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93歲的蘇麻喇姑去世。51歲的康熙在外出巡,他下令停靈14天,就為了見蘇麻喇姑最後一面。
回京後,康熙第一時間下令按嫔的禮制為她治喪。還讓十二阿哥親自守靈念經。傳旨太監吓了一跳,他弱弱地問:“皇上,阿哥為去世宮女守靈,沒開過這樣的先例啊?”
康熙臉色鐵青,大聲斥責:“她不是宮女,是我額娘,是胤祹祖母!快去傳旨!”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康熙暗戀蘇麻喇姑,成年後甚至想娶她,可蘇麻喇姑深感地位懸殊,隻好壓抑感情,發誓終身不嫁。
可事實上,蘇麻喇姑比康熙整整大了42歲,甚至比康熙的祖母孝莊還要大1歲。康熙蘇麻喇姑之間,隻有母子之情。
那麼,蘇麻喇姑和康熙之間,到底有着怎樣的交集呢?
在《康熙王朝》中,蘇麻喇姑失去父母親人,以孤女身份入宮。入宮時,她年齡和康熙相當,管孝莊叫婆婆。
而實際上,蘇麻喇姑是和孝莊一起從草原深處走出來的。她原名蘇沫兒,1612年,她出生在科爾沁草原,一個窮苦的蒙古族牧民家。
7歲時,因為手繡的一條精美腰帶,蘇沫兒被貝勒府的格格_布木布泰一眼看中,把她留在身邊,當了自己的貼身婢女。這位格格就是後來的孝莊皇後。
孝莊比蘇沫兒隻小1歲,可是從小就過慣了苦日子的蘇沫兒,手腳勤快,心靈手巧,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孝莊。很快,活潑開朗的孝莊,就把蘇沫兒當成了親密無間的好姐妹,好夥伴。
孝莊一有時間,就教蘇沫兒讀書寫字,給她講蒙古族和科爾沁部落的曆史。她常對蘇沫兒說:“不讀書,我們的眼裡隻有草原,讀了書,我們的眼裡就有了天下。”
也正是這句話,讓孝莊博覽群書,謀略過人,為将來成為一代賢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改變了蘇沫兒的命運。
轉眼間,孝莊到了情窦初開的年紀,她心裡悄悄地喜歡着一個人:英俊威武的多爾衮。可作為科爾沁的女兒,在婚姻上她身不由己,别無選擇。
1625年,12歲的孝莊,帶着部落使命,嫁給了自己的姑父,也是多爾衮的哥哥,34歲的皇太極。
蘇沫兒做為貼身侍女,理所當然地跟随主人,一起長途跋涉,到了後金都城盛京。
雖然她名義上是孝莊的婢女,可随着時間推移,孝莊慢慢地把她視為親信,甚至是知心閨蜜。
前有姑姑哲哲,後有姐姐海蘭珠,孝莊在皇太極心裡,并沒有多少分量,因此,内心的苦悶和寂寞,隻有親密夥伴蘇沫兒能給她排解。
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号為大清。登基大典上,皇太極需要一套彰顯大清威儀的冠服,可由誰來設計呢?
孝莊大膽舉薦了蘇沫兒。蘇沫兒?1個婢女,她行嗎?大家都持懷疑态度。
可誰能想到,蘇麻喇本來就擅長女紅,又加上她一直在堅持練習,還學習了畫畫,又對滿漢蒙民族服飾頗有研究,因此她胸有成竹,很快把設計圖拿了出來。
皇太極看到融合了蒙滿漢3族元素的冠服設計圖時,龍顔大悅,驚為天人!他連連贊歎,當即封她為女秀才。
就這樣,從龍袍到後宮妃嫔的旗裝,從宮女的花盆底到太監服,蘇沫兒設計的大清冠服,一用就用了296年,以至于到今天,演變為體現女性婀娜多姿的旗袍,受到全世界愛美女性的追捧。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蘇沫兒就是那個準備好了的人。
1643年,皇太極猝然離世,卻沒有留下任何遺诏。當時孝莊年僅31歲,唯一的兒子福臨剛6歲。早就觊觎皇位的豪格和多爾衮蠢蠢欲動。
孝莊有心拉攏多爾衮,讓多爾衮扶持自己兒子福臨,卻因為身在後宮,無法面見多爾衮。蘇沫兒挺身而出,帶着孝莊的親筆書信,冒險去見多爾衮。
蘇沫兒一介婢女,面對多爾衮,不卑不亢,臨危不懼,她侃侃而談,氣場強大,在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服下,多爾衮終于做出了艱難選擇:沒做篡位的燕王,而是做了輔助幼主的周公。
多爾衮由衷地說:"你們娘娘有你,是天大的福氣。"
就這樣,在攝政王多爾衮和王公大臣的擁戴下,年僅6歲的福臨稱帝,改年号為順治。
1644年,多爾衮率八旗子弟入關,順治皇帝成為第1位入關的皇帝,蘇沫兒也随孝莊一起,入駐紫禁城。
順治年幼,可按規矩,孝莊母子2人每月隻能見1次面,這樣一來,孝莊不但無法親近幼子,更無法指點扶持順治,孝莊憂心如焚。
善解人意的蘇沫兒,勇敢地站了出來。她往返于孝莊母子之間,為他們傳遞消息,聯絡母子感情。各方勢力安插的眼線,都被她巧妙躲避。
至此,蘇沫兒已經成為孝莊心目中,無可替代之人。不久,她就把更重要的任務托付給蘇沫兒。
1654年,康熙出生,孝莊親自給蘇沫兒取滿名蘇麻喇,把照看孫子的任務交給了蘇沫兒。還讓她教康熙滿文書寫,可以說,康熙之所以能寫一手行雲流水般的滿文書法,與蘇麻喇手把手的教導是分不開的。
不久後,一場可怕的天花在宮裡蔓延,隻有2歲的康熙也未能幸免,萬般無奈之下,他被送到城外的避痘所,蘇麻喇心疼不已,她不辭勞苦,每天騎馬在慈甯宮和避痘所之間奔波。
她每天細心照顧康熙,為他嘗試各種草藥偏方,許是精誠所至,康熙的天花竟然很快痊愈,隻在臉上留下了隐隐的的疤痕。
在這期間,康熙對蘇麻喇産生了深厚的感情和依賴,他依偎在蘇麻喇懷裡,感受到母親的溫暖,親切地叫她“額涅”(滿語母親的意思)。
一個人的少年時期,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蘇麻喇對康熙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對于他日後成為千古一帝,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687年,孝莊病逝。已是風燭殘年的蘇麻喇,一時難以接受。跟随孝莊60多年,孝莊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如今孝莊一走,她也面臨崩潰邊緣。
康熙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情急之下,他決定把庶十二阿哥胤祹,交給蘇麻喇撫養。
原來,按規矩,有資格撫養皇子的,隻能是嫔以上的位份。胤祹生母隻是辛者庫的宮女,因此沒有資格撫養他。
可蘇麻喇,也是一個婢女。可康熙不在乎,他隻要蘇麻喇能開心地安度晚年。
果然,有了12阿哥的陪伴,蘇麻喇有了新的方向和寄托,她像從前教養康熙那樣,把全部精氣神都放在胤祹身上。
在蘇麻喇的培養下,胤祹知書達理,宅心仁厚,進退有度,在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不但保持中立,全身而退,而且被委以重任,做個富貴王爺,79歲壽終正寝,成為康熙37個兒子中最長壽的一個。
胤祹健康長大,讓蘇麻喇深感欣慰,她終于松了一口氣,開始了屬于自己的生活。她一心向佛,日夜為大清禱告,為百姓祈福。
同時,蘇麻喇還有個習慣,有點不可思議,就是常年不洗澡,隻在除夕夜才用少量水擦洗身體,再把水喝掉。
這個習慣主要因為蘇麻喇是蒙古族,草原上水源匮乏珍貴,因此蒙古人很少洗澡。再有就是,蒙古人認為,水是聖潔之物,不能用身體的污垢,去玷污純潔之水。
可見,蘇麻喇是個信仰堅定之人,有所為,也有所不為。
蘇麻喇還有個堅持了一輩子的習慣,就是生病從不服藥。1705年,蘇麻喇重病在床,康熙讓人把草藥混合在雞湯裡,可蘇麻喇堅決拒絕服用,幾天後,她溘然長逝,享年93歲。宮裡上下一緻尊稱她為蘇麻喇姑。
康熙不但以嫔妃之禮為她治喪,還讓所有成年皇子參加葬禮,12阿哥胤祹更是悲痛欲絕,親自為她誦經守靈。最後,把她的靈柩和孝莊靈柩一起,安放到暫安聖殿。直到20年後,雍正下旨,蘇麻喇姑和孝莊一起,被葬入皇家陵園_昭西陵。
縱觀蘇麻喇姑的一生,她雖然終生未嫁,沒有自己的孩子,可她用自己博大的胸懷,養育了千古一帝康熙,讓康熙視她如母。
她還培養了睿智王爺胤祹,讓他修成正果,福澤深厚。胤祹生母萬琉哈氏,也深受蘇麻喇姑的影響,淡泊名利,不争不搶,最終明哲保身,以97歲高齡壽終正寝,成為清朝後宮長壽冠軍。
蘇麻喇姑出身低微,卻從不怨天尤人,她用自己的忠誠可靠,赢得了主子的信賴和尊重,手握一副爛牌,卻被她打出王炸。
她本一介宮女,曆經5朝,無論是王公大臣,還是太監宮女,沒有一個人小瞧她,沒有一個人不尊敬她。
不得不說,她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