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蘋果不耐寒

蘋果不耐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1 17:14:17

蘋果不耐寒?命運對蘋果低語:你無法抵禦冬天蘋果低語回應:我就是冬天,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蘋果不耐寒?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蘋果不耐寒(把寒氣傳遞給除我以外的每個人)1

蘋果不耐寒

命運對蘋果低語:你無法抵禦冬天。蘋果低語回應:我就是冬天。

文 / 巴九靈(吳曉波頻道)

任正非說要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顯然還沒傳到蘋果。

從9月8日新品發布會到9月16日正式發售,iPhone 14系列持續火熱。

蘋果将發布會主題定為“far out”(官方翻譯是“超前瞻”,字面意思是“不尋常”),目前來看,沒有“far out”的創新,隻有“far out”的銷量。

沿用上一代A15芯片、沿用60Hz顯示屏、沿用1200萬主攝像頭的14和14 Plus,說“乏善可陳”都太客氣了。唯一值得一提的,14 Pro和14 Pro Max的“靈動島”交互設計——可是想想它背後的藥丸屏,總有些軟件創新、硬件擺爛的意味。

劉潤老師的吐槽

但這并不影響iPhone 14系列的銷量,也不影響身邊的巴九靈第一時間買它。

發布會後的24小時内,京東單一平台的預約量就超過200萬人次。此前傳出蘋果新機全球備貨9500萬台,而此刻在官網購買14 Pro,預計發貨時間仍要5—6周。

知名蘋果分析師、天風國際證券郭明錤表示:“超過4周的交貨時間可能反映良好的需求,而iPhone 14 Pro Max與14 Pro的交貨時間都超過4周。”(相比之下14與14 Plus需求不振)

當然,持續的銷量表現,還要看今年雙十一、雙十二。如果iPhone全系列重現去年的盛況,那真要“我花開後百花殺”了。

2021年發生過什麼?

根據IDC的數據,2021年,蘋果手機在華銷量,時隔六年重新攀上5000萬台大關,市場占比創下新高,稱為“重回巅峰”亦不為過。

高光時刻發生在年末。

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以1720萬台的銷量,成為當季國内市場份額(20.6%)第一。

上一次蘋果拿下國内冠軍,還是在2015年。上一次蘋果拿下20%以上的國内份額,還是2012年,當時它的對手都不是“榮米ov”,而是“中華酷聯”和三星。

蘋果2022财年第一财季(2021年第四季度)财報顯示:

公司單季營收1239.45億美元,創下曆史紀錄

綜合毛利率43.8%,創下十年新高;

其中大中華區營收257.83億美元,同比增長21%,在蘋果全球各市場中位列增速第一。

蘋果CEO蒂姆·庫克在财報電話會議中表示:中國的銷售情況令人印象深刻。

那麼問題來了,蘋果在中國做對了什麼?是因為“十三香”嗎?

IDC在2021年第四季度手機跟蹤報告中,這樣評價蘋果的表現:

iPhone 13系列取得優異的市場反應的原因,不僅緣于華為高端産品供應受阻,也來自于其定價策略,良好的供應鍊掌控能力,和持續深入的渠道覆蓋能力。

翻譯一下:也不能說iPhone 13銷量好都是因為華為受阻,蘋果自己也很努力呀!

讓我們把外因和内因掰開來講,先講華為。

回看上面兩張圖表,蘋果在華銷量相對低迷的2017年—2020年,誰是大赢家呢?華為。

在華為巅峰時期的2020年第二季度——當時它已在國際市場遭遇美國政府重重圍堵,因此主攻國内——市場份額甚至超過了45%。憑借這一表現,華為也在當季首次超越三星,成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冠軍。

不過統觀整體的意義不大,蘋果曆來是以10%左右的市場銷量賺取70%以上的行業利潤。所以我們來看蘋果的核心陣地。

蘋果手機主流型号,是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機型,在這一價格區間,國内廠商中隻有華為曾對其構成威脅。

2020年上半年,600美元以上的國内高端手機市場,華為拿下了44.1%的份額,以毫厘之差勝過蘋果。二者合計超過88%,幾乎非此即彼。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2020年9月15日,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最嚴芯片禁令”生效,台積電等芯片廠商無法供貨,麒麟芯片難以為繼,華為手機業務從此走得步履蹒跚。

2020年11月17日,華為宣布整體出售子品牌榮耀的業務資産。

2021年第一季度,華為跌出全球手機銷量前五;第二季度,跌出國内前五。

當時有觀點認為,OPPO、vivo、小米有機會吃下華為讓出的市場份額,如今來看,吃得最飽的還是蘋果。

在高光的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拿下了國内600美元以上手機市場76.9%的份額。今年上半年(傳統淡季)也保持在70%左右,下半年不知又将書寫怎樣的數字。

這就說到了後一點,蘋果自身的努力。

曆來蘋果新品發布會,國内廠商最關心的環節,不是iPhone有什麼重大創新(要麼沒有,要麼已經曝光),而是iPhone的定價。

假如庫克失心瘋,定下1000美元的起售價,那國内廠商什麼旗艦機型都能賣爆,開開心心過大年。

問題是,蘋果終于把中國市場的定價策略玩明白了。

發售價按照原有節奏,保持高端定位,也給消費者一個心理錨定。然後在雙十一、618,大降價,殺殺殺。

去年雙十一就是這樣:7000元的iPhone 13不香,6000元的13它還不香嗎?

消費者用實際行動回答:真香。

京東雙十一期間,紅米K40(2000—3000元)累計銷量第一,iPhone 13(5000—10000元)第二,紅米9A(1000元以下)第三,iPhone 12(5000—10000元)第四。

單看5000—10000元檔位的榜單,幾乎被iPhone屠榜。

今年618也是,庫克甚至在蘋果發布第三财季(2022年第二季度)财報後專門提到:“我們在618購物節期間取得了一些非常強勁的業績。”

講幾句中國,已經成為他提振士氣的保留節目了。

任正非說,冬天要來了。蘋果說:我就是冬天。

蘋果沒有寒意,其他廠商可要凍死了。

我們回看季度銷量數據,峰值在2016年第四季度,全國共銷售了1.36億台手機,而到今年第二季度,隻有6720萬台,已經腰斬。

高端機型的買家消費力足夠穩定,而追求極緻性價比的買家,遇到經濟不景氣,更有可能選擇“不買立減100%”。

現實就是這樣荒誕:換手機不是剛需,而換iPhone是剛需。

OPPO和vivo的銷量同比下降超過30%,小米下降超過20%。隻有榮耀還在收複老東家的失地,銷量有增長。

今年5月,中芯國際CEO趙海軍在一季度業績會上表示:“受國際形勢影響,今年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至少要減少2億部,且主要來自國産品牌。”

銷量下滑,帶來訂單削減和庫存承壓,這種壓力又會傳導到供應商和渠道商身上。

多個國産手機渠道商對騰訊《深網》表示:“這是自己從業10多年來最難的一年。”其中一位透露,今年處于十店九虧的狀态,已經關閉了一家線下門店。

另一邊,日經亞洲評論曾在5月引述多個供應商的消息,國産廠商普遍砍單20%,當季和下一季。

寒風中,供應鍊廠商紛紛向蘋果靠攏,以求生存。

就在蘋果發布會的同一天,《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中國如何塑造了今天的iPhone》,其中說道:

iPhone已從一款在加州設計、中國制造的産品,變為了兩國共同的創造。中國的關鍵貢獻反映了該國過去十年中的技術進步,以及中國工程師在iPhone研發中的參與度達到了新高。

文中引述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邢予青的研究指出,十年前,iPhone零部件來自美國、日本、韓國,而中國隻能完成手機的組裝工序,創造3.6%的附加值。而到iPhone X那一代,中國貢獻的附加值比例已經達到25%。

如今,到了iPhone 14,蘋果開始将一小部分産品的組裝工序放在印度——這當然是出于地緣政治和疫情的長期考慮。

然而Loup Ventures執行合夥人Gene Munster指出:“他們想搞多元化,但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他們實在太依賴中國了。”

所以,每當有人說“美國制裁華為,我們也應該制裁蘋果”的時候,希望他們搞清楚一點——中國也是iPhone熱銷的受益者。

蘋果的供應鍊廠商,通過訂單獲得資金,利用資金投入研發,讓蘋果更離不開自己,也将研發成果惠及每一家手機廠商。

行業寒冬之際,iPhone熱銷的意義尤為明顯。

《紐約時報》引述SIG(海納國際)的數據稱:在其他智能手機制造商因全球經濟低迷而減産之際,蘋果卻要求供應商制造比上一年度更多的手機。

分析師郭明錤也表示:Pro機型受益者(指的是供應商)可能會在1Q23淡季不淡。

冬天來自iPhone,度過冬天的信心也來自iPhone。

本篇作者 | 木有藥師 | 當值編輯 | 武新月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 圖源 | VCG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