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膽囊腺肌症不用擔心

膽囊腺肌症不用擔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02:24:37

膽囊腺肌症又稱膽囊腺肌增生症或膽囊腺肌瘤,有文獻将其歸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一種特殊類型,但其影像檢查和病理形态具有非常特征性的表現,與其它膽囊息肉樣病變具有明顯差别。

膽囊腺肌症不用擔心(發現膽囊腺肌症)1

膽囊腺肌症不用擔心(發現膽囊腺肌症)2

發病情況

膽囊腺肌症任何年齡均可發病,50歲以上的女性較為多見,文獻報道的發病率為2.5-5% ,占全部膽囊切除術者的1–9%,我們回顧性分析6336例膽囊切除手術患者的臨床信息發現病理證實的膽囊腺肌症有205例,占全部患者的3.2%,平均發病年齡為57歲,女性患者占56.5%。

分型

根據病變的發現部位和範圍,膽囊腺肌症可分為三型:

局限型最常見,主要表現為膽囊壁局竈性增厚,多見于膽囊底部;

節段型多位于膽囊體部,形成一個環形狹窄環,導緻分隔膽囊的形成,近端囊腔内的膽汁易淤滞形成結石;

彌漫型較少見,整個膽囊壁彌漫性增厚。

發病原因

膽囊腺肌症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遠端膽道狹窄或神經源性功能障礙,胚胎期膽囊芽發育不全,膽囊結石或慢性膽囊炎,胰膽管彙合異常,雌激素等。

病理表現

膽囊上皮和肌層過度增生,黏膜上皮陷入肌層形成膽囊壁内憩室,即羅-阿氏窦(RAS),膽汁可在RAS内淤積或經慢性炎症形成結石。

臨床表現

膽囊腺肌症患者大多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多為體檢時偶然發現,主要表現為無症狀性膽囊腫塊或膽囊壁增厚,并通常與膽囊炎、膽囊結石同時發現。

檢查方法

超聲是診斷膽囊腺肌症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局限型腺肌症表現為膽囊壁局限性增厚;節段型形成節段性增厚,增厚部位囊腔變窄,呈“葫蘆狀”,近端囊腔常合并結石;彌漫型較少見,膽囊壁彌漫性增厚,内壁凹凸不平。明顯增厚的膽囊壁内可見小囊狀的低回聲或無回聲區或彗星尾狀強回聲是膽囊腺肌症的特征,對本病的診斷具有高度的特異性。

CT和MRI也用于表現不典型的膽囊腺肌症的診斷,主要協助排除膽囊癌。

化驗檢查對膽囊腺肌症的診斷價值不大,如果出現CEA或CA199等指标的異常升高,需警惕膽囊癌的可能。

診療建議

膽囊腺肌症屬于良性病變,但有學者将其歸為癌前病變。發現膽囊腺肌症以後,是否需要盡快手術尚存在一定争議。目前大多數專家給出的建議如下:

•如果影像學檢查不能确診腺肌症,懷疑可能為惡性者,建議進行切除膽囊。

•60歲以上有膽囊結石和節段型腺肌症的女性,應該手術切除膽囊。

•對于有症狀者,無論是否合并膽囊結石,都是膽囊切除術的指征。

•不存在以上情況的無症狀的膽囊腺肌症患者建議觀察,每半年複查一次超聲,觀察過程中發現病變範圍進行性增大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如果是膽囊切除術後病理偶然發現膽囊腺肌症,則無需其他治療。

專/家/介/紹

膽囊腺肌症不用擔心(發現膽囊腺肌症)3

高鵬骥

主任醫師

普外科副主任

擅長:肝膽胰腫瘤的臨床診治和膽石症的微創外科治療 。

出診時間及地點:周一上午膽石症和膽道疾病專病門診(新龍澤院區);周二下午和周五下午專家門診(回龍觀院區)。

文丨普外科 高鵬骥

圖丨網絡

編輯丨靳曉方 于淼

校對丨于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