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5日紅星新聞刊登了一篇題為《我的鄰居是精神病人》的文章,引發廣泛讨論。有人認為和精神病人做鄰居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也有人認為多一些寬容,這個社會将更美好。如果你的鄰居是精神疾病患者,你會怎麼做?
《紅星新聞》2月25日報道 我的鄰居是精神病人
《我的鄰居是精神病人》主人公小偉(右)和他的外婆(左)
很多人“談精神病色變”,覺得精神障礙患者神志不清、會有攻擊性,仿佛一不小心就會暴力傷人。這多是因為公衆對精神類疾病不了解而引起了誤解。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精神障礙不直接等于精神病,精神障礙也分很多種類,嚴重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症發作期患者不排除有傷害他人的可能因素,但是多數常見的精神障礙,如焦慮症、抑郁症等是基本不具備攻擊性的。其次,并不是所有精神障礙患者都具有暴力傾向,大約隻有百分之十左右。
那麼,面對同住一個社區裡的精神障礙患者,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已知的事物存在可預見性,即使有潛在風險,也能夠防患于未然,恐懼源自未知。因此,社區居民具有知情權,相關部門也應在居民中多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科普,使居民能正确的了解精神障礙,并加以正确的對待和處理,進而消除恐懼,消除歧視。
其次,患者監護人及政府管理部門如居委會應對精神障礙患者的風險做好監管把控,做好患者的日常監護工作,在患者發病期及時送患者住院治療,患者康複期督促患者維持服藥,逐步實現社會功能的恢複。與此同時,政府在做好監管同時也應保護好患者及其家庭的隐私。
最後,社區居民對精神障礙患者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即使做不到幫助、關愛和支持,也不歧視、回避與傷害。
世間美好在千姿百态,希望在愛與理解中,不同的我們都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上海市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 精神康複醫務社工 黃丹琪
編輯 陳豔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