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秋
與衆不同的六首詩詞:合轍押韻還很有格調,卻是用來罵人的
在衆多文化中,詩詞的地位不多言。詩詞從先秦時期開始産生,一直到唐朝走向巅峰。直到現今我們在生活中也會不斷地學習它。可以說它的存在在曆史長河中耀眼無比,許多文人學者的愛好之一便是吟詩作對。
在人們印象中詩句或是贊美美景良辰,或是抒發心中各式各樣的複雜感情,這些詩句言辭優美,凝練又蘊含深意。而今天我們講述的這六句詩詞卻有些與衆不同,因為這幾句詩的作用是罵人。
我們現在罵人大多髒字連篇,用一些污言穢語來表達自己心中不滿和氣憤。而古代文人可不會這樣,他們一旦生氣罵起人來,一個髒字都不帶,但表達的感情卻一個比一個狠。
這第一句是蘇轼的: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衆所周知,蘇轼一生官場總是不得志,經常受到排擠的他自然不會像粗人一般破口大罵,但總要有一個發洩的途徑,而這個途徑對于蘇轼來說便是寫詩。
這首詩中少年雞的意思便是指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排擠他人的人。這句表現的是蘇轼對此小人的不屑。
第二句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嘗。這句是的流傳度是最為廣泛的,他的作者是誰已經不可考察。詩的意思簡單易懂,是描寫社會中放蕩女子的行徑。許多人也認為此詩終究上不了台面,可是整首詩的特點便是通俗易懂,并且此句讀起來怼人,絲毫不帶髒字,卻語言十分狠毒。
第三句:吹皺一池春水,幹卿何事。這句準确的說并不能算作詩,因為前半句是馮延在見到春景有感而發,當時南唐皇帝李璟正在他身邊,聽到前半句後取笑接了後半句。這意思就十分明顯了,這春水不春水跟你有何關系。後人多用來比喻不要多管閑事。
第四句:百煉千錘一根針,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長在屁股上,隻認衣冠不認人。這首詩的作者是文映江,說道此人大家可能并沒有聽說過,不過在清朝的是有名的才子。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詠針》,雖然是詠字,但全詩上下無不是語言直白,借針的見縫插針來諷刺那些官場上見風使舵,隻會迎臉貼人的小人,尤其是最後兩句,可謂是通俗易懂,直言人隻看地位的高低不識人的本性和才能。
第五句:閣下何不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這句話近幾年的流傳更加廣泛,很多人以為這句話不過是現代人開玩笑的說法,其實這句是一句詩,隻是作者也不可查了,它的意思便是 我們理解的你怎麼不上天呢?這樣的諷刺意味非常明顯了。
最後一句: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人,整首詩用蘆筍和蘆葦來比喻那些沒有真正水平卻總是攀高枝的人。這樣的人哪怕現今也十分常見。
見識到古人罵人的詩句,是不是感覺到文人罵起人來更加的狠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