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滄桑的古城感悟

滄桑的古城感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09:18:59

滄桑的古城感悟?央廣網北京6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 鄭澍 陳惠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一磚一瓦寄鄉愁,一草一木總關情古城,不僅是城市曆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遺産的“保管員”時間不語,連同悠悠曆史一起,把所有輝煌與浪漫,風雨與滄桑,刻入了古城的青磚灰瓦之中這裡是現代城市在曆史長河中留存的寶貴文脈,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生動寫照,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滄桑的古城感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滄桑的古城感悟(聽時光流淌的城)1

滄桑的古城感悟

央廣網北京6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 鄭澍 陳惠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一磚一瓦寄鄉愁,一草一木總關情。古城,不僅是城市曆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遺産的“保管員”。時間不語,連同悠悠曆史一起,把所有輝煌與浪漫,風雨與滄桑,刻入了古城的青磚灰瓦之中。這裡是現代城市在曆史長河中留存的寶貴文脈,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生動寫照。

在我國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來臨之際,中國之聲推出特别策劃《聽,時光流淌的城》,今天(6月9日)推出《嶺南古韻今猶在》,讓我們一起聆聽從廣東省廣州市西關舊址——永慶坊傳出的嶺南新曲。

“未識廣州,先聞西關”。永慶坊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恩甯路,是舊時西關的核心地帶。這裡有騎樓、麻石街、滿州窗、趟栊門等獨屬于西關大屋的标志,有艇仔粥、雲吞面、布拉腸等令人垂涎的西關美食,這裡是一代代“老廣”的記憶。悠悠粵劇在此傳唱,嶺南非遺在此重獲新生……

清晨時分,漫步在廣州永慶坊,綿綿粵劇聲聲入耳。曲子從粵劇藝術博物館傳來,戲台下,一群粵劇愛好者輕聲哼唱,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

粵劇愛好者:從小跟着父母聽這個曲長大的,到老了之後就自己來唱……

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從辦公室匆匆走出,循聲而去。每次有演出,她都要去看看。

馬楠:西關本身是粵劇的發祥地和興盛地,這樣一個曆史悠久的地方戲種在這裡生根、發芽、興盛,其實它在這個過程中,就形成了很厚的積澱和群衆的基礎。

講解員:喜不喜歡這裡啊?

遊客:喜歡!

講解員:美不美呀?

遊客:美!太美啦!好美……

記者:覺得這邊跟您去過的其他地方不太一樣?

遊客:因為它有南方特色、嶺南特色,不一樣,完全不一樣,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代表作,它的文物、曆史,有它當地的文化……

時光倒回近百年前,每到粵劇演出時,西關小姐、東山少爺穿着華麗體面的服裝魚貫而出,聚集到此,搖扇聽戲,品茗私語,度過一天中最歡快的時光。如今,唱戲的人不再是原來的人,而曲還是原來的曲。

現在,除了聽粵劇,更多人被粵劇藝術博物館這一永慶坊的地标建築吸引而來。這是一座頗具嶺南風格、水鄉特色的中國園林式建築群,環繞中心晚沙湖錯落分布六組院落空間,院院相連又相對獨立,青瓦頂、翹正脊、磚雕窗、灰塑門……浮華與精緻,濃縮于這間嶺南園林。飛檐鬥拱處,雕梁畫棟間,徜徉其中的人們常常流連忘返。

馬楠:在整個街區,我們博物館的這個建築它本身就是對曆史文脈的一個延續,一個根的發掘。不管是市民群衆還是一些對戲曲感興趣的朋友過來,不隻是聽到粵劇,還看到我們博物館本身體現出來的這樣的園區的一個保護傳承的成果。

馬楠:早年這裡就是民居,它是舊城裡面的存在,留存到現在也比較破敗了。改善民居舊城改造的過程就是怎麼樣去跟傳統文化結合以及對傳統文化挖掘過程的一次探讨……

饒原生,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廣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一有空,便來到永慶坊尋找他記憶中的兒時美食。百年前的西關水網密布,四通八達的交通造就了西關繁榮的經濟,豐饒的自然條件也孕育了西關獨特的美食。

饒原生:為什麼說味在西關?它的粥、粉、面、飯都那麼好吃,關鍵它有好的食材,撈一條魚出來,馬上就切出來,就搞個艇仔粥了,基本上構成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歲月流轉,廣州城日新月異,饒原生早已搬入新城。但在這片區域,老廣們仍能在舌尖打轉中回味老西關的生活。

講解員:永慶坊大部分的房屋都是以前保留下來的,它的穩固性都已經比較差了。我們除了對它的建築外面進行清洗、去污,一些修繕之外,還要對它的結構加固……

永慶坊講解員莫麗華領着一隊遊客從饒原生身邊走過,他望着人群遠去的背影感慨:西關不再是西關人的西關,好在它的一些東西還在。

江偉輝沿着永慶大街考察,腳下踩着麻石闆,擡頭仰望滿州窗,随走随停,進入一間老西關大屋。作為廣州荔灣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二級調研員,江偉輝是永慶坊建設的參與者。

江偉輝:當年的這種建築工藝還都是非常細緻的,這些水磨青磚,這些密縫它原來的工藝保留得非常好。我們修複的時候,有一些崩了的角,我們要求它在施工上面要做到跟原來的工藝、材料等方面都能夠匹配得上。

江偉輝記得,2006年,天晴怕火災、下雨怕樓塌的恩甯路一帶老破危房進入政府改造的視野。當時,不少人不願意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地方,改造一度陷入僵局。2013年,當地轉變思路,選擇建築風貌保留完整、原居民較少的永慶坊作為改造試點。改造中,尤其注重對原建築的保護和修複。

江偉輝:這個裡面的牆這些都是原來的東西,但是外面加了一層玻璃的這種皮,這層表皮既是一個保護,同時也可以在上面增加很多文化元素。為了一些現代工作需要,我們也做了一些現代的元素處理,包括像陽台比較殘破了,我修的時候材料就用了新的,但是這些材料跟本身原來的材料又是相對比較和諧的。

保留了原建築就是保留了老西關文化。老建築連接成騎樓,也将廣州傳統非遺文化串珠成鍊。打銅、廣彩、廣繡、醒獅等非遺傳承人陸續将工作室搬到這裡,讓這條街區彌漫着濃濃的嶺南古韻。

江偉輝:要做繡花功夫,我們希望是慢慢地、一點點地繡出來的,未來永慶坊跟我們北面的荔枝灣的景區,串聯在一起,融合到一起。串聯成片之後,形成整個荔灣的曆史文化的最核心的區域。

從“網紅打卡點”到文化新地标。石闆街上、青磚牆邊、琉璃窗下、趟栊門前,總少不了年輕人拍照的身影。不遠處,代表着廣州這座中國一線城市的摩天大樓鱗次栉比。傳承西關文化、嶺南古韻的同時,永慶坊,不僅守護老廣人的鄉愁,也緊跟時代步伐,發生着美麗的蛻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