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我們經常會根據自己的個性或性格來定義别人,但會用情境因素幫自己開脫。
這種歸因錯誤,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例如你的工作是行政,到公司後發現平時跟你走得“很近”的小明同學遲到了,你就會想小明一定是有什麼迫不得已的情況才遲到的,可能事實上是他睡過頭了才遲到的,但你從心理上就會很容易接受他這個遲到的行為。同樣的事情,如果出現在平時就“不待見”的小張身上,也許小張真的是有迫不得已的情況,不得不遲到的,你會很大的可能認為小張是在為自己開脫,在給自己的遲到找合适的理由。
基本歸因錯誤在生活中經常出現,不知不覺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嚴重者會導緻人際關系受損,甚至因誤會産生激烈的沖突。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借用經典《資治通鑒》中記載的一段唐太宗問魏征的典故,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意思是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主客觀協調統一,才能正确認識事物;隻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