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壩是哪個城市

大壩是哪個城市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7 07:27:26

在人類曆史上,

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的中國人驕傲于自己豐富的文化遺産,

驕傲于山川河流的大美神奇,

除了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它的,

也離不開那些閃耀于曆史長河中的偉大人物。

黃河、長江 . . . . . .

這些大河的哺育,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大壩是哪個城市(一座大壩兩個名城)1

世界文化遺産、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在我國的四川省,都江堰是人類一大奇迹。著名文化學者餘秋雨這樣評價:“如果說長城占據了遼闊的空間,那麼,它卻實實在在地占據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衆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着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大壩是哪個城市(一座大壩兩個名城)2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鼈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治理的成功典範,是一代代水利人的智慧與努力,今天的都江堰已經名揚四海,世界矚目。然而,它的成長與發展,在我們看來與韓城三位曆史人物有着密不可分關系

司馬錯:“舌戰張儀,力主伐蜀”

都江堰建設的曆史背景:秦滅六國的大伏筆

大壩是哪個城市(一座大壩兩個名城)3

司馬錯:秦國少梁(今陝西韓城南)人,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将領、縱橫家,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參加過平定叛亂、伐魏攻楚等戰争。

秦國滅蜀,是為了增強國力,從而為破滅六國奠定基礎。伐蜀之前,秦國丞相張儀和大将司馬錯曾有過激烈的辯論。張儀主張先滅了韓國,“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但司馬錯認為秦國當時實力還不足以挑戰六國,一旦攻韓,可能遭緻諸侯圍攻,不如先滅了偏僻的蜀國,既不會驚動六國,也可以取蜀國的資源富國強兵。秦王最終采納了司馬錯的建議。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司馬錯率軍攻打巴、蜀,輕松将兩國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這段在戰國史上著名的辯論,記載在《戰國策》中,後人标題為《司馬錯與張儀争論于秦惠王前章》。

秦滅蜀之後,就按照司馬錯的設想開始經營蜀地。先是把蜀國降格為蜀侯國,培植傀儡政府。但蜀人屢次叛亂,于是秦國幹脆把蜀變成了自己的一個郡,而且為了更好地鞏固和經營蜀郡這個戰略基地,秦國還對蜀進行了大移民。常璩《華陽國志》記載說,秦認為當時“戎伯尚強,乃移秦民萬家實之。”遷移入蜀的秦民至少有數萬人之多,從當時天下的人口數量來看,這已經相當可觀了。

秦國占了蜀在長江上遊的地利,開始以此為橋頭堡,蠶食下遊的楚國。《史記·張儀列傳》載:“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司馬錯發隴西、巴蜀之兵,有衆十萬,裝船萬艘,載米六百萬斛,從巴的涪水(嘉陵江支流)南下,攻楚黔中郡。但由于當時都江堰尚未建成,兵馬糧草無法從成都直接通過水路進入長江,運往與楚國交戰的前線,因此秦軍在奪取了黔中之後,軍隊卻因補給困難而陷入了困境,無法繼續深入。幸而楚頃襄王為求自保,割讓了上庸(今湖北竹山)和漢水以北地區給秦國求和。秦軍避免了糧草不濟的尴尬,卻也發現了以蜀為根據地攻楚的不足之處。

都江堰在司馬錯主導的伐蜀事件後的作用

蜀地廣博,但成都平原頻發的自然災害也讓秦國的統治者頭疼。發源于甘肅與四川交界處雪山的岷江,不僅水勢兇猛,而且全年水量不穩定,使得成都平原地區或旱或澇,人民苦不堪言。秦國非但沒法從這裡征收大量的糧食,遇到災年,很可能還得倒貼。在這種背景下,秦國派遣水利專家李冰入蜀,花費十餘年時間修建了舉世矚目的都江堰,徹底根治了岷江水患

因為都江堰,秦國補足了蜀這個戰略基地的短闆,成都平原成為了秦國的大糧倉,為其征戰六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資。公元前241(秦王政六年),秦軍在蕞(今陝西臨潼東北)與趙、楚、魏、燕、韓五國聯軍決戰,因巴蜀的滋養而國富兵強的秦國大獲全勝。随後,秦軍展開了對六國的“絞殺”。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前228年,滅趙;前225年,滅魏。

有了都江堰,蜀地的糧草和兵馬可以順着流經成都的府南河(府河、南河在成都城外的合江亭交彙,合稱府南河,也稱錦江),直入長江,南下楚國。終于,公元前223年,秦國百萬大軍從成都出發,沿江直下,一舉攻破了楚國,并于兩年後統一了中國。

毫不誇張的說,司馬錯不辱使命伐蜀成功,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而都江堰因為這一曆史背景的原因修建,為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标志着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以至于才都江堰在曆代水利人的努力下,才有了一些列的殊榮和矚目。

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偉大的人物與偉大的工程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建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大壩是哪個城市(一座大壩兩個名城)4

都江堰偉大的記錄者 ||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司馬遷

大壩是哪個城市(一座大壩兩個名城)5

《河渠書》是中國第一部水利通史,《河渠書》簡要叙述了從上古至秦漢的水利發展情況,表明了司馬遷對治水重要性的明确認識和深切關注。

在我國的史料中,關于都江堰工程建造者的記錄,記載都十分模糊。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中提到:“蜀守冰,鑿離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同時對都江堰的創建進行了記錄,《史記》說:“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馑,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強望泰與都江堰的十餘年

傑出水利專家 || 重獲新生 都江堰管理者和治理者

強望泰自小好學,24歲就參加殿試,後賜進士。他的文才很好,擅長吟詩作對。作為地方官員,他也很重視辦學興教,在當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道光七年(1827)他出任成都水利同知,管理都江堰10餘年,使灌區14個州縣旱澇無患,人民安居樂業。

大壩是哪個城市(一座大壩兩個名城)6

韓城古城 || 強望泰故居

在蜀任職期間,他不斷總結完善和提高治水經驗,成了名副其實的傑出水利專家。在他的管理和治理下,都江堰重獲新生,堤壩堅固,渠系暢通,發揮了很好的效益,使成都平原灌區農業獲得了穩定的發展。

他勤奮敬業,清廉為官。每年冬季歲修,他都不懼嚴寒風雪,堅守在第一線。他很體恤民工的辛苦,在設計和施工中,科學安排,避免浪費勞動力和資金。他個人和家庭生活十分簡樸,往往把節餘的一點俸祿贈到工程上去。

大壩是哪個城市(一座大壩兩個名城)7

他在人們心目中既是官,又是民,是和老百姓可親近的形象。由于他一生付出的太多,身體健康受到一定的影響,1844年調任重慶府不久就去世了,享年51歲。蜀民為了紀念他,在都江堰二龍廟為其建祠并塑像

強望泰清政愛民、治水有功,在都江堰的曆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人生篇章,為川人、國人所敬仰,為故鄉人民所驕傲。他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以人為本的愛民情懷在當今時代仍然值得繼承和發揚。

都江堰市與韓城市

兩座城市的巧妙對比

大壩是哪個城市(一座大壩兩個名城)8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都江堰市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為成都市下轄的縣級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曆史、因堰而興的城市。都江堰市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7年全市GDP達到348.5億元,都江堰市山脈以岷江為界,河東、河西分屬兩條山脈,河東諸山(舊稱東岷)屬于龍門山脈。

大壩是哪個城市(一座大壩兩個名城)9

韓城古城 || 有故事的韓城,有味道的旅程

韓城市位于陝西關中東北部,2012年由縣級市晉升為陝西省内計劃單列試點市,是一座黃河文明哺育下的具有3000餘年的文史聖城。韓城市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7年全市GDP達到349億元。據說,大禹治水的故事和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就發生韓城黃河龍門山一帶。

一座大壩,兩個名城,三位名人

自古,水之為利害也!

無論是黃河還是岷江,

無論是韓城市還是都江堰市,

也無論是關中平原還是成都平原,

一座大壩,兩個名城,三位名人,

水利的治理,在千百年的文明進展中

造就了秦蜀兩地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

這樣的人間奇觀、智慧結晶,

與司馬錯、司馬遷、強望泰三位人物分不開,

毫不誇張的說,他們分别見證了

從大壩修建前的曆史背景、工程記錄到管理治理,

他們必将在都江堰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