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事不關己落井下石

事不關己落井下石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0 07:23:26

事不關己落井下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1

這個成語的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時期,在如今嵩山一帶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個是息國。公元前712年,息國向鄭國發動了戰争。

這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小;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争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

事後,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說道:“息國犯了五不韪,所以要失敗,而且,恐怕息國快要滅亡了。”——不韪,即“不對”或“不是”,也就是錯誤的意思。有句成語叫作“甘冒不韪”或“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說:明知不對,還是硬幹,是自己心甘情願犯錯誤,犯天下最大的錯誤。他們分析的根據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家籠絡好關系,四不把自己向鄭國進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任是誰。犯了這五條錯誤,還要出師征伐别國,結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嗎?

事不關己落井下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2

果然,不久後息國就被楚國攻滅。

這個故事,說息國所犯“五不韪”之一的“不量力”,即成語“不自量力”的出處。

成語“不自量力”:出自《左傳·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宣乎!“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來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或過高地估計自己。

事不關己落井下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3

梁海潮讀成語故事詩解《不自量力》:

故事發生春秋期,鄭國息國兩相依,

諸侯各國常戰争,強強弱弱總相欺,

息國比鄭小得多,人财物軍都難比,

可歎息國不自量,攻打鄭國敗塗地,

何以敢冒大不韪,大家認真作分析:

一無德行難服衆,二無雄厚人财力,

三不籠絡友好國,四無攻打充分理,

五不明辨孰對錯,慘遭失敗是必須,

不久便被楚國滅,贻笑大方世人譏。

不自量力源于此,《左傳》裡邊記詳細,

凡事一定量力行,權衡利弊辨是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