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部編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部編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16 20:34:07

教學目标:

1、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

2、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培養朗讀能力、品詩析句能力,體會詩人孤寂憂愁之情。

4、感受詩的自然美和語言藝術美。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孤寂憂愁之情

教學難點:詩人為何而憂愁

部編楓橋夜泊教學設計(部編語文楓橋夜泊獲獎教案)1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理解題目

1、你失眠過嗎?什麼情況下失眠的?

老師也失眠過,晚上睡覺時當我們某種情緒特别強烈時就容易失眠。

2、出示課件,在130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唐朝有一位叫張繼的詩人(闆書)他也失眠了,就在他失眠的那個晚上,他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竟然讓他名垂千古,讓一座城市名揚天下,讓一座橋梁成為當地衆多名橋之首,讓一座寺廟成了古今中外遊人向往的勝地。他的失眠還被後人譽為“不朽的失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首失眠之作《楓橋夜泊》(闆題)

四、探知“愁”因、感情誦讀。

1、孩子們,讀《楓橋夜泊》,有人讀出的是憂愁,有人讀出的是寂寞,有人讀出的是凄涼,也有人讀出的是寂靜。

對比:在讀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你會有憂愁的感覺嗎?

讀杜甫的“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會有寂寞的感覺嗎?

讀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你會有寂靜的感覺嗎?

2、都不會,而我們讀《楓橋夜泊》,感到的卻是憂愁、是孤獨、是寂靜、是凄涼。這些感覺正是詩中所描繪的這些景物所傳遞給我們的。那麼面對此情此景,身臨其境的張繼又有什麼感覺呢?再讀,找出一個能表現詩人此時此刻心情的字——愁。

詩人此時此刻正在對愁眠(闆書):詩人有多愁呢?面對這些景物,詩人愁得都——以至于整整一個晚上都睡不着,失眠

3、為什麼他的心會是那麼愁呢?請大家再讀讀古詩,從詩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迹猜猜他為什麼愁眠?

① “客船”,并不是和現在我們說的“客車”一個意思

它在古詩中表示客居他鄉,王維有一句詩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裡的客也是表示客居他鄉。

補充:張繼是湖北襄陽人,此時此刻他正在姑蘇,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相隔1400多公裡。也就是他現在遠離自己的家鄉。

那天晚上,他的妻子在嗎?孩子在嗎?朋友在嗎?一個人漂泊在外在愁什麼?

所以,他愁啊,他隻好一個人靜靜地在船頭輕輕地吟誦着這憂傷的詩句,來表達他濃濃的思鄉之情:“——”師生合作讀

②詩人此時還有可能因為什麼而發愁呢?

古代讀書人,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知。苦讀十年寒窗隻是為了有朝一日榜上有名中狀元,騎着高頭大馬插花遊街,衣錦還鄉。孟郊就在金榜題名後寫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并沒有他的一角席次。榜紙那麼大那麼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在他的感覺裡,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落榜這件事,令他羞慚沮喪。

所以,他愁啊,他隻好一個人靜靜地在船頭輕輕地吟誦着這憂傷的詩句:“——”師生合作讀

③還有可能因為什麼愁眠呢?

出示資料:張繼生活唐朝,唐朝是中國最偉大的一個朝代,它曾經興盛過強大過,可不幸的是張繼卻生活在安史之亂後走向衰敗的中唐,張繼曾經在

聽了老師的介紹,你猜到張繼可能會因為什麼失眠?

所以,他愁啊,他隻好一個人靜靜地在船頭輕輕地吟誦着這憂傷的詩句,來表達他的憂國憂民之情:“——”師生合作讀

4、這首詩寫的是景,月落是景烏啼是景……句句寫景,句句卻又抒情,表達着他強烈的哀愁,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啊!詩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于是,情動于中而辭發于外,《楓橋夜泊》就這樣誕生了!(音樂響起,教師範讀全詩)

随着音樂,學生齊讀全詩。

(随着音樂)師創設情境:月亮西沉,烏啼聲聲,霜氣布滿了整個天地;江楓凋零,漁火點點,鐘聲劃破了凄清的夜空。在這個孤獨而寂寞的晚上,詩人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他在心裡輕輕地念道——

随着音樂,學生再次齊讀全詩。

五 、借“月”詠愁,升華拓展。

1、孩子們,其實“愁眠”是人人會有的一種心情。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寫愁眠的,尤其是寫思鄉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出示課件)——

因為愁眠,大詩人李白曾經這樣吟唱道——(齊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因為愁眠,大詩人杜甫曾經這樣訴說道——(齊讀)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因為愁眠,詩人張九齡曾經這樣祝願道——(齊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也是因為愁眠,王安石曾經這樣感慨道——(齊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還是因為愁眠,蘇轼蘇東坡曾經這樣質疑道——(齊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大家一定已經發現,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種景物連在了一起,這個景物就是——(明月)。

正所謂,明月千裡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詩人的思鄉之愁、失意之悲,憂國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輪皎皎的明月上。可是張繼失眠的那個晚上竟連月亮也落下去了。在這個孤獨愁苦的夜晚,詩人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他在心裡輕輕地吟道——(齊誦)

師:(随着音樂,高聲朗誦)姑蘇城外寒山寺——

生:(随着音樂,高聲齊讀)夜半鐘聲到客船。

師:(随着音樂,低聲朗誦)姑蘇城外寒山寺——

生:(随着音樂,低聲齊讀)夜半鐘聲到客船。

2、同學們千百年來。《楓橋夜泊》散發着無窮的魅力,吸引力無數文人墨客前去蘇州的楓橋和寒山寺參觀遊覽。出示:

宋朝陸遊曾寫道: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

明朝高啟曾寫道:幾度經過憶張繼,月落烏啼又鐘聲。

清朝王士曾寫道:祯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

21世紀的今天,新時代的我們讀了《楓橋夜泊》,相信你的心裡也有了一種感觸、一種感受、甚至一種感動。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後有機會去蘇州,你一定會去看一座橋(生齊答楓橋)。來到楓橋,你一定會想到一個人,誰?(張繼)想到張繼,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充滿深情地背誦一首詩,那就是——(生齊答)《楓橋夜泊》。

來,我們一起邊走邊吟——(集體背誦《楓橋夜泊》)

從此,你對張繼不再陌生,盡管你和張繼相隔千年;從此,你對楓橋夜泊、你對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再陌生,盡管你和楓橋相隔百裡、千裡、甚至萬裡。孩子們,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部編楓橋夜泊教學設計(部編語文楓橋夜泊獲獎教案)2

《楓橋夜泊》教學反思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詩作,詩題意為夜晚停船于楓橋,全詩寫的是一位旅途中的遊子,夜泊楓橋時所領略到的一種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産生的愁緒。

一、精心設計、引領孩子成長。

本課無論是在導入新課的創設情境,感受意象時的畫面想象方面,還是在領悟與升華詩情,激發閱讀與積累方面,都進行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力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最大限度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比如,在課始,我通過“有一首詩,讓一位詩人名垂千古,讓一個城市名揚天下,讓一座橋梁成為當地衆多名橋之首,讓一座寺廟成為中外遊人向往的勝地,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這樣一段話激起學生對《楓橋夜泊》的閱讀興趣,緊接着又以教師的範讀,把學生帶入古詩,讓學生産生自己也想試試的迫切願望。

二、想象畫面,感悟詩歌意境。

“詩無達诂”,如果我們一字一字地解釋詩句,詩意就沒有了,詩隻剩下枯燥的文字。因此,我們在古詩教學中要努力挖掘詩的薏蘊。 教學時,我緊緊地抓住了詩人張繼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對詩中“月落”“烏啼”“ 寒霜”“鐘聲”等景物的想象和體驗,從而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此時的孤獨、凄涼、寂寞。

在進一步理解體會詩情,感受魅力時,我緊扣詩眼 “愁眠”一詞展開教學,找準這首古詩的感情基調。 “詩人張繼為什麼愁眠?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古詩。通過文字資料的介紹,讓學生更進一步地認識到詩人張繼的愁不僅僅是愁自己,愁家鄉,更是愁國家的命運,愁百姓的疾苦,層次分明,并且實現了理解詩意 到感悟詩歌意境的跨越。

三、多樣朗讀,唯美聲畫渲染

學習語文,理解課文,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讀。學習古詩時朗讀貫穿于課堂的始終,由讀通讀順,到讀出感情,再到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意境,學生們帶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充分朗讀詩文,層層深入了解詩意,也體會了詩人的情感。尤其是多次配樂朗讀,更好的引領學生融進《楓橋夜泊》這首詩所散發出來的愁苦孤寂的意境中去。

四、借月詠愁,感悟詩詞魅力

雖然學習的是這一首詩,但教學時卻聯系到了學生們過去所學的很多首古詩,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甫的《絕句》,白居易的《憶江南》等,尤其是将很多通過“明月”來寄托思鄉之情的詩句歸納整理,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了中華古典詩詞的偉大魅力。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次教學中,還有許多不盡滿意的地方,如,在一次次的誦讀中,學生還是沒有真正觸摸到詩人那顆憂愁的心,與作者共鳴的目的,仍未達到預期效果……我一直在努力。

部編楓橋夜泊教學設計(部編語文楓橋夜泊獲獎教案)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