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老師小學高段課程分享側記
文:肖麗娟
終于等到了馬老師出場。
來自杭州的然、陸,雙眼寫滿好奇與渴望,三天前,她們剛和馬老師有過第一次線上交流——在班級群中聆聽馬老師講述《石頭湯》。此刻,即将上五年級的她們想知道,同一時期的小毛蟲們過着一種怎樣的生活。
而家長們則更想知道,已經讀完了那麼多經典童書,甚而連《西遊記》原著都在四年級深度共讀了,那麼五六年級時,南明教育的孩子們又将展開怎樣的學習之旅?
1一、“海量閱讀關”過了的孩子什麼樣?
屏幕上,緩緩顯示出一個女孩,靈動的雙眼洋溢着無盡的快樂。這一個女孩,我再熟悉不過了,她叫祺,四年級才轉到小毛蟲教室。一來便喜歡上了這間教室無盡的自由生長氣息,單是那一年,她竟然讀了兩百多本書。這讓她那正上初二、一直以閱讀和寫作引以為傲的姐姐深感“姐不敵妹”,這位姐姐在一篇假期随筆中這樣寫道:
可這還隻是開場呢,随即家長們又驚呆了——穿越課程之中,這五年級的孩子竟寫下洋洋灑灑的千字文品評水浒英雄:《豹子頭林沖》、《說說梁山泊的三代首領:王倫、晁蓋、宋江》!
更好玩的是,孩子的寫作都“水浒風”啦!看,一次秋遊中的小遊戲被孩子寫得妙趣盎然——
張琦将事情經過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記在心裡。路見不平一聲吼啊,一個掃地就入将來。“哈。我張琦來也!我要來主持正道!女魔頭,吃我一棒也!”話聲未必,掣出一條大棒,“呼”地往我臉頭劈将過來。我趕緊一個閃躲,回身一跳,真實一場好殺:
一個自稱林教頭,一個被稱洪教頭。若說林教頭棒打洪教頭,這站卻是洪教頭戲林教頭。這個棒劈不凡,那個棒如閃電。雖說這個平時力大,那個戰時卻勝他。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宛如好漢戰英雄,個個不分高低上下。
戰了數十回合,我卻然來個雷劈。咔嚓一聲,張琦的棒頭斷了。我嘲笑張琦那灰心喪氣的模樣,問道:“現在,張琦,隻一戰下來,你就輸了。那麼誰是林沖,誰是洪教頭啊?”張琦灰溜溜地說:“行了,你是林沖,我是洪教頭,好了吧?”然後一溜煙兒跑掉了。
現場一片歡樂!老師們也忍俊不禁。可是馬老師随即的分享又讓孩子與家長們驚詫啦?為啥?——真正的挑戰,文言文課程來也!
3五上更大挑戰:精讀深讀文言文課程《世說新語》
看到孩子們的進步,南明全人之美課程總設計師幹國祥老師決定提升課程挑戰難度。他耗費了一兩個月的時間,精心地把《世說新語》重編為一份幾十頁的教材。那到底是啥?且看下圖:
馬老師選取了大家比較熟悉的竹林七賢,與大家分享:
悠悠古琴中,聽着馬老師的誦讀,現場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忍不住随之搖頭晃腦一起律動,至于講的是啥——不!知!道!
馬老師笑了,随即調整,選取了更為雅俗共賞的“劉伶醉酒”與大家一同分享。誦讀聲未畢,家長和孩子們忍不住樂了,大夥兒已然領會劉伶縱酒放誕之情趣。
馬老師随即點撥:笑過之後,這個故事其實還有很深的含義,現在我們看到行為藝術家、現實主義藝術學派,但追本溯源,祖師爺在劉伶這裡呢。而這劉伶的抉擇恰恰就是小毛蟲們課堂上所要探究的。
就這樣一步步探究,魏晉時期的一個個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鋪展在眼前,小毛蟲們漸漸領會了士人們的處境與抉擇,他們也将謝安、王羲之、阮籍等人作為自己的人生榜樣。一個叫做李晨昊的帥氣男孩将嵇康作為自己的男神,他說:
嵇康,一代男神,是藝術的化身,又很有主見,又帶些小自戀的人。
這個人無論在什麼場合,都是藝術的化身;當生命之花就要墜落的時候,卻又是他藝術之花最燦爛綻放的時刻……
讀《世說新語》之際也正是校乒乓球賽開展之際,這個叫做昊的男孩發揮失常,被小夥伴們戲稱為“小籠包兒”。讀到嵇叔夜的故事後,昊下定決心:
我的人生榜樣就是嵇康。馬老師說我長得帥,我覺得僅僅隻有相貌那可遠遠不行,于是,我就下定決心,要讓我由内而外都充滿了帥勁兒!
我要變得和嵇康一樣,就得先把嵇康的優點都學過來,我做事總是優柔寡斷,沒有主見,我先對這個進行了改變,就從研讀《如何高效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開始吧。我的身上也有藝術氣息,樂器、歌唱、繪畫等我都不錯,而且我也頗為“自戀”!可是我離嵇康“男神”的距離還差很遠,我必須還要加強閱讀啊,這樣才會自然而然養出一股濃濃的浩然之氣,腹有詩書氣自華嘛!
而在那一個學期,誠如昊所立的願望,他果然成為了小毛蟲教室乃至整個學校的男神,期末大戲中他所飾演的“哈姆萊特”一角果真是英姿勃發啊!
此時此刻,家長們已經長歎:五年級,竟然可以這麼玩!
然而馬老師告訴他們,這還不是真正的挑戰,《世說新語》也就那麼簡短,真正地挑戰來自于五下的《三國志》。
4五下挑戰:精讀深讀《三國志》原著及評注
問題來啦,為什麼小毛蟲教室讀的竟然是《三國志》?而非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呢?
一句話:《三國演義》對于當時的小毛蟲來說,已經沒有挑戰啦!
還是那一個叫做祺的姑娘,五天就把故事巴拉巴拉地讀完了,寫出來的情節梳理,那叫一個清爽哪!
那麼這一個多月的旅程,小毛蟲們收獲了什麼呢?不妨聽聽下列這組數據:
1.2015年3月7日,小毛蟲們開始批注閱讀3萬多字的《曹操傳》。
2.2015年3月14日,學習《曹操傳》後一周後,孩子在寫下的周記中稱:感覺是一次“大腦重生之旅”。
3.四周後的清明節前,小毛蟲又學完了七千多字的《劉備傳》。清明節寫對劉備的評論文章,全班同學集體大爆發,27個同學,20名字數都在2300字以上,《論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論“孫劉聯盟”》《論劉備與曹操的異同》《劉備何以成為一國之主》……
4.4月28日,課程學到尾聲,句讀1174字的《郭嘉傳》,最快的孩子隻用10分鐘。而那一個曾在一年級讀“豆角青青細又長”都要費事一小時的甯,竟然也在15分鐘完成。下圖即為甯當時的句讀練習單。
5.一個多月後,課程結束,小毛蟲們在《三國志》之外,還做了以下事情:
補充閱讀易中天《品三國》(上下)近50萬字;
補充學習了曹操詩選8首;
補充閱讀了論文20餘篇近70000字;
學生共寫下了十餘篇三國人物評論,
平均每篇字數在1400字左右,
寫作總量最多的同學近30000字。
6.因為《三國志》課程的點燃與積澱,六上,小毛蟲教室借助《史記》開啟了漢史研究之旅。
7.六上寒假,班級中相當一部分同學繼續研讀史記,而賀禹婷則自學探究《資治通鑒》,研究唐史部分。
5廣譜閱讀
而與精深閱讀同時展開的是:貫穿于整個五六年級的課外廣譜閱讀。
自五年級開始,小毛蟲教室的圖書大更新,馬老師先後買了七八百冊各領域書籍,每一單冊都有二到三本以供孩子們自由閱讀、相互啟發。一位來自北京的記者到教室采訪,看到這些書籍忍不住贊歎。目之所及,這些書或是她那狂愛閱讀的“科學腦”老公給她推薦過的,或是當前某一領域網上剛剛推出的新書。
為何要如此瘋狂呢?
因為——
在馬老師看來,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生命密碼,當其生命發展到四年級之後,孩子個性開始彰顯。作為老師,此時既要成為其精神導師,又要給孩子足夠豐富的美好東西,讓孩子自己去覓食。
(上圖為孩子閱讀《愛因斯坦的聖經》後所做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制作是孩子自學而成。)
最後,屏幕上呈現出這張PPT,馬老師深情地講述着:
六年來,在全人之美課程的探索與踐行中,罕台的孩子就是這樣一路走,一路成長。如何老師所帶來的晨誦課那樣,他們與黎明共舞,走過一首首詩;他們沉浸在田老師所說的那個充滿魔法的讀寫繪世界;他們在肖老師所講述的整本書共讀及海量閱讀時刻尋覓成長的榜樣,直到穿越“精深閱讀”與“廣譜閱讀”之後,漸修成一個初步的專家型閱讀者。
閱讀塑造思維;
童年閱讀方式,決定一生思維方式。
當然,小毛蟲教室的生活絕不是隻有閱讀。閱讀所占的時間不到孩子們課外生活的三分之一。吉他彈唱、班級樂隊、辯論賽、電影之夜與電影探讨、融合經濟學而進行的養羊課程、輪滑、乒乓、炫彩跑、沙漠徒步⋯⋯孩子們全面而熱烈地生長着。
這就是南明教育,我們最關注的是孩子的生命。在孩子當下的生命階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着眼于孩子長遠的一生,則期待他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着的自由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