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地一年了,暑假也過半,小神獸們在家玩的是不亦樂乎,有些家長是放任姿态,學校沒有作業,校外沒有補習班,也不會逼迫孩子學習。
有些家長會給孩子報課外班,籃球,乒乓球,遊泳,羽毛球,樂器,美術,樂高編程等等,有條件的家長會讓孩子參加夏令營,參加各類他們喜歡的興趣班。
暑假過半孩子們玩得很開心,據說“雙減”落地一年時間,青少年抑郁症減少78.9%,然而家長的焦慮急劇上升。
開心過後,就是開學,雖然低年級的學生并不公布學習成績,但老師也會通知孩子學習的狀态。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開始為孩子新學期的學習操心,都不想在開學後第一個被老師點名。
朋友家的孩子,開學就要上三年級,一二年級的孩子沒有感覺到學習的壓力,朋友聽說三年級是拉開成績的分水嶺。
孩子沒有放暑假,就給孩子買了一套三年級的新課本,給孩子制定了假期計劃,一周7天安排滿滿的,上午英語語文,下午數學曆史,除了學習課還要做卷子。
滿臉的焦慮都挂在臉上,她說現在不讓在校外補課,那她與她丈夫分工,幫助孩子複習預習功課。
每周6天學習計劃,為何不給孩子減減,讓孩子暢遊假期?
她希望孩子能提前預習下一階段新知識,也想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律性。
不過,她也不是特别苛刻的父母,雖然在孩子學習上有些焦慮,但也懂得讓孩子勞逸結合,每天下午都會讓孩子盡情地玩。
她的孩子對于媽媽的安排并不反感,自己已經形成習慣,每天都會自律快樂地完成作業,這是“采訪”過孩子的得知的。
我家孩子明年才上小學,受到朋友的影響,說不焦慮,那都是違心的話,朋友處處釋放着焦慮的信号。
明明她們的學校算是市裡有名的好學校,而我們将入的學校隻是新建不久,還沒有過畢業班的學校,相互一比較。
控制不住自己焦慮的情緒,隻好趁着暑假給孩子安排的“課程”,希望孩子能多學習一點知識,又報了籃球班,希望他的暑假過得有滋有味。
家長的焦慮會傳播,如果你身邊的朋友是一位比較“雞娃”的家長,不管你如何努力暗示自己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要焦慮,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但當你發現周圍的人都在努力時,沒有焦慮就是格格不入。教育孩子的觀念就是一種“佛系”,是對孩子未來不負責任的表現。
身邊另一位寶媽朋友,她的教育理念是快樂,“散養”,自由無拘無束,她對孩子沒有什麼要求,隻要快樂,自由發展,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
在很多寶媽眼裡,孩子上小學前字詞儲備量,拼音儲備量,數學計算能力都要達到一定的水平,可是在她的眼裡并不那麼重要。
孩子學習能力,适應能力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她喜歡“自然”生長發育,純純“佛系”寶媽。
她家的孩子在手工制作,體育項目,獨立性上有很大優勢,孩子不到七歲自己已經會煎蛋,做一些煎蛋是食物,熱愛勞動,身體強健。
當他與其他小朋友站在一起時,明顯能感覺到他的優勢,整天讀書的孩子,在大運動方面缺乏鍛煉,力量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對于孩子的學習,我可能做不到悠閑自得,我也不做到逼着他去學習,隻要給他在這個習慣養成的階段給他建立起秩序感,養成自律的習慣,讓他知道學習的好處,愛上學習。
孩子需要引導,需要幫助他建立自己的人生軌迹,暑假的孩子還是需要勞逸結合,一周七天計劃可以适當地縮短。
但不能無計劃,放任孩子自由活動,無拘無束,任由他盯着手機,盯着電視看,任由刷着視頻躺着過完整個假期。
教育孩子就像放風筝,趁你還拽得動的時候,言傳身教多讓他樹立良好的三觀,學會自律,懂得管理好自己。
暑假過半,你帶娃開始焦慮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