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一9歲女童胃裡竟然取出了2斤重的頭發!近日,此事在網上引發關注。原來,吃頭發的行為是異食癖的表現。那麼,異食癖是什麼?應該如何幹預和治療?8月25日,記者分别咨詢了兒科醫生和心理咨詢師,一同解讀異食癖。
9歲的丹丹(化名)因反複惡心嘔吐,被家長送至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通過内鏡檢查,醫生發現丹丹的胃腔裡有一大團毛發。全部取出後,重量大約2斤,手術順利,丹丹已經出院。
9歲女童的胃裡竟然藏有2斤重的頭發,許多網友表示不可思議。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醫師趙成光對丹丹的行為做出解釋:“吃頭發的行為是異食癖的表現,目前該病的具體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體内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或與心理因素有關,表現為專愛攝取食物以外的某種東西吃。”
8月25日,記者來到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醫院,找到該醫院心理咨詢師、宿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會長丁雲,詳細分析異食癖的具體表現和治療方法。
丁雲接診或了解到的異食癖患者,主要表現為吃石灰、頭發、木炭、泥巴、玻璃等。
“有些人隻是少量攝入,在胃裡被食物包裹可以正常排洩出來;攝入過多可能會引發胃絞痛、腸梗阻等,要及時到醫院借助胃鏡、腸鏡等手段把東西取出來。”丁雲說。
趙成光認為:“異食癖多發于幼兒時期。”丁雲非常贊同。
随着生活條件的改善,如今因營養不良、身體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導緻異食癖的情況越來越少了。丁雲說:“現在更多地要從心理因素來思考。”
“比如父母教養方式不當、精神方面受到折磨,自己的需求沒有達到滿足,都會出現自我侵害的行為,用食物以外的東西滿足自己。盡管異食癖患者潛意識裡知道這種行為不正确,但内心還是堅持這麼做,目的是和家長對着幹。”
丁雲建議:“孩子在7歲之前,家長要給予其更多的關愛,常和孩子互動;要順應自然成長規律,切勿過早地讓孩子學習知識、學習才藝,給孩子增加過多的心理壓力,這些都是預防異食癖的方法。”
丁雲指出:“如果一個人幼兒時期患上了異食癖且沒有治愈,那麼成年之後,就形成了一種強迫性的觀念。”
丁雲介紹,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來對患者進行細緻分析了,如果是缺乏某種微量元素,直接補充即可;如果患者身體沒有缺乏微量元素,就需要對其成長經曆進行梳理,再介入心理療法,積極關注他、支持他、讓他放松,慢慢地也可以痊愈。
最嚴重的情況下,異食癖可能會導緻精神方面的疾病,這就需要精神方面的藥物和心理方面的治療共同介入,才可以緩解。
無論是缺少微量元素還是心理原因引發的異食癖,都和家庭有關。
為此,趙成光和丁雲呼籲:“預防異食症要從娃娃抓起。家長在照看孩子時,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情況,如果有異常行為發現,及時制止和改正,避免長期異食,導緻嚴重的後果;對于有異食癖傾向的孩子,應及早做微量元素檢測、心理評估,以幫助孩子徹底戒掉吃異物的行為。”
轉自:揚子晚報
來源: 貴陽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