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愛美的姑娘們都紛紛穿起了短裙和漂亮的涼鞋,筆直的腿型和纖細的腳踝看着着實讓人羨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有的人雖然體脂不高但腳踝卻短粗,甚至有的腳後跟位置還有偏斜。
小心這個可能會是身體傳遞給我們的危險信号哦。
一.關于跟骨的解剖學
說到腳後跟不得不提到我們的踝關節,它是人類足部與腿相連的部位,組成包括7塊跗骨加上足部的跖骨和小腿的骨骼,而腳後跟也就是跟骨為七塊跗骨中最大的一塊,位于足後下部。
也許平時大家都不怎麼注意到腳後跟,其實正常我們的足跟是有内外翻活動度的,站立時是保持一個中立的位置。小夥伴們也可以根據下面的圖來對照一下,看看自己足跟到底是什麼情況哦。
二.跟骨的位置不正的潛在風險
人類作為能直立行走的動物,腳其實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像個照相機的三腳架一樣,足底接觸地面穩定身體,地球重力的反作用力從足底垂直傳導。
如果足跟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那麼在站立的時候,力傳導的方向也會發生橫向的剪切力。往上影響我們的膝關節髋關節等,站立走路如此,在運動這種大負荷下,我們身體就更容易受到損傷。
1.跟骨内翻
這種情況常見于高足弓的人群,腳底的負重區域集中在足跟外側和腳趾。高足弓人群足踝的緩沖能力比較差,走多了更容易造成足底的疲勞和一些慢性疼痛,是足底筋膜炎的好發人群。同時高足弓的人腳踝的穩定性比較差,在運動中也更容易出現踝關節的扭傷。
2.跟骨外翻
這種更多地出現在扁平足的人群,行走時踝外翻,足底内側負重多,由于沒有足弓的緩沖,足底内側的軟組織過度負重,時間久了也會造成足底軟組織發炎疼痛,所以扁平足人群不能進行遠行。
踝關節的外翻改變也會相應的對膝關節産生影響,造成小腿向外轉大腿骨向内轉的内扣狀态,這種情況下屈伸狀态髌股關節位置不正,髌骨相對外移,久而久之髌骨下軟骨磨損造成髌骨軟化。
3.跟骨前移
正常從側面看小腿和腳踝是有個明顯弧度的,但有的人會是筆直的,我們會通俗地說沒有腳後跟,其實專業角度來說這算是跟骨前移,這種情況下小腿和整個身體後側的張力會很高,跟骨和後側的肌肉筋膜就像是射箭的弓和弦一樣。
後側緊張推着跟骨向前移,跟骨前面就是距骨位置,從而使距骨的位置不正,在做一些蹲起動作時腳踝前側就會有卡頓甚至疼痛的狀況,久之也會造成距骨軟骨的損傷。
三.如何糾正跟骨的位置
1.關節松動術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手法放松跟骨周圍的軟組織,然後牽拉放松小腿肌肉,使踝關節周圍組織張力降低,之後就可以通過一些踝關節的松動術來讓跟骨擁有一個正常活動度,當然這是需要專業康複師操作的。
2.增強薄弱肌肉力量
打開了關節的活動度之後,我們就需要增強一些薄弱肌群來穩定關節。對于踝關節來說,最重要的便是足弓訓練,因為足弓可以緩沖走路、跑、跳時對身體所産生的震蕩,同時還可保護足底的血管和神經等不受壓迫。
練習前可以先用筋膜球放松一下足底肌肉,然後再進行訓練。訓練可以先從簡單激活開始,做一下大腳趾下踩彈力帶感受足底肌肉收縮。
之後再進行拇外展的訓練(大腳趾往外展開),然後進行動态的抓毛巾訓練感受足底肌發力,包括可以做一些加強胫骨後肌的訓練(彈力帶踝内翻動作),這塊肌肉能更好的維持足弓。
最後的話可以逐步進行一些單腳穩定性的訓練,在不穩定平面下撐住足弓,維持踝關節穩定。
以上就是對于咱們跟骨的全部内容啦,小夥伴不妨自查一下自己跟骨的問題哦,及早發現及早糾正,不要等到身體發出“求救信号”再去彌補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