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今年奧斯卡最新消息

今年奧斯卡最新消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5 01:50:11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當地時間9月9日,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忽然宣布:由2024年春季舉辦的第96屆奧斯卡頒獎禮開始,所有最佳影片的候選影片必須要滿足涉及多元化的全新要求。具體說來,他們共設定了四條細則,隻有滿足其中至少兩條,這樣的影片才能獲得被提名最佳電影的機會。

這四條細則涉及的都是美國社會當下所謂的弱勢群體,其中既包括少數族裔群體(按照奧斯卡方面的定義,包括亞裔、拉丁裔、非洲裔、印第安裔、阿拉斯加裔、中東裔、北非裔、夏威夷裔等),也包括其他弱勢群體(如女性群體、性少數群體、身障與智障群體、失聰失明人士等)。

今年奧斯卡最新消息(奧斯卡新規意義幾何)1

奧斯卡獎小金人

其中,細則一要求:一部電影的主角或主要配角中,至少有一人是少數族裔;或者,全體演員中有三成來自上述所有弱勢群體中的至少兩個分類;又或者,電影的故事和主題涉及到這些弱勢群體。

細則二要求:影片幕後十四個主要部門(包括導演、編劇、攝影、剪輯、服化道、音效、選角等)中,至少有兩個部門的主管要出自上述弱勢群體,其中至少有一位必須得是少數族裔;或者,全劇組至少有三成幕後人員來自弱勢群體;又或者,全劇組至少有六人來自這些群體。

細則三要求:影片的制作公司和發行公司要為出自這些弱勢群體的電影新人,提供帶薪實習機會,同時公司内部必須雇傭有一定數量的相關弱勢人士,其具體人數要求,因公司規模大小而異。

細則四要求:影片的宣發和營銷單位中,必須有多位高階雇員出自上述群體,具體人數要求同樣因公司規模大小而異。

上述四條細則,需滿足其中任意兩條,電影才有資格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右派人士批評新規限制創作自由

整個新規,條紋縷析寫了好幾段,長達上千字,又有不少行業術語。對于普通人來說,真正有耐心看完所有四條細則、弄明白什麼意思的,恐怕少之又少。不少人看了個大概,便驚呼天要塌了。

既然主角必須要有少數族裔,那像是《1917》、《敦刻爾克》這種主角清一色白人男性的戰争片或是《愛爾蘭人》這種幕前幕後都是白人主導的黑幫題材作品,是不是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競逐奧斯卡小金人了?是不是這樣的電影在未來會越來越少?是不是奧斯卡在用自己的行政手段來幹預電影藝術家的創作自由?

今年奧斯卡最新消息(奧斯卡新規意義幾何)2

克麗絲蒂·艾利

于是,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針對奧斯卡新規的批評聲,包括“你們毀了奧斯卡,評定電影的好壞,應該要看藝術性,結果現在卻變得一切都得和政治挂鈎了”等等。有不少網友認為,這種強行多元化的做法,會大大削弱未來好萊塢電影的整體藝術水準。而曾主演美劇《薇洛尼卡的衣櫥》(Veronica's Closet)等作品的美國女演員克麗絲蒂·艾利(Kirstie Alley),更是在自己社交媒體賬号上怒斥奧斯卡這是在搞獨裁:“你們侮辱了全世界的藝術家。你們能想象有人規定畢加索可以畫什麼,不可以畫什麼嗎?你們這幫人已經都失心瘋了。控制藝術家,控制個體的想法……這不是奧斯卡,這是《1984》。”

此外,著名演員傑森·貝特曼(Jason Bateman,《黑錢勝地》)的親姐姐,同為演員的賈絲婷·貝特曼(Justine Bateman)也感慨說:如果自己有幸能被哪個劇組錄用,能參演哪部電影,她更希望是靠自己的真本領,而不是因為她所謂的女性弱勢群體身份。她擔心奧斯卡的這種新規,隻會讓更多弱勢人士被拿來湊湊數,以滿足沖擊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最低要求。向來立場偏右的實力派老戲骨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美國往事》)毫不掩飾地批評奧斯卡此舉實在是瘋狂至極。而曾主演過美劇《大力士的傳奇旅行》(Hercules The Legendary Journeys)的演員凱文·索博(Kevin Sorbo)更是發帖揶揄:“好萊塢做得好啊,下一步就看NBA和NFL是不是要向你們學習了。也搞搞多元化嘛,别光看誰的球打得好。各個種族和各種水平的球員,一個都不能少。”

左派人士認為新規作秀意味大于實際效果

事實上,批評這項新政的,可不隻是觀點相對保守的右派人士。在盛行左翼、進步風氣的好萊塢,不少專家學者和媒體人士其實也對這項新規很不滿意,隻不過,相對于克麗絲蒂·艾利等人批評它壓制藝術自由,他們诟病奧斯卡新政的地方卻在于,認為它步子邁得還不夠大,根本欠缺實際效果。而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組數據,似乎也佐證了這一觀點。

有心人士細細分析了2019年全美票房排名前一百位的電影,發現其中有高達95部,本身就已符合奧斯卡新規的細則第一條。

此外,目前不管迪士尼、索尼、華納、環球這樣的老牌大公司,還是像Netflix這樣的新貴,抑或是A24、Neon這種獨立電影公司,近年來為順應時代潮流也好,出于其他目的也罷,總之,他們都早已有了現成的少數族裔電影人培訓實習項目,公司内部也都聘用了相當數量的弱勢群體人士,新規細則的第三和第四條,這些好萊塢公司幾乎全都能夠輕松滿足。也就是說,去年在美國上映的絕大部分主流賣座影片,什麼都無需改變,原本就已經滿足了2024年才會生效的這項新規。奧斯卡新政想要起到的推動作用和積極意義,恐怕擺姿态大于實際效果。

今年奧斯卡最新消息(奧斯卡新規意義幾何)3

卡琳·錢

本身也是奧斯卡評委的亞裔電影制片人卡琳·錢(Karin Chien)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想破腦袋都沒想到,如今還有哪部好萊塢電影不滿足這些細則的。我覺得這些新規對于好萊塢電影不會帶來任何改變。”相反,她倒是擔心這項新規反而會造成反效果。例如新規希望十四個幕後部門的主管中至少有兩位來自弱勢群體,但稍稍熟悉好萊塢現狀的人就知道,化妝、發型、選角、服裝這幾個部門,目前本身就已經是女性占主導地位。卡琳·錢擔心,這項新政的要求,隻會讓電影公司産生惰性,放慢在類似音效、特效、攝影等部門也推進改革的腳步。

此外,明尼蘇達大學電影系教授麥姬·亨菲爾德(Maggie Hennefeld)也在接受《時代》雜志采訪時直言不諱地批評說,奧斯卡的這項新政,在她看來“主要就是在作秀”。“因為規則定得太松了,可操作的空間太大,除了能讓右派人士感到受不了之外,不會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進。”

亨菲爾德教授所說的可操作空間,正是這項新政極受人诟病的地方。它的推出,相信應該是出于好意,但反過來,完全可以設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部完全由白人男性占據了幕前和幕後的電影,故事題材上甚至也涉及了白人至上的反動主題(不符合細則一和二),但隻要這部電影的制作和發行單位中有足夠的所謂弱勢群體(滿足細則三和四),那它照樣可以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獲獎資格。那樣的話,這種新政存在的意義究竟又在哪裡呢?

新規将從源頭扭轉“奧斯卡太白”?

然而,奧斯卡方面也有他們的苦衷,而這一切的緣起,都要追溯到五年前舉辦的第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那一年,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所有二十名入圍者,清一色是白人,結果招緻了社交媒體上興起的一股批評“奧斯卡太白”的抵制運動。在此背景下,奧斯卡做出承諾,争取五年内讓奧斯卡評委中的女性和少數族裔人數,實現翻番。

這五年裡,奧斯卡或邀請或吸收了大量女性與少數族裔評委,光是今年新加入的評委成員,就有45%是女性,36%是少數族裔,49%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最終,這項五年計劃成功完成。

與此同時,奧斯卡方面意識到,光是這樣的改進,見效恐怕還是太過緩慢。正所謂積重難返,奧斯卡評委目前已多達将近一萬人,但自好萊塢誕生以來,白人男性便是這領域的絕對主流,相應的,奧斯卡評委也以白人男性占據絕對優勢。2012年,《洛杉矶時報》爆出了以往從不對外公布的奧斯卡評委具體構成:高達94%是白人,高達77%為男性,有86%年齡超過五十歲;而當時的黑人評委,隻占2%。這些如今上了年紀的白人男性評委,隻要活着一天,奧斯卡評委的身份就不會取消。雖然過去五年裡,奧斯卡方面上足發條地往“評委池”裡注入新鮮血液,但想要扭轉它以白人男性為主導的基本面,恐怕還需數年甚至十數年之功。

另一邊,社會大衆——或者說社會大衆中的某些群體——卻等不及了。每年奧斯卡提名名單一出,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弱勢群體抨擊不公,不是女性導演缺席,就是少數族裔演員太少。再加上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收視率不斷下滑,原本作為全球電影工業中心的美國的最大盛典,越來越淪為無足輕重的小圈子遊戲,讓自視甚高的好萊塢電影人不勝唏噓。于是,就有了這一次的新規則。既然評委構成一時半會還不可能徹底扭轉過來,那就幹脆從源頭上,從電影作品上去扭轉乾坤。

今年奧斯卡最新消息(奧斯卡新規意義幾何)4

德文·富蘭克林

這次新規的具體起草工作由今年42歲的黑人電影制片人德文·富蘭克林(DeVon Franklin)負責。近年來制作了《天堂真的存在》、《不可能的事》(Breakthrough)等福音電影的他介紹說,整個細則策劃過程,曆時一年有餘,最終在今年六月獲得奧斯卡理事會投票通過。他表示,喬治·弗洛伊德非正常死亡之後,全美各地的抗議活動風起雲湧,在此背景下,他們這些電影人也覺得必須要有所行動才對,“我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未來的燈塔”。

事實上,像這樣從源頭上去推動、促進電影制作幕前幕後的平權的措施,好萊塢這個全球電影工業的“燈塔”也并非首創。這一次推出新政時,奧斯卡官方也提到,他們是從英國電影學院(BFI)在2014年推出的一項政策中汲取的靈感。

當時,英國電影學院提出,今後再有英國國産電影想要獲得他們提供的政府輔導金,首先就必須在全體劇組人員的性别和種族上滿足一定的要求。可惜的是,六年過去了,今年七月新鮮出爐的一份總結報告表明,這項政策的具體執行效果非常不明顯,英國電影工業整體上依然存在嚴重失衡,少數族裔和女性電影人想要在幕前或是幕後赢得工作機會,難度依然相當之大,講述女性故事和弱勢群體故事的英國電影,依然寥寥。今年二月舉辦的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上,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所有二十名入圍者,清一色全都是白人,導演獎五位候選人,清一色都是男性。換句話說,英國電影界努力改革了六年,最後卻又回到了2015年“奧斯卡太白”的局面。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改革總比不改強。奧斯卡的良好初衷,值得肯定。至于扼殺藝術創作自由的憂慮,經過細則具體分析,顯然隻是杞人憂天。退一步講,哪怕奧斯卡新政最終沒能體現多少實質效果,但至少也傳達了一定的信息,那就是,面對洶湧的時代浪潮,電影業也必須與時俱進,留給那些固步自封的舊理念和狹隘觀點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少了。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施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