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自閉症兒童和家長繪畫(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張端/圖)
一直夢想着有機會去做公益,卻一直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前段時間因為工作的原因,參與了幾場關愛特殊兒童的活動,感觸很深。
一開始我不懂什麼是特殊兒童,後來百科了一下才知道。特殊兒童,也有人稱其為“來自星星的孩子”,是指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各類兒童。這些差異可表現為智力、感官、情緒、肢體、行為或言語等方面。既包括發展上低于正常的兒童,也包括高于正常發育的兒童以及有輕微違法的兒童。
之前腦海中一想到特殊兒童,馬上就會生出一股同情心,内心深處覺得他們很不幸,雖然特殊兒童成才的勵志新聞也沒少聽過,但那畢竟是少數,所以還是會不自覺地覺得特殊兒童是很可憐的,是需要關愛的。因為他們和正常兒童相比,似乎少了些什麼。
但親身參與了關愛特殊兒童的活動後,突然覺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并不成熟。也許,與被關愛相比,特殊兒童更需要的是被尊重,而大部分人卻忽略了這一點。
前段時間我接觸到的多是一些感官與正常兒童有差異的特殊兒童。當我們工作人員到達康複中心後,那些孩子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活潑可愛,也很懂事,看上去和正常兒童無異。和我之前想象中的特别内向、不愛交流完全不同,孩子中有許多有聽力障礙,有些戴着助聽器,有時候他們可能聽不清我們說什麼,但從他們的笑臉中我覺得他們感知到了我們言語的意思。我當時還奇怪,他們怎麼會明白我們的意思呢?一起來的同事猜測他們可能會看口型。有時候我竟然覺得和他們在一起交流真的很輕松,一個眼神或一些肢體語言,他們就明白了你的意思,完全不需要說話,那種心領神會的交流真的是又奇妙又輕松。
在參觀教室外走廊時,我發現牆上貼了好多美麗的工藝品,老師介紹說它們都出自這些小朋友之手。遊戲環節中,他們時而嬉戲,時而打鬧,完全看不出和正常孩子有什麼區别,但是在他們為大家表演《感恩有你》手語舞蹈時,音樂響起的那一刻,我是有些感動的,甚至眼中已經積蓄了淚水。但是很快我就努力平複了那種有些難過的情緒,我問自己:為什麼想哭呢?是覺得他們可憐嗎?其實他們并不可憐,上帝對待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即使他們比别人少開了一扇門,但是卻比别人多開了一扇窗,而且有些他們可以感知到的,我們未必能感知到。之前一直覺得他們似乎比正常兒童少了些什麼的想法一下子消失了,因為我發現他們身上有的發光點有些是正常兒童所沒有的,例如敏銳的眼神、肢體語言交流等。有的孩子在攝影或者繪畫方面有天賦。在欣賞他們的繪畫作品時,有時大家會驚歎他們的想象力是多麼的強大。
他們更需要尊重,沒有人希望别人用異樣的眼神去看自己。很多人在小時候都經曆過别人這樣或那樣異樣的眼神看待,但是很少有人在長大後會認為那種眼神對自己有幫助,大部分都是傷害,而且是心靈上的傷害居多,有些單親或者家庭條件差的孩子會被同學看不起,或有其他種種因素導緻一些孩子在社交中被看成另類。被很多人異樣看待,内心會特别難受,帶來這種感受的元兇叫做“群體壓力”,它無疑會給人帶來傷害,而傷害的程度和個人承受能力不無關系。
每個人都希望被公平對待,而對待特殊兒童或者其他方面“特殊”的人,也許,尊重比關愛更友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