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山水風光而聞名的江西,還有不少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在絕大多數旅遊景點被商業化過度侵蝕的今天,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風貌。
今天和大家分享江西撫州3座最有靈魂的古鎮,這些古鎮不僅曆史悠久,而且保留了實實在在的古典建築,絲毫不比周莊、烏鎮等江南名鎮遜色。
棠陰古鎮(宜黃)
初建于北宋年間的棠陰古鎮,原名“陂(pō)坪”,因其地處武夷山脈與雩山山脈向贛撫平原過渡地帶的丘陵山區,依山傍水而得名。
後因臨川居士吳竦在村裡種植了甘棠樹,數年後甘棠樹蔥茏挺拔,茂然成蔭,其子孫亦興旺發達,便将陂坪改名“棠蔭”,大概是後人為了省事偷懶,又将棠蔭改成了“棠陰”。
棠陰古鎮位于宜黃縣宜水河畔,明初年間,古鎮就已經開始興旺起來;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棠陰古鎮的繁榮程度達到了鼎盛,古鎮街道店鋪林立,宜水河面貨船來來往往,到處呈現繁忙、熱鬧的景象。
自古以來,棠陰就是江南地區的夏布之鄉。
鼎盛時期,全鎮夏布年産量高達數十萬匹,暢銷全國各地,素有“小小宜黃縣,大大棠陰鎮”之說。
如今的棠陰古鎮依然保留了大量曆史遺留建築,都是贛派江右民系的傳統建築,有明清年間的夏布會館,有保留着我國最大柱子和柱基的八府君祠等等;
土地革命時期,工農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勝利的表彰大會就是在八府君祠召開。
置身于棠陰小鎮,如同沉浸在了舊時光裡,這裡的每一棟房屋、每一塊牆磚都散發着幽幽的古典氣息。
浒灣古鎮(金溪)浒灣古鎮坐落于金溪縣以西的撫河沿岸,地處金溪縣與臨川區的邊界,與臨川隔河相望。
這裡得提一下:浒灣的“浒”是讀作xǔ,而不是水浒傳的hǔ。
之所以這樣讀,是因為《金溪地名志》有記載說是明初年間,一許氏家族遷這裡的撫河邊聚居,得名許灣,因為在水邊,就給“許”字加了三點水,從此就叫浒灣。
浒灣古鎮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這裡的書坊建築群,明清年間,這裡曾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印書中心。
在古鎮的老街兩旁,随處都可以看到與印書有關的商鋪、堂号等古典建築。
據《江西省地理志》記載:“金溪浒灣男女皆能刻書,所有江西全省讀本、經書小說皆由此出版,名曰江西版。”
在當時,浒灣古鎮的商業繁榮景象一度超過了臨川城,人口萬餘人,商戶七百餘家。
古鎮旁的撫河,貨船多到找不到停船位,不少貨船通往鄱陽湖直達長江,将出版的書籍銷往五湖四海。
至今,浒灣古鎮的撫河沿岸還保留了3個古碼頭和4個古漕倉遺址,這些都是浒灣曾經輝煌的見證。
浒灣特産:油面
雖然如今的浒灣古鎮已經不複往昔的繁榮,但走在這裡的古典建築群中細細品味,依舊能感覺到古鎮當初的輝煌和淡淡的墨香。
驿前古鎮(廣昌)驿前古鎮位于廣昌縣以南的驿前鎮,因為南宋年間朝廷派遣官員在此建官道驿站而得名。驿前古鎮所處的這一帶正好也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撫河正源的源頭。
自古以來,驿前古鎮都是通往閩粵的要道,朝廷兵馬傳遞文書,以及往來商賈經過此地都會短暫停留。
在這裡還沒有設鎮之前,從西漢開始,這裡的商人就開始經營蓮子和木材生意。
到了宋朝設鎮之後,驿前的繁榮就已經達到了鼎盛,這裡盛産的白蓮,曬煙,澤瀉等特産都通過撫河水路遠銷海内外。
因此走在鎮上會發現,這裡的居民大都是客家人,說着客家話。
如今的驿前古鎮,依然保留着56棟明清古建築,其中還有不少“國寶級”文物。
這些古建築當中,有民居,有官邸,有商鋪,牆壁上的磚雕、梁上的木雕,随處都能看見蓮花形狀的雕刻,“蓮花文化”遍及古鎮的每個角落。
廣昌縣“白蓮之鄉”的美譽,也正是源于驿前古鎮,在古鎮周邊的村落,散布着不少賞荷地。
每逢盛夏時節,朵朵白蓮與紅蓮争相鬥豔,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來到這裡賞荷的遊客絡繹不絕。
-END-
在撫州還有很多原生态的古鎮,而這3處古鎮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們都有過輝煌的繁華史,都保留着曆史留下來的文化遺産,而且都沒有被過度商業化,都是值得古典文化及古典建築“發燒友”細細品味的寶藏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