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我國豬帶縧蟲病的現狀

我國豬帶縧蟲病的現狀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6 12:35:35


豬場獸醫:解讀豬縧蟲病的防與治

舞墨獸醫 2019.12.24

豬縧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是由豬帶縧蟲寄生于人體小腸部位繁衍增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的寄生蟲病,大衆所熟悉的“豬囊尾蚴”就是豬帶縧蟲的幼蟲,幼蟲主要寄生于人畜橫紋肌部位,其數量達到一定數量時甚至可侵入心、腦、眼等重要器官造成嚴重危害。本文結合長期獸醫臨床實踐具體總結實用高效的綜合防治方法供業内參考。

關鍵詞:豬帶縧蟲 中間宿主 臨床症狀 診斷 防治措施


緻病原

緻病原是豬帶縧蟲及其幼蟲(豬囊尾蚴),成蟲是帶科帶屬的一種大型縧蟲;成熟的幼蟲外形呈橢圓狀、半透明包囊,囊腔内充滿液體,囊壁為一層薄膜,壁上有一乳白色小結節(頭結),頭結上有四個圓形吸盤,最前端的頂突上有兩排角質小鈎(約25-50個小鈎)。一般而言,本病屬于條件性緻病,因為豬囊尾蚴構成感染發病要經過體内外的循環發育史,豬和野豬是重要的中間宿主,犬科、貓科動物及駱駝也可能是中間宿主,其中人也是重要的中間宿主(終末宿主);成蟲寄居于人的小腸段,蟲卵或孕節随糞便排出後污染養殖環境或飲食源,被豬誤食攝入後進一步發育成為具有感染力的成熟幼蟲;豬囊尾蚴在豬體内可生存數年,達到一定年限後即會鈣化死亡;人類食入未經高溫煮熟豬肉,其中如果含有感染活力的豬囊尾蚴,就會為卵囊提供進一步發育所需的營養環境,經48d左右發育成為成熟的蟲卵,50d以後形成具有感染力的蟲卵或孕節随糞便排出體外。由此可見,本病的源頭控制在于消滅傳染源“病豬”和“帶蟲(卵囊、孕節)的糞便”,包括感染了豬囊尾蚴的人所排出的糞便也要作妥善的無害化處置。

流行特點

本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但以高溫高濕、污染指數超标的環境條件下最為高發,所以久雨放晴的春夏季相對高發。豬群感染發病率與豬舍環境污染程度、飼養管理方式相關,特别是與飼養管理人員衛生習慣和豬群的衛生習慣密切相關,豬場(舍、欄)未執行到位的保潔消毒處置是造成本病高發的直接原因,人畜糞便污染養殖環境及飲食源是最重要的原因,豬有異食癖、喜舔舐糞污的最容易感染發病。本病多呈零星散發、區域性流行态勢,發病率及嚴重程度與當地罹患縧蟲病的動物(人、貓、犬等其他中間宿主)數量成正比。在自然條件下,豬是高敏易感動物,囊尾蚴可在豬體内存活3-5年,野豬、犬、貓也可感染,人是唯一的終末宿主(也可作中間宿主)。

臨床症狀

發病早期由于帶鈎蚴在豬體内移動引起相關組織損傷,具有輕度至中度的緻病作用。由于囊尾蚴寄生部位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症狀,當寄生于腦部時,可破壞大腦的完整性,會引發癫痫、驚厥、角弓反張等、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此時動物機體防禦能力顯著下降,嚴重時直接導緻死亡;當寄生于眼部時,可引起視力障礙、羞明或失明;當寄生于呼吸系統(肺部、氣管及支氣管)時可緻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呼吸啰音等;寄生于腿部肌群時可緻運動障礙、行走困難、肢體不靈活、跛足及癱瘓等。整體視診可見病豬生長發育明顯抑制、漸進式消瘦及貧血,發病後期嚴重營養不良,體型會出現異常變化,如“紡錘形、葫蘆型、獅子頭”等。剖解變化主見:大部或局部肌群組織中含有囊尾蚴,在腦、肝、脾、肺、眼及淋巴、脂肪組織中亦可發現囊尾蚴活體,發病早期囊尾蚴外部有細胞浸潤現象,之後逐步發生纖維性變,達半年以後囊蟲死亡并逐漸鈣化,所以此時病竈組織中可見到灰白色或灰黃色硬性結節。

關于診斷

本病早期無明顯病理異常表現所以診斷較為困難,隻有當舌部淺表寄生較多囊尾蚴時可見散在微凸起的結節,有的需要觸診方可感知,也有部分陰性感染的暫無明顯症狀表現。本病可用碳凝集反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變态反應、環狀沉澱試驗、對流免疫電泳等免疫學檢查法進行鑒别診斷。在豬肉産品衛生檢疫檢驗中,重點針對心肌、舌肌、四肢肌群等組織進行檢查,發現其中有集聚成團的囊尾蚴活體或鈣化組織即可确診為本病。

預防控制

鑒于本病屬于人畜共患病,所以控制傳染源要針對人和動物兩大類陽性感染者,主要是強化宣傳教育工作,衛生、官方獸醫和食藥安全監管等多部門要緊密配合,開展廣泛性群衆性防治行動,大力營造群防群控社會氛圍,抓好“追蹤檢查、對症驅蟲、檢疫檢驗、隔離管制、督查整改”等相關管控工作。主要措施包括:積極普查區域内豬帶縧蟲感染患者,對患者進行有效驅蟲治療,同時對其排洩物采取嚴格的無害化處置;強化進出境生豬檢疫檢驗及城鄉生豬屠宰檢疫(胴體檢疫)把關,針對檢出的陽性個體和不合格豬肉産品作妥善處置,以防形成人-畜間的循環傳染鍊;加強豬群日常管理、盡量達到畜-糞分離,科學規劃布局豬舍和調教豬群,最大化降低豬群感染發病幾率;農牧區适度規模養豬場(戶)及散養戶要管好廁所、豬糞、豬群,嚴防豬隻舔舐人畜糞便,應改變畜-廁套用的落後面貌,做到人有廁所、豬有專圈(舍、欄)、不使用帶廁圈;嚴禁食用生豬肉或未經煮熟的豬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早期調教豬群養成定點排洩、定點卧位、定點采食的好習慣;豬舍定期開展保潔消毒工作,長期維持清潔、幹燥、通風、采光充足的良性宜居環境。

治療

當前常用敏感劑是吡喹酮和丙硫咪唑。吡喹酮,按照30-60mg/kg内服,1劑/d、連3d;丙硫咪唑,按30mg/kg内服,1劑/d、連3d,每次服藥間隔時間至少達24h左右,建議早上豬群空腹時投喂效果較好。


我國豬帶縧蟲病的現狀(解讀豬縧蟲病的防與治)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