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得出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夏朝最早起源于約公元前2070年,也就是距今4070年前。而我們中華文明的延續是上下5000年,還有将近1000年的時間我們都在幹嘛呢?
這似乎是一個常識性問題,但又是很多人無法一下子說清楚的事情,今天,筆俠就用簡單易解的語言,來描述我心中的這1000年。
衆所周知:在夏朝以前,是我國的三皇五帝時期。“三皇”(天皇、地皇、泰皇)年代久遠,與傳說無異,離文明似乎還有一定距離;“五帝”(黃帝、颛顼、帝喾、堯、舜)則介于傳說和現實之間,已經具備了很高的文明程度,不然,中華文明怎麼會一下子進入殷商文明呢?
五帝之首黃帝,大約就生活在4700年前,還有300年呢?别忘了,還有炎帝,炎帝和黃帝部落共同組成了最早的華夏族,炎帝部落的發展絕對不止300年。
為了理清這個脈絡,筆俠慢慢來為大家捋一捋。
中華文明最先發展起來的其實并不是黃河流域,而是長江流域,因為它的緯度和世界其它3大文明是一緻的,都在北緯30°左右,氣候是發展人類文明的關鍵。
而長江流域地理條件最好的就是下遊的甯紹平原,于是,在這裡發現了較早、較發達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
人類社會進入農耕文明的一個重要标志就是馴化農作物,在河姆渡和良渚出土的水稻和黑陶其年代和工藝甚至超越了我們公認為主流的仰韶文化。而仰韶文化,屬于黃河流域文化。
黃河流域文化的起源其實并不晚,隻是進展實在太慢,原因就在于粟(小米)的馴化太遲,以及黃河的水患。
最先走出這一步的就是處于黃河上遊渭河平原的炎帝部落,他們創造了仰韶文化。而炎帝部落的同族黃帝部落則遠走熱河地區創造了紅山文化。
與此同時或稍晚,在黃河下遊的山東丘陵一帶,形成了由東夷人創造的大汶口文化,長江中遊的漢江平原形成了由三苗人創造的大溪文化,長江上遊由古蜀人創造的三星堆和寶墩文化(這裡隻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因為地理條件的隔阻,這些文化都是相對比較封閉的,直到華北平原這塊農耕樂土的水患減弱後,中華文明的幾大文化才在這塊肥沃土地的争奪中開始了激烈的碰撞。
據傳說:先是三苗人蚩尤打垮了東夷人,東夷人一直和炎黃部落有着密切往來(玉器文化和黑陶),于是,炎黃部落聯合起來擊敗了蚩尤(涿鹿之戰),這樣,炎黃部落成了華北平原的主宰。
随後,帶有炎黃文化和東夷文化共同印記的龍山文化開始了。龍山文化從廣義上說,也融合了部分的三苗文化和被三苗文化吸收的良渚文化。這一時期大約在公元前2600年,也就是距今4600年前,這也是中華各區域文化融合的開始。但要追溯到龍山文化的源頭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又何止5000年?
接着,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就聯盟首領之位之争進行了著名的阪泉之戰,黃帝勝出,中華正式進入五帝時期。
神奇的是:良渚文化也在這一時期突然消失,到底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因素,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五帝看似隻有5位首領,其實它們代表的應該是5個具有統治地位的部落,就像黃帝和炎帝也不是兩個人一樣,他們是幾十代首領的積累。
好了,關于中華史前的這1000年我就分析到此了,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歡迎大家多多發表自己的觀點。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風格,請順手給個贊!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曆史作者,專注于不同角度看曆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