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話對于河南人
不僅是一種溝通工具
更是一種記憶與眷戀
喝一口胡辣湯、說一句河南話
真得勁兒!!!
最近咱嘞河南話又出圈啦!
近日,
全國各地網友都在推廣家鄉話,
河南必須來一個,
而且氣質拿捏得死死的,
河南老鄉在哪裡!
,時長00:26
“俺是河南的,河南鄭州的,鄭州xx的…”。
河南話“不腔中”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什麼是河南話?
俺現在就帶你去研究!
就是這個“噫”字,至今在河南話中常用,表示驚奇,驚歎。
在《莊子》中,這個字在對話中常常出現。
比如《庖丁解牛》: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這個“譆”,就是現在河南話中的“噫”
河南方言裡最大的特點就是:噫-----,拉着長調。
喜怒憂思悲恐驚,每個情緒,都可以前面帶上一句:噫------
大家千萬别覺得這很土,說的時候,你要是不理解河南話的噫,你可能還真不懂文言文裡的噫。
用普通話怎麼也讀不出的味道,用河南話一讀,立馬不一樣。
比如說,李白《蜀道難》:噫噓唏,危乎高哉。
河南話一上,感歎的感覺立馬出來了。其實就是:噫,哎呀,好高啊好險啊!
再比如:蘇轼《後赤壁賦》,噫嘻,吾知之矣。
用河南話讀下:一拍大腿,噫嘻,我知道了,那感覺真是不一樣。
誰讓咱們河南過去是中心呢,天地之中,不是廢話。
河南話萬能變調公式
普通話:一聲→河南話:三聲
普通話:二聲→河南話:四聲
普通話:三聲→河南話:一聲
普通話:四聲→河南話:四聲
“中”作為河南方言代表之一,意思為“好”及贊同講話者的表達意思,與普通話“行”“可以”“好”同義。也形容某件事情做得好,表示稱贊。對某人某事的贊賞。
但其實有些地方不念“中”,有一部分區域說“管”。
登上央視的鄭州城市形象宣傳片《鄭州,一個都說“中”的地方》,就用“中”的多重含義,傳遞鄭州地處天地之中,以及中原人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不過,如果你是外地人,一定要注意了,可千萬别以為“中”都是表達肯定,有時候也可以表達反語。比如:
在河南一些地方的方言裡,“管”字表示“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行”、“好”。
簡單舉一個例子:
河南方言“白”,指“别、不要”,表示拒絕。
“鎮”在河南方言中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壓制、守護”,而是“那麼”,多為強調語氣。
除了“鎮”,河南人對程度副詞的喜愛可不是一點點,比如“通”“怪”“嫩”都與“鎮”一樣,多為強調語氣,相當于“非常”“特别”“那麼”。
怎麼樣,這些單字是不是用河南話說出來,十分的接地氣呢!
此“乖乖”可不是我們理解的誇小孩。
在河南話“乖乖”中,有很多種用法,這種情況是代表驚訝的意思。
也有口頭語的意思,比如:哎呀,你怎麼了?
如果說語氣重的話,意思是“你太厲害了”,就是不敢相信的感覺!
如果說語氣輕的話,意思是“愛的昵稱”,就跟平時生活中開玩笑的感覺。河南話可以說:乖乖,你怎麼了?
樹上谷堆着倆鳥,喲公鳥,喲母鳥,母鳥對公鳥說:“你往那邊谷堆谷堆”,公鳥對母鳥說:“我再往那邊谷堆就掉下去了,母鳥說木牛事,你掉下去了我抪住你”
翻譯:樹上枝頭有兩隻鳥蹲在上面,一隻公的一隻母的,母的對公的說:”你往那邊蹲一點“,公的對母的說,我在往那邊蹲一點就掉下去了,母的說沒事兒,你掉下去了,我會抱着你的。
“谷堆”,是一種河南方言。也就是蹲下的意思!讀音為gu dui或gu dei,也寫作“骨堆”“咕堆”“跍蹲”等。
相對而言,“gudui”的通用區域比較廣一些。“谷堆那兒”就是“蹲在那裡”的意思。
河/南/話/大/集/合
“木有”
沒有
“得勁”
舒服
“不份兒”
不服氣
“十來分鐘”
十幾分鐘
“去球”
完了
“鎮”
這麼,比如咋鎮好
“姑堆”
蹲
“氣蛋”
煩人
“老末”
最後
“白”
别
“不着”
不知道
“噫”
表示驚歎、嫌棄等
表情包裡的河南話
有一種寒暄叫“弄啥哩”
有一種忙碌叫“不時閑兒”
有一種美叫“排場”
有一種厲害叫“惡”
有一種難以預料叫“不腔咋着”
有一種惡心人叫“阿雜菜”
一個“中”字,
足以明示河南老鄉的身份;
一句“恁弄啥嘞”,
親切的鄉土氣息便撲面而來。
而對于外地人而言,
親臨河南話的氛圍之中
這股神秘又強大的方言力量
也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
連說話都帶上了河南味
在你的家鄉
還有哪些經典的河南方言想要分享
責 編:李曉旭
責 校:程伊祺
審 讀:曹銀娜
視頻來源:大象新聞微博客戶點
部分内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小編删除
文章由百姓文化雲整理發布,轉載請标注來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