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入
現在已經是金秋十月了,再過不到兩個月就到冬天了。大家對冬天的印象是怎麼樣的呢?……
寒風刺骨?冰天雪地?
你們知道濟南在哪裡嗎?——山東省。
在我國的北方還是南方?——北方。
通常,“冬天”給人的感覺是寒冷的。北方的冬天呢,更冷!今天,我們就跟随我國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一下濟南的冬天,看看與我們想象中的北方的冬天有何不同。
2、老舍的生平及其創作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
1924年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并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大學任教。1946年春,老舍去美國講學。新中國成立後,應周恩來的邀請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團摧殘迫害,不幸逝世,終年67歲。
老舍一生著作豐富,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須溝》、《茶館》等。
他的作品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
老舍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大學任教七年,對山東産生了深厚感情,他稱山東為第二故鄉。這時期他生活比較愉快,在創作上也是豐收期。
3、聽課文錄音,思考以下問題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麼?
溫晴的寶地。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先寫對濟南的總體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再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最後寫冬天的水色。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4、全班朗讀,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5、分析文章結構
整體闆書:
與北平的冬天比較:無風聲
天氣 與倫敦的冬天比較:無濃霧 溫晴、寶地
與熱帶的冬天比較:無毒日
陽光朗照下的山(小搖籃)
山:(總)暖和安适的理想世界—(分)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的遠山(小水墨畫)
水: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的清澈透明——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濟南清亮、鮮明的色彩。(藍水晶)
6、研讀與賞析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麼樣的地形特點?——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隻是北邊缺着點口兒。”
(3)教師小結: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裡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确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隻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裡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7、比較幾組句子,看看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課件顯示)
(1)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愛,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B.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比較:A句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拟人的修辭,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情。躺在搖籃裡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關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B句的直白叙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贊美深情。
(2)A.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B.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比較:A句把夕陽斜射下粉色的薄雪比拟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态可掬,粉色羞容與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悅目。比拟把本來沒有生命、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B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A.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B.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比較: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人。A句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着春意。雖然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B句用一“倒影”所不及的。
《濟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滄桑感的現實主義風格,以輕快、自然的筆調描繪了一塊冬天裡的寶地。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濟南特有的冬景的喜愛和贊美。
通過對濟南冬天場景的描述,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對濟南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以及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生活情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