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宸媽2022年發布的第94篇原創内容
全文共計1783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
大學學的是音樂專業,對于聲樂這門課程,我一直覺得是迷之教學。和鋼琴這些可以經過反複練習熟能生巧的課程不同的是,聲樂是運用自己的聲音腔道,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發聲腔道,有爹媽給的先天好嗓子,也有老天爺不賞飯吃的“莎士比亞” “左輪”,唱得好和不好,有先天的元素也有後天的悟性。
愛唱歌的孩子
比如和我一起上聲樂課的某同學,聲樂老師就無比郁悶的調侃過她,不論是發聲練習還是歌曲演唱她永遠保持和我相差小三度的音程關系,老師嘗試了無數的啟發和示範教學方法,始終沒有辦法扭轉,于是我們兩個人的聲樂課,就成了系裡極其喜聞樂見的“合唱”。
作為一個科班出生的音樂老師,對于人體的發聲腔道自然是熟悉的,從科學的角度出發,隻要能夠正常發聲說話的人,其實就都可以開口唱歌,那些經常不好意思的說自己沒有音樂天賦唱歌不在調上的人,其實先天發聲條件是具備的,至于音準和節奏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達成的。
說來慚愧,對于自己的本專業,我已經很生疏了,很多年不用專業的唱腔唱歌,很多年忽視了唱歌的管道和腔體。
《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封面
看到《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的時候,我很驚喜,沒想到市面上居然有這種書,一本前抒情歌手及“聲音教師”寫給普通大衆的關于聲音的書,書中不僅有專業的聲音管道和腔體的介紹說明,還有我們如何将聲音進行訓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說還是唱甚至喊的方法和技巧。
柏蓮·昂赫 畢業于哲學系,對文學和哲學進行過深入研究,也曾從事抒情歌手演唱二十年,如今教授話語藝術和聲音藝術。
目錄
在《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這本書中,柏蓮·昂赫用了數十個小的章節從我們的聲音說起,我們每個人最熟悉又最陌生的聲音,她帶領我們探索聲音的秘密,對聲音進行了深入地描述,繼而又做了頗具教學意義地介紹,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這兩個點:
聽見自己的聲音在書的一開始,柏蓮·昂赫就舉了例子:“一個人的聲音不為其本人所熟知,在他人聽起來卻是其身份的象征。”
内頁
還記得第一次聲樂課上,老師讓我把自己的歌聲錄下來以便回家可以反複聆聽自己複習鞏固課堂上學習到的發聲技巧。第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從卡帶機裡傳出來,我是吃驚的,我以為自己的歌聲是優美又不失張力的,實際上在錄音中傳出來的歌聲卻是尖銳完全沒有柔和的,難怪聲樂老師要讓我回家自己聽找問題。再後來,普通話水平測試,也是上機錄音,從耳機裡自己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也是有着和意識中完全不同的感覺的。
大學時代,我喜歡聽電台,主持人柔柔軟軟的聲音,讓人聽到後就瞬間情緒安定下來,這樣用聲音營造的氛圍,讓人不能忘。
内頁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某個時刻突然聽到從外界傳來自己的聲音,有些熟悉,有些陌生,讓你滿意又讓你有些失望?
柏蓮·昂赫說,我們首先要聽到自己的聲音,不論和你預期的有什麼不同,聽到才能逐漸調整。因為聽見了你才可以逐漸将自己的聲音塑造成你自己喜歡的模式。
用我聲樂老師的話來說,我們唱歌是要将發聲器官形成一個通暢的管道式的腔體的,肺和呼吸肌給予原動力支撐,喉和聲帶打開,鼻腔和喉産生共鳴,整個管道立體又通暢,像極了小号這樣的樂器。
内頁
柏蓮·昂赫在書中說,我們的聲音就是一種與其他樂器不完全相同的樂器。
聽見自己的聲音,了解自己的這個專屬樂器,你也可以成為那個會唱歌的“夜莺”。
讓别人聽見我們的聲音隻要你能正常發聲說話,你的發聲器官就是具備了成為樂器的基礎條件的,那麼讓别人聽見我們的聲音,你就需要做以下幾個訓練:
内頁
讓别人聽見我們的聲音,像動物叫喊一樣靈活運用自己的聲音腔道,通過柏蓮·昂赫在附錄中詳細列出的22個發聲練習真的可以達到!
我喜歡這本《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它讓我再次回憶起自己的專業,對于自己的聲音塑造,對于自己專屬的這個樂器我們可以像孩子們那樣,用這個器官盡情玩耍,随性開心。
我是宸媽,2021年讀書247本、一周至少讀4本書的讀書人。關注青少年教養和自我終身學習,分享我的讀書、教育和心理知識。喜歡我的原創文字歡迎關注、點贊、轉發和評論!轉載請聯系本人,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