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都是韭菜。
在成長的過程中,其實我們都無時無刻扮演着“韭菜”。
比如:某牌化妝品,成本價20,到了市場後,售價200多,某牌鞋子,成本價100,售價1000多,某牌衣服,成本價200多,售價3000多。
買了你便是“韭菜”。
就拿奶茶為例:成本幾快錢的飲料,可以賣出18快錢,誰沒喝過奶茶呢?
但是,你會認為你是“韭菜”嗎?
我想,你應該不會這麼認為,那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價值大于價格,讓你感到滿足、愉悅,甚至有B格。
用上阿瑪尼口紅,月薪3000的你感覺進入了更高階級,秒殺同事幾十塊錢的口紅。
穿上阿迪達斯運動,月薪5000的你感覺踏入了酷玩潮流,看不起同齡人穿着幾十塊錢的回力鞋。
帶着所謂的外國名表,你以為比别人的高級。那隻不過,在中國oem國外的牌子,又取了一個你覺得很高級的英文名而已。
真是神奇!
你或許會反駁我說:這東西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拿到手了。怎麼能說是韭菜呢?
這就是實體物品和虛拟物品的區别,因為拿到實體物品是一種「即得性」,你親自的看到,摸到并感受它的價值。
而這部分價值,更多的是商家的在廣告宣傳中植入的信息,至于有沒有真正幫助提升到相應的層級,這不是商家考慮的問題。
商家隻是多讓你買單而已。
再說到虛拟物品,比如電子書和知識付費。
電子書不用多講,書店自然有定價,别人也不會對電子書收費有任何異議。
而知識付費就不一樣了,若你經常免費分享,一旦你要出收費課程,用戶就會說你是壞話,說你要開始割韭菜。
在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
朋友大林是我做新媒體時候認識,當時經常和他讨論有關新媒體的一些内容。後來他自己辭職單幹,建了一個公衆号,專門寫職場類的内容。
我和他做了幾次互推,加上他文章的質量不錯,粉絲就很快就漲起來。
大概過了半年,他出了一套新媒體運營課,售價99元。發售當晚,就有人在後台留言,說他是割韭菜,這讓我們特别費解,這樣也算是就割韭菜?
後來我見多了就了解,大部分人長期免費索取習慣了,在他們的觀念了裡,知識就應該免費的。
尤其當你去做知乎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篇文章下面一推杠精,啥都不懂還挺會指指點點。
比如:
新媒體不是幾年前就有了,怎麼還講這個
淘寶不是很難做嗎,大把人都虧死了,你這個就行
别看了,他就想引流,去的都是韭菜,舉報
反正你寫的任何賺錢的内容,他都說你騙人的,割韭菜的。
按照以前的性格,肯定和他們鬥到底,不過現在的我看開了很多,該分享的東西自然會分享,該收費的内容照樣收費。
免費的東西才是最貴的,找到好的資源,你可以節省一點時間。找到垃圾内容,你既浪費時間,有時還得賠錢。
付費有付費道理,付費找一個老師帶你入門,比你自己摸索要快得多得多。
說一說我被别人“割韭菜”的過程。
從大學開始,我就無比迷戀英語,想要在英語有一點突破,恰好遇上了一個培訓機構,我便參加了他們的第一次公開課。
後來就報名參加了第一期音标課,價格是350元,後面覺得還不錯,就報名了口語班和精英班,算下來估計有兩萬。
至于我學了什麼?基本發音和口語的交流,而所謂的流利表達,除了每天日常的訓練之外是很難在短時間掌握的。
後面慢慢明白,凡事都得靠自己。
後來知識付費的浪潮席卷了互聯網,我便在一些平台上購買課程,一年下來得花一兩千塊。
還好當初沒有混知乎,不然也不會買課。
我始終認為,買課目的是為了更快的掌握某種技能,當然有時間的話也是可以自學的。
但需要花費多少時間,誰也說不清楚。
我大緻看了一些我買過的課程,有《時間管理》、《公衆号運營》、《文案變現》、《營銷入門》等。
在大部分人看來,這些課程沒什麼作用,還看不上。但我認為,我是在花錢換經驗,也就是在不斷提高能力的過程。
我現在沒想到一個觀點,一句話,或是一個項目,我都能在我學的課程找到對應的出處,而這,也就是我最強大的競争力。
輸入決定輸出,輸出倒逼輸入。
你能在我在文章中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觀點和項目,都是我這幾年花錢買經驗得來的。
以前,我總覺得自己的被“割韭菜”,但後來我想想,在不同行業,隻要出現買賣關系,被割隻是常态。
當你被“割韭菜”後,你失望,憤怒,還是逆襲成為收割者呢?
弱者文化造就弱者思維,強者文化造就強者思維,天道,不以人的意念為轉移。
有權有勢的人終究受人敬仰,哪怕你平日裡對富人和官員罵罵咧咧,真正遇到他們你估計也得彎腰哈背。
被“割韭菜”說明你還有被“割韭菜”的資格,不過大多數人都不明白這個理。在前段時間,我突然想起一句話,當時還想發朋友圈,後來想想算了,太得罪人了。
大概意思是這樣:各領域的大咖覺得一個賺錢的沒什麼意思,結果割了一推小白,把他們培養成小咖,然後大咖和小咖一起割。
當時我還配了一首打油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韭菜割不盡,春風吹又生。
“割韭菜”在我看來隻是一個中性詞,不過在很多愣頭青的眼裡,卻是妥妥的貶義詞。
所以大部人整體隻會抱怨,拿着幾千塊的工資,還以為自己特别“正能量”。
越牛逼的人往往越低調,越牛逼的人往往越安靜,他們不是對與錯是分析事物,而是做這件事對當事雙方是否是一個雙赢的局面。
成人世界的社交都是“利”字為先,大師能否教“武林秘籍”傳授給你,就看你是否有這個誠意,而這個誠意很明顯就是付費。
我之所以能夠在網上創業走得比較平穩,是因為我在某一方面不懂時,第一時間就是找到這個行業的大咖,然後付費請教。
難道這樣也算“被割”?
當然不是,因為我知道,我學得這些能力能夠在未來給我成千上萬的收入。
如果你真的天賦異禀,倒也不用聽我在這裡吹牛逼。
作為一名合格的“韭菜”,你該怎麼成長,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 多讀書
多看一些關于營銷和文案的書籍,這能讓你在短時間内了解整個商業社會的基本面貌,接着就看一些關于心理學和社會學書籍,對人性和社會理解會有更深理解。
比如前段時間時間翻了一本經濟學的書,裡面一個詞叫“邊際時間成本”。
邊際時間成本越低的産品,你越不用花時間,收入還可以持續積累。比如:電子書和線上課程。
2. 多實操
多實操是讓你快速掌握一門技能,從小白到大神的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不少的坑要過的,哪怕我跟你說前面有坑,但總有一些人還是要掉進去。
至于掉進去該怎麼辦?爬起來繼續幹便是,做一件事情哪有一帆風順。
在項目實操中,流量的積累要重于技術的培養,各個項目的流量群體各有不同,需要逐一分析。
3. 多思考
大部分人做一件事是不會想到前因後果的,有些項目短時間可以做,但過一段時間可能就不能做了。隻是裝空子,短期薄利類型的項目我也基本不碰。
比如幾月前有人問了我做不做百青藤項目,我說我不做。因為那項目本身就是作弊的玩法,被封号隻是時間問題。
所以,做項目首先要挑選正規陽光,可以持續積累私域流量的項目。
人而為人,便是“韭菜”。小時候被家長割,上學被老師割,出來工作被老闆割。
割與被割,隻是日常而已,沒必要過多計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