欲。此類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易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十二指腸潰瘍和膽囊炎,同樣易造成急性或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
2、胃酸過少
胃液分泌量太少同樣不是好事,影響食物正常消化和吸收,難以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造成吸收和消化障礙,從而降低抵抗力,增加患病風險。胃酸過少常見于慢性萎縮性胃炎,這是胃癌癌前病變,主要特征是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食欲差等。
1、胃壁
通常胃酸難以穿透黏膜層。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吸煙酗酒等均會破壞細胞結構,使得胃酸滲透入胃壁,易生成糜爛和潰瘍,甚至導緻胃穿孔。
2、幽門
胃酸可流入幽門,易使得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生成糜爛面或潰瘍面,主要特征是上腹部疼痛,尤其是饑餓時疼痛感加劇。
3、贲門
贲門連接食管和胃部,贲門松弛而使得胃酸食管,易導緻胃食管反流,造成食管和食管周圍有明顯的不适感,比如持續咳嗽、覺得咽部有東西堵着、心悸和胸悶等。反複出現胃食管反流,可造成食管糜爛和潰瘍,甚至導緻食管狹窄或梗阻,久而久之誘發食管癌癌變。
1、拒絕刺激性食物
酸性強烈的水果,例如山楂、檸檬和李子等;酒精和濃茶、濃咖啡、糯米葉和高糖分食物等均會刺激大量胃酸分泌,易導緻燒心和反酸。
2、一日三餐規律
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吃飯,不能推遲,特别是晚餐和早餐,晚餐早吃且七分飽即可;不能為了睡懶覺而忽略早餐,不能一頓飯吃得很撐、一頓飯不吃。若因為某些因素而無法按時間吃飯,不妨準備蔬菜水果和牛奶等來補充能量,使得胃酸如常分泌。
3、不可暴飲暴食
吃飯速度太快、短時間内吃太多可損害胃黏膜,可快速增加胃部體積,易造成急性胃擴張,嚴重時導緻急性胃穿孔。另外,頓頓吃得很撐可減慢胃腸道蠕動,影響胃部排空,增加胃腸道承受的負荷,易引發胃食管反流病。
睡覺時先把頭部或後背部墊高,用2~3個枕頭即可,也可以把床頭擡高,能避免胃酸進入食管。若常常出現反酸,不妨采取左側卧睡姿,這樣能減輕胃部壓力。值得注意的是,緊張和焦慮等負面情緒可促使胃酸分泌,使得病情惡化,所以應調整好心态。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