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一般是發表在各個學術期刊上,雖有各種平台,卻很少有人将學術論文發表的各平台上。
各個數據庫将學術期刊上的文章放到一起,就變成了一個數據庫。例如,中國知網和Web of science等數據庫,這些數據庫就可以賣給各個科研單位和大學的圖書館,價格也不便宜。知網收費高,讓一些大學根本無法承受。但是,又是學生寫論文必須的數據庫。
想到以前,在有網絡之前,查找資料都是人工查找,翻開一本本期刊查找,速度很慢。
在有複印機之前,必須抄下來。這個抄的時間也非常長。
有互聯網之前,人做事的速度是非常慢的。
昨天聽到朋友說到她的孩子碩士期間,發表一篇英文SCI論文版面費需要2萬元。一篇EI論文正在投稿中,審稿費需要400元。
還要等到專家審稿後,才知道是否能夠接受發表。
一篇論文的背後,加上做實驗的人工費、材料費、試劑費等,付出的成本應該更高,加上審稿費、版面費,基本上一篇SCI論文的成本價在10萬元。
但是,這篇SCI是否能夠在市場換回這10萬元,基本是沒有人買單的。
雖然各個數據庫裡有的論文要收費,卻不是作者在收費,而是數據庫平台在收費,每一篇論文的作者并沒有收費的權力。學術論,免費的還有同行看,如果還收費,估計就沒有看了。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發表一篇英文論文作者可以賺稿費,事實上,稿費是非常少的。按照10%的稿費,2萬的版面費,稿費就是2000元。
學生一般還不知道學術論文的發表的程序。學術論文首先寫出來,然後投稿。
投稿要審稿費,發表要版面費,等見刊之後,第一作者拿到10%的稿費。全部的時間基本都要1年左右,甚至更長的時間。
因為還有加急費,論文要提前見刊,要交加急費,這個加急費收多少,就是編輯部确定的。沒有加急費,可能發表得更慢。
碩士、博士主要的學習内容就是讀文獻、做實驗、寫論文,投論文、改論文,發表論文等。
整個過程,可以快,可以慢,全部是自己的做事速度、寫作習慣來确定。
有的人拖拉的話,一切都很慢,寫的文章數量就少一些;有的人做事快的話,寫出的文章就多一些,質量好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