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未來市場分析?本文通過總結“從諾基亞到蘋果、從電商到社交電商、從付費遊戲到免費遊戲以及新媒體”在商業模式上的颠覆邏輯,大膽預測下一代社交電商的形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諾基亞未來市場分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通過總結“從諾基亞到蘋果、從電商到社交電商、從付費遊戲到免費遊戲以及新媒體”在商業模式上的颠覆邏輯,大膽預測下一代社交電商的形态。
全文目錄:
最近社交電商很火,拼多多、京東芬香、阿裡淘小鋪都是熱門話題,還有大量的淘客優惠券聚合平台。這些産品本身在網絡上受到的褒貶不一,在宏觀上我已經寫過兩篇文章《以淘小鋪、芬香、拼多多為例,深度解析社交電商掘金之路(上)》,對于誰是最終的勝利者其實無法預測。
但可以肯定的是,競争會引發創新,巨頭之間的競争最終一定是颠覆式商業模式的競争。那麼什麼才是決定商業模式颠覆的根本力量呢?颠覆式商業模式的出現,是否有一定的特征呢?我将從一個小問題切入,然後以層層遞進的方式來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01 一個問題引發的思考最近有網友問我:現在經濟形勢不好,他想要做一份副業,所以在網上找到社交電商。他主要困惑的是,京東芬香、阿裡淘小鋪、淘客優惠券該選哪個?他朋友做淘客優惠券的多,是不是這個東西最好?——對于本文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當我們想要去評價一個産品的時候,該以怎樣的方式?
從我個人的角度,單純地從産品來說,淘客優惠券這個産品很好,符合大衆需求;京東芬香很好,零門檻有口碑;阿裡淘小鋪也很好,阿裡的背書和支持不容小觑。
但是站在更高的層面來看,決定一個産品未來發展潛力的,真的是産品本身嗎?比如它的質量,它的體驗,它的口碑,以及現階段大家對它的認同。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當初的諾基亞為何會沒落?
要知道在2005年諾基亞的全盛時期,它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占有率高達72.8%,不知道大家印象中是否還有“諾基亞1110”這款機型,它曾是全球最暢銷的手機,出貨量達2億5千萬台,即便是如今的iPhone都沒有打破過這個記錄。
更誇張的是當時全芬蘭1%的人口在諾基亞上班,每年貢獻國家GDP增長率的1.5%。即便到了2010年的第一季度,諾基亞還占領着全球智能手機份額的44.3%,可在之後的兩年市場份額一路狂跌,最終在2013年的時候無奈選擇将手機業務賣給了微軟。這是因為諾基亞手機的質量不行嗎?
即便到現在諾基亞“磚機”的品牌印象依然深入人心,聽到“敲核桃,用諾基亞”的段子,大家依舊會想起點什麼。
可廣大的人民群衆是用腳投票的,對諾基亞的贊揚并不妨礙人們用實際行動選擇蘋果和安卓。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決定一個産品最終走向的,必然是時代的發展趨勢。因此局限在當下來讨論阿裡淘小鋪和淘客優惠券孰優孰劣,并沒有多大的意義。
當然若是現階段極度缺錢,很在乎每天能掙三五十塊,那麼你可以撿着賺得多的平台做,至于是阿裡淘小鋪賺得多,還是淘客優惠券賺得多,這個就因人而異了。隻是我想,專注于當下,并不影響着眼未來吧。面對社交電商這個風口,更多的人關注的是未來的财富空間,提前占位。
02 淘客發展史要分析未來趨勢,必然要先了解其發展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關鍵性節點有哪些;第二,事件的發生背景及結論。脫離背景談結論,是沒有意義的。淘客優惠券是有一定曆史的事物,所以我們就按照時間線,先來梳理淘客優惠券的發展曆史。
2.1.1 淘寶聯盟
2007年,阿裡巴巴成立了一個廣告平台叫阿裡媽媽。阿裡媽媽旗下有個淘寶聯盟,淘寶賣家想要做推廣就去這個平台投放商品鍊接,通常這些商品的優惠幅度極大,賣家是血虧的。
而淘客就是幫助淘寶聯盟進行推廣的那麼一群人。需要注意的是,賣家在淘寶網站内是通過直通車、鑽石展位、聚劃算等方式來進行,而淘客主要幫商家做站外推廣,将全網的流量引入到淘寶,同時專屬推廣鍊接的存在使得結算很方便。
但當時這種專屬鍊接還是需要申請的,這個時期隻有流量比較大的門戶網站玩得轉,他們會将商品分類做成頻道頁,然後挂在自己的網站上,用戶點擊進去以後下單,站長就能獲得傭金。
2.1.2 商家的投放邏輯
這裡需要補充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為什麼商家即便血虧也願意投放推廣鍊接。這并不是單純的廣告費預算,打廣告的話投站内的直通車、鑽石展位,效果更直接,畢竟商品價格是正常的價格,利潤空間更大。
淘寶賣家願意在站外虧本低價獲取流量到站内成交,主要是基于淘寶規則研究出了一種玩法:
除了可以刷單以外,賣家通過這些站外流量把淘寶店商品的銷量、信用度、評價做起來,有了這些基礎的數據打底,就可以在淘寶的搜索中獲得關鍵字排名,從而獲得免費的流量。這個過程可以簡述為“低價引流撬動免費搜索流量”。
2. 除了免費流量以外,當用戶通過點擊直通車或者鑽石展位進入店内,發現數據那麼優秀,銷量幾萬、好評如潮、還帶驗貨圖,好東西呀,當然買買買,然後就被愉快地套路了。
當然還有很多的玩法,但是究其根本,都是以前期低價引流獲得的數據和搜索權重為基礎,如果低價引流不能獲得權重,那麼獲取免費搜索流量的邏輯就不複存在,賣家對淘客的預算投放力度也會大大降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淘寶要控制賣家的玩法,隻要抓住“權重”這根指揮棒就夠了。
2010年,阿裡媽媽把所有傭金商品的鍊接打包,并開放了對應的數據接口(API),任何人隻要開通這個API都可以查詢所有的返傭商品,這樣就導緻推廣這件事不再是大流量主的專屬,各種中小創業者都可以圍繞這個API做文章。
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隻要用戶通過你的API來下單,你就能賺錢。所以當時很快出現了幾種玩法。
2.2.1 購物返利
第一種就是購物返利,比如當時的返利網、米折、返利邦。用戶通過這些網站去淘寶下單,這些網站就能獲得推廣傭金。網站再把傭金的一部分返還給用戶,用戶就得到了優惠,從而産生了粘性。這個模式的好處在于,屬于三方共赢,商家實現了推廣、用戶獲得優惠、返利平台獲得傭金和用戶。
但壞處是,淘寶平台作為第四方想法就不一樣了。淘寶最初支持這種返利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淘客的推廣客觀上能給淘寶帶來增量用戶,但是随着返利網站的交易規模在淘寶的占比越來越高,同時并沒有帶來多少新用戶,都是老用戶通過這些網站省錢。
淘寶自然認為這種網站隻是吸血的寄生蟲,因此不斷地調整政策擠壓這些網站的存活空間,不過也沒有一刀秒殺。
2.2.2 内容導購
第二種就是内容導購,比如當時大火的美麗說、蘑菇街。這種網站精準抓取淘寶中的一些服裝搭配圖片和一些模特的真人出鏡,以信息流的方式直觀展示給用戶,幫用戶節省尋找時間,用戶通過對應鍊接下單以後,平台就能獲得傭金收入。
但是比較悲劇的是,這種方式集中的用戶過于龐大,觸發了淘寶的流量安全策略,被淘寶秒殺了。之前的文章有說過淘寶希望流量來源于草原,而非森林。
2.2.3 特賣導購
第三種,就是特賣導購,比如折800、楚楚街。當時這種網站有個創舉,叫“9.9元包郵”,原理就是把淘寶裡面所有9.9包郵的商品選出來,之後逐步擴大類目,出現了19.9、29.9包郵。随着流量擴大,就不需要自己去挑貨了,以招商的形式獲得商家提供的9.9、19.9、29.9包郵的商品。
商家為什麼願意提供呢?這種模式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屬于三方共赢,但問題依然是處于第四方的淘寶不得利,被淘寶的政策特别照顧也就順理成章,再加上拼多多的出現,加劇了低價商品的競争,這種平台難以為繼,在2015年左右相繼沉沒。
2.3.1 單品優惠券
但是同樣在2015年,淘寶發明了單品優惠券這個神器。這種優惠券可以針對某個商品單獨設置一定金額的立減,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渠道針對某個商品設置不同面額的立減優惠券。
因此不同渠道的買家看到的優惠價格是不一樣的,直接去淘寶店的買家看不到這種優惠券,所以這種單品優惠券也叫“隐藏優惠券”。
而在此之前,除了淘客渠道的單品高返利這種優惠券外,淘寶還有一種店鋪優惠券,針對整個店鋪或者某一個類目滿減。由于每種商品的毛利空間不一樣,所以可能導緻部分商品虧損。
所以商家通常會選擇降低滿減的力度,比如滿100減5這種,但是這種對買家吸引力并不大。
反觀“單品優惠券”,堪稱集大成的神器。首先這種優惠券是立減的形式,賣家用了馬上能體驗到省錢的快感,在此之前是要确認收貨後才能得到返利,信任周期比較長;其次,賣家可以把推廣預算便捷地設置在爆款上,比如滿100減50,對于普通用戶的吸引力巨大。
以上兩個特點,極大地拓展了用戶邊界,大量的新賣家到處尋找這種“隐藏優惠券”,嗅覺靈敏的淘客則開始建立QQ群和微信群來進行推廣,當時很多人還打着“淘寶内部員工福利群”的旗号。
當用戶規模迅速增長,淘客開始讓利跑量,給買家更大的優惠力度,形成一個正向循環。大家可能對這種“福利群”有多賺錢沒有概念,當時一個幾百人的群一天可以産出50-100元的利潤,如果通過群控經營1000個群,那麼一天就是5-10萬的傭金,堪稱暴利。
2.3.2 “315”曝光
另外在2016年的315晚會上,淘寶刷單被央媒曝光,導緻淘寶雷霆手段迅速整頓,封掉了站外刷單平台QT,對站内刷單的店鋪進行搜索降權,刷單的商品權重降為0。
搜索權重是商家的願意刷單的根本驅動力,當權重不存在了,商家也就失去了對刷單的需求,這時淘客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刷單的替代品,一統江湖,用戶規模與日俱增。
2.4.1 共享淘客App
但是從2017年7月開始,騰訊開始大力打擊群控機器人,失去了用戶沉澱基礎的淘客損失慘重。那麼該去哪裡沉澱用戶呢?最直接的方式當然是自建App。
但是一款App包含了技術、運營、客服還有市場推廣,成本極高。特别是在存量用戶争奪的階段,獲客成本奇高無比,若是把轉化率和留存複購都算上,幾乎就沒有利潤空間了。
所以開發平台做了一個流量機制上的創新,就是平台開發一款App,共享給所有的淘客使用,隻是必須采用平台方統一的品牌。而淘客則注冊成平台的合作者,然後把社群用戶導入共享App,之後用戶在這款app上就能實現自購省錢,分享賺錢。
除此之外,平台還借鑒微商和直銷,創造了一套全新的運營方式“社群代理淘客”,大大降低了之前平台和用戶之間扁平化管理的成本。這種App的注冊通常需要邀請碼,這個邀請碼既綁定了所有人的邀請關系,也是未來利益分配的關系。
通過這種利益機制,平台所有的用戶全部成為了兼職人員,既是消費者,也是創業者,利益驅動他們去全網為平台拉人,還得全力維護社群關系,管理和培訓新人。
所以在早期,有微商或直銷從業經曆的用戶發展很快,短時間就能做到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用戶規模。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花生日記、粉象生活、好省、蜜源就是這樣的方式。
2.4.2 禮包的必要性
可這種形式也暴露了一個問題,就是做微商直銷的人賺慣了快錢,傭金這種慢錢的刺激很難到位。
因此有些平台就設計出了會員和禮包的模式,比如拉一個代理繳納399的會員費用,作為上遊邀請者可以分成,這對做微商和直銷的人刺激就到位了。在野蠻生長的時期,這種會員模式對于平台用戶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可能有人會跳出來說,這不就是CX嗎?對此我并不完全認同,誰說要交錢的就是CX,巴不得免費享受所有的服務,這是一種精緻的利己主義。
首先淘寶購物是國民級剛需,平台提供了省錢的渠道,這是實實在在的服務;其次,繳納的會費,即便你不在拉人,多購物幾次也就省回來了。
這個會費相當于就是投名狀,交了人家才帶你玩,你不玩也沒人強迫,你可以選擇花高價正常去淘寶購物。當然這種機制在客觀上很容易跑偏,所以做大以後也就面臨合規性的問題。
這種模式也使得淘客的從業門檻直接降到0,你不需要組建團隊、考慮融資,也不需要懂産品、懂技術、懂運營、懂管理、懂全網低價引流,隻要會發朋友圈、會運營社群就可以了,堪稱适合全民創業。
事實上,根據2019年淘寶雙十一啟動會上官方公布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年,淘客從業人數從100萬左右,暴漲到如今的1000萬,其中主要包括大量的家庭主婦和全職寶媽。
2.4.3 淘客的生存邏輯
縱觀整個淘客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圍繞淘寶聯盟API的求生史,其存在的根本邏輯在于:淘寶賣家需要靠低價引流,撬動站内的免費搜索流量;同時淘客也肩負着替淘寶從騰訊引流的重任。
前者或許因為淘寶搜索機制的改變發生變化,但是後者短期很難改變,畢竟阿裡沒有社交基因,淘客有長期生存下去的基礎。
而淘客利潤的本質,就是商家的廣告費分潤而已。
2.4.4 推薦算法“千人千面”
事實上淘寶曾在2013年就推出了新的搜索排名算法“千人千面”,目的就是去刷單化,引導賣家精耕細分領域。
因為以淘寶的産品數量,之前的排名和推薦算法讓小商家沒有生存空間。靠刷單或淘客引流把人氣做起來的商家,可以占到免費搜索流量的80%,流量的集中導緻市場失去平衡。
這種畸形會導緻市場的産品出現趨同現象,大家都模仿爆款,小衆的特色産品沒有了生存土壤。而且通過淘客引流的商品品質不一定好,客單價低,一方面與真實客戶的需求不一定匹配,另一方面也影響平台的GMV(交易總額)。
而“千人千面”則将流量打散,小商家也有機會分配到流量,實現雨露均沾,特别是有特色的細分領域産品,迎來了春天。
但同時也造成了一個問題,大量習慣了通過淘客積累前期數據的賣家,開始無所适從,因為每個用戶輸入同一個關鍵詞,搜索結果都不一樣,“低價引流”這種慣用的手法一定程度失效了。
但是對于淘寶老賣家來說,實行新的定位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而且當所有人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的時候,這個問題反而就不是問題了,繼續走淘客的CPS成本更低。
而對于淘寶的新賣家來說,淘寶新規則和商業定位的複雜性使得門檻大大提高,沒有經驗的情況必然是一臉懵。
03 淘客商業模式提煉綜合以上分析,從短期來看,淘客每年500億的分傭是相對穩定的;從長期來看,淘客的發展主要會受到淘寶搜索權重政策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流量安全策略是淘寶的紅線,踩線是要付出代價的,淘客也不會例外。從今年5月6号的淘客新政來看,每年500億傭金基本就是淘客的上限了。
可正因為每年的500億分傭這塊蛋糕巨大,想要分蛋糕的人也越來越多。
從平台來看,因為搭建一個返傭平台的技術要求其實并不高,導緻市面上起碼有幾萬家做返傭的平台,同時行業壁壘極低,各個平台之間隻能選擇以利誘導,把人拉來拉去,很難形成穩定的組織,盈利不穩則平台的可持續性差,所以每天都有入局的平台,也每天都有倒下的平台。
從普通參與者來看,淘寶官方在2019年的“雙十一”啟動會上,公布的淘客數據是1000萬,這麼多人分500億上限的蛋糕,實際上能賺到錢的人并不多,更不說後續會有更多的人湧入。
從淘寶賣家來看,其實大賣家并不喜歡這種低價引流帶來的客戶,不僅僅是低單價與店鋪商品的不匹配,同時大量的低價單也會降低店鋪在淘寶的搜索權重。
隻是早期啟動的時候,需要一批人助力,之後廣告費投入的大頭還是在站内廣告。這就決定了,從一個店鋪的長期營收來看,淘客渠道的廣告費支出占比是相對較低的。
前面就是對于淘客的分析,總體上就三個點:
第一,雖然淘客在不同時期展現出不同的形态,但是其本質就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換湯不換藥;
第二,淘客生存的基礎是商家能通過低價引流,撬動淘寶站内的免費搜索流量;
第三,淘客每年的傭金上限大緻就是現在的500億。
04 熱門實例探究因為我對阿裡淘小鋪研究得最為深入,所以說完了淘客優惠券,我們下面來看看阿裡淘小鋪。
從實際情況看,阿裡淘小鋪針對外部流量管理的整套制度設計,基本借鑒了社群代理淘客的成熟模式。
禮包模式,滿足微商和直銷團隊短期賺快錢的想法,刺激平台的早期快速擴張;
層級結構,運營管理成本幾乎為零,鎖定長期利益分配;
剛需為基,依托淘寶購物剛需來消除早期發展模式的泡沫,同時阿裡掌舵沒有走傳的動力;
權重加成,淘小鋪的下單是集成在淘寶内的,對于商家來說相當于是有權重的刷單,這對商家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可能很多人瞧不起搞微商和直銷的這波人的模式,曾經我也覺得那波人相當LOW,天天刷朋友圈炫富、國外旅遊、高端宴會、萬人論壇,還有極具儀式感的紅地毯走秀。
其實隻有深入了解或者經曆以後,才知道其實這套打法真的很有效,因為這套運營模式是傳統直銷公司經過長達近百年,才摸索出來的一套行之可用的人性運營方案。
如果傳統生意人今天依舊看不上這套玩意兒,未來也會經曆馬雲說的“很多人輸就輸在,對于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跟不上”。
其實即便再看不上,也不妨思考一個問題:一套方案若是沒有獨特優勢的話,能經久不衰嗎?本能的偏見,真的會極大地阻礙人去認識一個事物的本質。
微商在前些年的确經曆了野蠻生長,他們缺乏傳統電商那樣高效的系統和運營支持,比如流量的中心化管理、流量的去中心化分發邏輯、大數據精準推薦等。所以如果微商能購嫁接傳統電商的優勢,微商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反過來看,如果傳統電商學習微商直銷的社群運營、多級代理分銷、IP打造、炫富開會打雞血、沙灘晚宴包遊輪等運營套路,把微商的優點結合到自身的運營策略中,同樣可以在新顧客拓展、老顧客留存複購等方面更高效,特别是在存量市場争奪階段,将大大降低獲客成本和市場投入。
05 邊界的擴張其實我之所以特别關注阿裡淘小鋪,是因為阿裡的電商基因最強,最敢放手探索,對于我們這樣的研究者來說,是最具有分析價值的标本。比如近期,阿裡淘小鋪的一個動作就讓我細思恐極,當然這僅僅是我的推測,事情的演變還需要後續驗證。
事情是這樣的,前兩天淘小鋪上線了幾套房産,自購省1-3萬,分享賺1-3萬,還真有成交的。
這事乍一看,不就是賣套房子嘛,雖然傭金可觀,但是放在房地産行業也不算什麼。我想敲黑闆的是,傭金的确不是重點,而是這裡面隐藏的意圖。
你有見過賣房子的社交電商嗎?
既然能賣房子,是不是其它東西也能賣?
如果都能賣了,那時候的社交電商還是你理解的社交電商嗎?
社交電商的邊界将擴張到哪裡?邊界的擴張将會造成哪些影響?
我想多數人對于“邊界的擴張”是沒有概念的,或許互聯網行業的資深人士能理解這意味着什麼。對此我以互聯網的幾個行業為例,簡要和大家說說這個事。
遊戲行業的賺錢,應該是有目共睹,如2019年騰訊的遊戲業務營收就超1000億人民币。但是關于遊戲行業的重要節點及其造成的影響,大家可能不熟悉。
5.2.1 卡帶機時代
在中國,第一代遊戲應該是以任天堂為代表的卡帶機,這種卡帶機的商業模式為buy-to-play(先購買,後體驗),當時全球的遊戲總營收在幾百億的規模。
缺點是投入重,既要購買硬件,也要購買軟件,還是專機專用,花費重資買的東西如果不玩了,沉沒成本較高。
5.2.2 單機遊戲時代
随着計算機的普及,單機遊戲也得到了推廣,其商業模式是pay-to-play(先付費,後體驗)的商業模式,使得遊戲玩家的沉沒成本大大降低。
最初是花幾塊錢買張光碟,加載一款遊戲到電腦上,即便玩膩了還可以購買另一款,兩款加起來可能就幾塊錢;後來可以在網上下載遊戲,連買光盤的錢都省了,然後可以選擇包時、包月、包年的付費方案,極大地拓展了遊戲群體。
這種模式的缺點在于盜版橫行,正版廠商很難活下去。
5.2.3 免費網絡遊戲時代。
2005年,盛大宣布旗下兩款主力網絡遊戲《熱血傳奇》和《傳奇世界》免費,說是免費,其實就是現在普遍的内置道具收費,其商業模式為play-to-pay(先體驗,後付費)。
别看這一小小的改動,确實完全颠覆了遊戲行業的整條産業鍊規則。因為遊戲行業的付費用戶比例為5%左右,可以免費完相當于就釋放了一塊95%的市場,其影響力一直延續至今。
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對硬件要求高,一個客戶端動不動幾個G。
5.2.4 網頁遊戲和手機遊戲
再往後就不是商業模式的改變,導緻用戶群體的擴大,而是技術和硬件的進步。
玩網頁遊戲連客戶端都不用下載,打開網頁就能玩,比如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開心農場”,我走在大街上連賣菜的大嬸和摩的師傅都要先收完菜,才跟我做生意。還有許許多多人淩晨兩三點爬起來偷菜,無法想象的瘋狂!
對于這段時期,我想多數人是經曆過的,連賣菜的大嬸都完了,遊戲覆蓋人群的擴大則不言而喻。
之後直到如今,就是智能手機的發展帶來的遊戲繁榮。
連網頁都不用登陸了,手機下載一個APP,随時都可以玩。躺着、站着、坐着,随心所欲,再加上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比如5G網絡、網絡支付,遊戲覆蓋人群的邊界被推向了一個高峰,2019年全球遊戲營收達1萬多億。
5.2.5 下一代遊戲形态
正因為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play-to-pay商業模式的力量被展現得淋漓盡緻,可也達到了極限,再也無法擴展人群,所以對新一代商業模式極具渴望,目前讨論得比較多的是一種叫earn-to-play(先掙錢,再體驗)的商業模式。
關于這點不在本文的讨論範圍之内,因此不再展開。若你有興趣可以聯系我,我再這個方面研究了兩年,也有大額投資,勉強算有些經驗和認知。
5.2.6 遊戲行業發展的本質
所以從整個遊戲行業的發展來看,其主線就是一條:随着遊戲行業“邊界的擴張”,遊戲玩家的進入門檻不斷降低,受衆規模向全年齡段滲透,最終進入日常生活的碎片化時間,使得遊戲從百億做到了萬億規模。
5.3.1 文字時代
如果你覺得遊戲行業還不夠直觀,那麼我們來看看近十年的新媒體。
最開始的媒體話語權是掌握在報社、電視台、廣播電台這樣的少數媒體手中的,但是微博和微信的出現就打破了這個邊界,所有人都可以發聲了!
這無異于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新世界裡,你隻要稍微有點看法或者懂點營銷,你就能收獲大量的粉絲,然後就是數錢數到手抽筋。
當然,随着湧入人數的增多,人們開始對信息質量有了要求,自然對創作者的要求也就水漲船高,比如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微信公衆号上寫出高質量的文章,這勢必阻擋了一部分不擅長文字的人。
5.3.2 短視頻時代
後來的短視頻爆發也遵循了同樣的邏輯,文字創作成了一個舊世界,而短視頻變成了接替的新世界。
比較直觀的就是當初的火山小視頻,很多人會覺得創作内容十分低俗、LOW得不行,但是這并不妨礙人家成為網紅,然後賺得盆滿缽滿,更不用說後續抖音衍生出來的直播帶貨,李佳琪、薇娅這樣的網紅我就不多說了。
事實上,這種造富背後的根本原因十分簡單——邊界的擴張,帶來全新的世界。所以,那句唐太宗那句古訓“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是絕對是至理。
當阿裡淘小鋪嘗試将社交電商的邊界伸向房地産的時候,我就覺得可能在醞釀一場風暴。
試想:一旦這種模式走通了,勢必會向各個實體行業蔓延,那得是多大的交易規模,目前社交電商的幾萬個億就不算什麼事兒了。
淘客優惠券再火,其本質上也就是一部分商家的廣告費而已,總額每年500億;可淘小鋪的探索若是能獲得成功,那本質上就是真正的百業千行利潤分享。
所以從這點來看,淘小鋪錨定的終極對手,或許根本就不是拼多多,你買個房不可能五折吧;也同樣不是京東,京東的風格十分保守,優勢依然是物流網絡。
阿裡淘小鋪更多的應該是盯住了一種新形态的社交電商,試圖以社交電商的本身的優勢,結合阿裡的供應鍊能力,來完成對傳統産業的扶持,同時這種體量的發展肯定會導緻新興産業的出現和壯大。隻是各大巨頭的業務範圍總有重疊的部分,也難免會摩擦。
當然,創業是有自身的規律的,并非一蹴而就,哪怕是阿裡也不能違背這個基本規律。
所以阿裡淘小鋪也會在探索的過程中遇到失敗,但是以阿裡的資源和财力,這樣的嘗試是負擔得起的,我們更要關注的是“社交電商 實體”這種社交電商的新形态本身,是否邏輯自洽并且能跑出自身的商業模式。
如若成功,則會再次佐證——邊界的擴張,是商業模式的颠覆的終極推手。
作者:稀飯,「頭号聯盟稀飯」,K12教培行業創業十年,現在主要研究社交電商。
本文由 @稀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