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考試題?一、判斷題〔正确的打√,錯誤的打×〕,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考試題?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一、判斷題〔正确的打√,錯誤的打×〕
√1.為使零件的幾何參數具有互換性,必須把零件的加工誤差控制在給定的範圍内。
×2.不完全互換性是指一批零件中,一部分零件具有互換性,而另一部分零件必須經過修配才有互
換性。
√3.隻要零件不經挑選或修配,便能裝配到機器上去,則該零件具有互換性。
×4.機器制造業中的互換性生産必定是大量或成批生産,但大量或成批生産不一定是互換性生産,
小批生産不是互換性生産。
×5.公差可以說是允許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6.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隻要它們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說明它們的精度要求相同。
×7.公差通常為正,在個别情況下也可以為負或零。
0
×8.圖樣标注φ20-0.021mm的軸,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9.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軸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0.046
×10.某孔要求尺寸為φ20-0.067,今測得其實際尺寸為φ19.962mm,可以判斷該孔合格。
×11.未注公差尺寸即對該尺寸無公差要求。
√12.基本偏差決定公差帶相對零線的位置。
√13.孔和軸的加工精度越高,則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14.零件的實際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實尺寸。
×15.某一個零件的實際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則此尺寸必定合格。
×16.間隙配合中,孔公差帶一定在零線以上,軸公差帶一定在零線以下。
×17.選擇公差等級的原則是,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較小的公差等級。
×18.由于零件的最大極限尺寸大于最小極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絕對值大于下偏差絕對值。
×19.不論公差值是否相等,隻要公差等級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
×20.對某一尺寸進行多次測量,他們的平均值就是真值。
×21.以多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可以減小系統誤差。
×22.某一零件設計時的基本尺寸,就是該零件的理想尺寸。
√23.某一尺寸的公差帶的位置是由基本偏差和公差等級确定的。
×24.基孔制即先加工孔,然後以孔配軸。
×25.間隙配合說明配合之間有間隙,因此隻适用于有相對運動場合。
×26過盈配合中,過盈量越大,越能保證裝配後的同心度。
√27.如零件的實際尺寸在規定的公差範圍内,則該零件合格。
×28.某一零件尺寸基本偏差越小,加工越困難。
×29.加工誤差隻有通過測量才能得到,所以加工誤差實質上就是測量誤差。
√30.現代科學技術雖然很發達,但要把兩個尺寸做得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
×31.實際尺寸就是真實的尺寸,簡稱真值。
1
×32.同一公差等級的孔和軸的标準公差數值一定相等。
×33.某一孔或軸的直徑正好加工到基本尺寸,則此孔或軸必然是合格件。
×34.零件的實際尺寸越接近其基本尺寸就越好。
√35.公差是極限尺寸代數差的絕對值。
√36.φ10f6、φ10f7和φ10f8的上偏差是相等的,隻是它們的下偏差各不相同。
√37.為了得到基軸制的配合,不一定要先加工軸,也可以先加工孔。
√38.若某配合的最大間隙為20微米,配合公差為30微米,則該配合一定是過渡配合。
×39.間隙配合不能應用于孔與軸相對固定的聯結中。
√40.某基孔制配合,孔的公差為27微米,最大間隙為13微米,則該配合一定是過渡配合。
×41.尺寸公差大的一定比尺寸公差小的公差等級低。
√42.孔φ50R6與軸φ50r6的基本偏差絕對值相等,符号相反。
×43.偏差可為正、負或零值,而公差為正值。
√44.基本偏差為a--h的軸與基孔制的孔必定構成間隙配合。
×45.因為公差等級不同,所以φ50H7與φ50H8的基本偏差值不相等。
×46.數值為正的偏差稱為上偏差,數值為負的偏差稱為下偏差。
×47配合公差越大,則配合越松。
×48.一般來講,φ50F6比φ50p6難加工。
√49.φ80H8/t7和φ80T8/h7的配合性質相同。
×50.某尺寸的公差越大,則尺寸精度越低。
×51.Φ30相當于Φ30.028。
√52.某一配合,其配合公差等于孔與軸的尺寸公差之和。
×53.最大實體尺寸是孔和軸的最大極限尺寸的總稱。
×54.實際尺寸是客觀存在的,它就是真值。
√55.若已知φ30f7的基本偏差為-0.02mm,則φ30F8的基本偏差一定是 0.02mm。
√56.公差帶相對于零線的位置,是用基本偏差來确定的。
√57.配合公差主要是反映配合的松緊。
√58.過渡配合的孔,軸公差帶一定互相交疊。
×59.一光滑軸與多孔配合,其配合性質不同時,應當選用基孔制配合。
×60.基孔制配合要求孔的精度高,基軸制配合要求軸的精度高。
×61.優先選用基孔制是因為孔難加工,所以應先加工孔、後加工軸。
√62.工作時,若孔的工作溫度高于軸的溫度,對于過盈配合則應增大其過盈量。
√63.軸、孔的加工精度愈高,則其配合精度也愈高。
×64.基孔制的間隙配合,其軸的基本偏差一定為負值。
×65.孔的實際尺寸小于軸的實際尺寸,将它們裝配在一起,就是過盈配合。
2
√66.孔、軸配合的最大過盈為-60微米,配合公差為40微米,該配合為過盈配合。
×67.标準公差的數值與公差等級有關,而與基本偏差無關。
×68.孔與軸的配合性質用極限間隙或極限過盈來表示。
√69.按極限尺寸的平均值加工出的尺寸是比較理想的。
√70.某平面對基準平面的平行度誤差為0.05mm,那麼這平面的平面度誤差一定不大于0.05mm。
×71.某圓柱面的圓柱度公差為0.03mm,那麼該圓柱面對基準軸線的徑向全跳動公差不小于0.03mm。
×73.對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狀公差要求時,形狀公差值應大于位置公差值。
×74.對稱度的被測中心要素和基準中心要素都應視為同一中心要素。
×75.某實際要素存在形狀誤差,則一定存在位置誤差。
0.021
×76.圖樣标注中Φ200mm孔,如果沒有标注其圓度公差,那麼它的圓度誤差值可任意确定。
√77.圓柱度公差是控制圓柱形零件橫截面和軸向截面内形狀誤差的綜合性指标。
√78.端面全跳動公差和平面對軸線垂直度公差兩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79.端面圓跳動公差和端面對軸線垂直度公差兩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80.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采用獨立原則時,零件加工的實際尺寸和形位誤差中有一項超差,則該
零件不合格。
√81.形狀公差帶不涉及基準,其公差帶的位置是浮動的,與基準要素無關。
√82.形狀誤差數值的大小用最小包容區域的寬度或直徑表示。
√83.應用最小條件評定所得出的誤差值,即是最小值,但不是唯一的值。
×84.直線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
×85.圓度公差對于圓柱是在垂直于軸線的任一正截面上量取,而對圓錐則是在法線方向測量。
×86.形狀誤差包含在位置誤差之中。
√87.定位公差帶具有确定的位置,但不具有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和形狀的職能。
×88.定向公差帶相對于基準有确定的方向,并具有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和形狀的能力。
√89.端面全跳動公差帶與端面對軸線的垂直度公差帶相同。
√90.徑向全跳動公差帶與圓柱度公差帶形狀是相同的,所以兩者控制誤差的效果也是等效的。
√91.包容原則是控制作用尺寸不超出最大實體邊界的公差原則。
×92.最大實體狀态是孔、軸具有允許的材料量為最少的狀态。
√93.按同一公差要求加工的同一批軸,其作用尺寸不完全相同。
×94.實際尺寸相等的兩個零件的作用尺寸也相等。
√95.确定表面粗糙度時,通常可在二項幅度特性方面的參數中選取。
×96.評定表面輪廓粗糙度所必需的一段長度稱取樣長度,它可以包含幾個評定長度。
√97.Rz參數由于測量點不多,因此在反映微觀幾何形狀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Ra參數充分。
√98.選擇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值應盡量小好。
√99.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參數值相應取得越小。
3
×100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則零件的尺寸精度應越高。
√101摩擦表面應比非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數值小。
×102要求配合精度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數值應大。
√103受交變載荷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值應小。
√104光滑極限量規不能确定工件的實際尺寸。
×105當通規和止規都能通過被測零件,該零件即是合格品。
×106止規和通規都需規定磨損公差。
√107通規、止規都制造成全形塞規,容易判斷零件的合格性。
×108通規通過被測軸或孔,則可判斷該零件是合格品。
√109通規用于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止規用于控制工件的實際尺寸。
√110滾動軸承的精度等級是根據内、外徑的制造精度來劃分的。
×111螺距誤差和牙型半角誤差,總是使外螺紋的作用中徑增大,使内螺紋的作用中徑減小。
×112普通螺紋公差标準中,除了規定中徑的公差和基本偏差外,還規定了螺距和牙型半角的公差。
√113對一般的緊固螺紋來說,螺栓的作用中徑應小于或等于螺母的作用中徑。
√114普通螺紋的中徑公差,可以同時限制中徑、螺距、牙型半角三個參數的誤差。
√115平鍵聯結中,鍵寬與鍵槽寬的配合采用基軸制。
√116齒輪第一公差組的公差是控制齒輪的運動精度。
×117制造出的齒輪若是合格的,一定能滿足齒輪的四項使用要求。
×118同一個齒輪的齒距累積誤差與其切向綜合誤差的數值是相等的。
√119當一個齒輪的使用基準與加工基準的軸線重合時,即不存在齒圈徑向跳動誤差。
√120齒距累積誤差是由于徑向誤差與切向誤差造成的。
√121當幾何偏心等于零時,其齒距累積誤差主要反映公法線長度變動量。
√122切向一齒的綜合誤差ΔFi'的數值包含齒形誤差。
×123)齒形誤差對接觸精度無影響。
×124徑向綜合誤差能全面的評定齒形的運動精度。
√125切向綜合誤差能全面的評定齒輪的運動精度。
×126公法線平均長度偏差與齒厚偏差具有相同作用。
×127繪制齒輪工作圖時,必須在齒輪的三個公差組中各選一個檢驗項目标在齒輪圖樣上。
×128齒輪的三個公差組必須選取相同的精度等級。
×129影響齒輪運動精度的誤差特性是以齒輪一轉為周期的誤差。
×129影響齒輪工作平穩性的誤差特性是在齒輪一轉中多次周期地重複出現的誤差。
×130齒厚的上偏差為正值,下偏差為負值。
×131齒輪的單項測量,不能充分評定齒輪的工作質量。
×132齒輪的綜合測量的結果代表各單項誤差的綜合。
4
√133尺寸鍊是由封閉環和組成環(增環、減環)組成的。
√134尺寸鍊計算中加工或裝配最後獲得的尺寸稱為封閉環。
×135在零件尺寸鍊中應選最重要的尺寸作封閉環。
×136組成環包括封閉環、增環和減環。
√137在尺寸鍊計算中,封閉環的最大極限尺寸等于所有增環的最大極限尺寸之和減去所有減環的
最小極限尺寸之和。
√138封閉環的公差等于所有組成環公差之和。
×139所謂最短尺寸鍊原則,就是在設計時減小所有組成環的公差值。
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