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是棗的變種,又名棘、棘子、野棗、山棗、葛針等,原産中國華北,中南各省亦有分布。顧名思義,和一般的棗不一樣,酸棗味道酸甜可口。
酸棗營養豐富,經科學檢測,野生酸棗含有糖、酸、蛋白質、鈉、鐵、鋅、磷、硒等多種微量元素、β-胡蘿蔔素、氨基酸和維生素。野酸棗的維C含量每百克可達1200毫克,其含量是紅棗的2-3倍、柑橘的20-30倍,比葡萄汗高95倍,是沙棘的36倍,比稱猴桃還高2倍,被譽為“維C之王”。酸棗中含酸棗仁皂甙A和B另外還含有桦皮酸、桦皮醇及多量脂肪油、蛋白質等營養成分。
酸棗的種子叫酸棗仁,性甘、酸、平,入肝、膽、心經。
功效:補肝、甯心、斂汗、生津。
主治: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虛口渴等症。有鎮定安神之功效補肝膽、甯心斂汗的作用。酸棗仁在安神、失眠方面療效顯著,被醫生患者美稱“東方睡果”。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6-15g;研末,每次3-5g;或入丸、散。
治療方法:
1、酸棗仁茶:每日晚餐後取棗仁末15~30克,放保溫杯中,沖入沸水,蓋悶15~20分鐘後,代茶頻飲。
1、酸棗仁湯:酸棗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内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關于酸棗仁的一些趣聞和傳說:唐代永淳年間,相國寺有位和尚名允惠,患了癫狂證,經常妄哭妄動,狂呼奔走。病程半年,雖服了許多名醫的湯藥,均不見好轉。允惠的哥哥潘某,與名醫孫思邈是至交,潘懇請孫思邈設法治療。孫詳詢病情,細察苔脈,然後說道:“令弟今夜睡着,明日醒來便愈。”潘某聽罷,大喜過望。孫思邈吩咐:“先取些成食給小師父吃,待其口渴時再來叫我。”到了傍晚時分,允惠口渴欲飲,家人趕緊報知孫思邈,孫取出一包藥粉,調入約半斤白酒中,讓允惠服下,并讓潘某安排允惠住一間僻靜的房間。不多時,允惠便昏昏入睡,孫再三囑咐不要吵醒病人,待其自己醒來,直到次日半夜,允惠醒後,神志已完全清楚,癫狂痊愈,潘家重謝孫思邈,并問其治愈道理。孫回答:“此病是用朱砂酸棗仁乳香散治之,即取辰砂一兩,酸棗仁及乳香各半兩,研末,調酒服下,以微醉為度,服畢令卧睡,病輕者,半日至一日便醒,病重者二三日方覺,須其自醒,病必能愈,若受驚而醒,則不可能再治了。昔日吳正肅,也曾患此疾,服此一劑,競睡了五日才醒,醒來後病也好了。”這一巧治癫狂之法,取其酸棗仁有安神之功,配伍朱砂,故收到理想療效。
相關典籍:
《本草圖經》:"酸棗仁,《本經》主煩心不得眠,今醫家兩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爾頓異。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棗仁湯,酸棗仁二升,茯苓、白術、人參、甘草各二兩,生姜六兩。六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深師主虛不得眠,煩不可甯,有酸棗仁湯,酸棗仁二升,蝭母、幹姜、茯苓、芎藭各二兩,甘草一兩炙,并切,以水一鬥,先煮棗,減三升,後納五物煮,取三升,分服。一方,更加桂一兩。二湯酸棗并生用,療不得眠,豈便以煮湯為熟乎。"
朱震亨:"血不歸脾而睡卧不甯者,宜用此(酸棗仁)大補心脾,則血歸脾而五藏安和,睡卧自甯。"
《本草綱目》:"酸棗仁,甘而潤,故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用療膽熱好眠。皆足厥陰、少陽藥也,今人專以為心家藥,殊昧此理。"
本人為資深中醫師,如果給位對中醫感興趣,可以關注我:陳德文,我們一起領略中醫的浩瀚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