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耿子葉)近日,順義區500餘畝紅高粱迎來豐收,在北小營鎮、木林鎮等地,種植戶們正在緊張有序收割紅高粱,并且通過訂單式種植,科學培育,實現高産增收。
收割機收割紅高粱。李在濱 攝
在木林鎮東沿頭村北,由北京海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種植的高粱整齊而挺拔,每株高粱高約2米,穗長約20厘米,穗粒飽滿。微風吹過,一株株沉甸甸的高粱随風搖擺。伴随着機械轟鳴聲,兩台大型收割機穿梭在田間,與紅高粱構成了一幅豐收圖景。
“我們在北小營、木林等地種植了500多畝高粱,合作社有30餘名社員,通過種植高粱帶領村民緻富。”北京海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薛海昌介紹,高粱具有節水、節省人工、價格高等優勢,通過種植高産新品種高粱,每畝産量可達500公斤,遠高于傳統高粱每畝産量300公斤,其綜合效益比普通農作物高出約30%。
薛海昌查看紅高粱,穗粒飽滿。李在濱 攝
近年來,順義區規模化種植效果顯著,通過“合作社 農戶”模式發展高粱種植,合作社從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土地,統一進行播種、管理,同時拓寬高粱銷售渠道,與多家簽訂了收購合同,解決了農戶規模小、銷售難的問題,帶領農戶增産增收。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