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學目标
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内容。
反複朗讀課文,合作交流探究課文景物的特點和寫景方法。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筆下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内容,能熟讀成誦,學習文章精準的寫景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體會借景抒情的特色。
3、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高山流水的曠遠讓我們深深陶醉其中,我們不得歎服大自然的神奇。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現在,就由我帶着大家一起去探訪一處曾名不見經傳的小石潭,讓我們一起見證一種遠離俗世的美。
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東集)《永州八記》等留存,其中最負盛名的是第四篇《小石潭記》,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被後人譽為“刻畫山水的聖手”“ 遊記散文的宗師”。
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習指導:知文意,準字意,曉節奏。
指名學生朗讀。集體評定
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如:篁竹(huáng) 卷石底(quán) 為坻(chí)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學讀,聽準字音和語氣語調後分男女生比賽讀,最後齊讀。
合作交流,研讀賞析
提問:課文寫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明确:作者按遊覽順序依次寫了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景物特點:水清、石奇、樹美、魚樂、溪身蜿蜒、岸勢參差,展現了小石潭的清幽美。
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聞聲繪形”“移步換景”的寫法,在移動變化中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看到了奇形怪狀的石頭,青翠蔥郁的樹,具有極強的動态的畫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寫潭水、遊魚,采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隻用了四十個字,就下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動态與靜态相生活靈活現寫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遊魚的活潑可愛。
文中的“動”與“靜”
除了遊魚動靜相宜一會“怡然不動”一會“俶爾遠逝”生動活潑外。就小溪本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文中的“對比”與“烘托”
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态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魚的活潑。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曆曆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這狀具有實感。
提問:你覺得此處取名“小石潭”恰當嗎?
明确: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着“石”的氣息。“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說明這個“潭”的确是個“石潭”。“如鳴佩環”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蘊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4、品讀課文,體會情味
一切景語皆情語,欣賞着如詩如畫的美景,作者的心情怎樣?在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
明确:“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情感由樂轉為憂。作者當時剛三十出頭,正值施展才華之時,卻一貶十年,後又被貶到更為偏遠的柳州。這讓柳宗元悲憤、憂郁、痛苦、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寄情山水為了擺脫被貶的抑郁憤懑,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這種寫景方法是寓情抒情。
5、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我們在一起的交流學習,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柳宗元當時的不幸和無奈,也就是這不幸和無奈成就了一代文學大師。一千多年過去了,那曾經顯赫一時的權貴早已無人知曉,真正被記住的名字是柳宗元,是那個踏遍山水的柳宗元,讓我們一起記住失意成就永恒的經典吧!
6、作業布置
請搜集有關古代文人被貶官後創作的詩文作品。
模仿本文手法,寫一篇景物描寫的短文。(300字左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