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淮劇天地情懷

淮劇天地情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16:31:49

淮劇天地情懷?來源:漣水日報——“村官三部曲”之傳承與堅守篇​,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淮劇天地情懷?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淮劇天地情懷(守住根與)1

淮劇天地情懷

來源:漣水日報

——“村官三部曲”之傳承與堅守篇

​■ 融媒體記者 朱惠莉

小劇團,小人物;大舞台,大理想。縣淮劇團曆經65年風雨,在艱苦歲月發展瓶頸中傳承匠心,在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中堅守初心,一個個劇目、一場場演出,屢摘大獎,驚豔舞台,留住了“根”與“魂”,呈現了傳統戲曲的現代魅力,讓淮劇這把“火”生生不息。

近年來,縣淮劇團面對體制障礙、機制不活、經費不足、人員短缺、市場萎靡等困境,選擇以現代戲為抓手,以輕喜劇為突破口,以農民和基層百姓喜聞樂見的節目為追求,先後成功創排大型現代淮劇村官三部曲《雞村蛋事》《留守村長留守鵝》和《村裡來了花喜鵲》,均産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赢得了良好的群衆口碑,也成為漣水的一張嶄新名片。

傳承本土文化,留住淮劇之“根”

在縣淮劇團成功的背後,是一代代傳人,留下的是淮劇的根。這根紮得深,自然就會青枝綠葉、繁花滿樹。始建于1955年的縣淮劇團,其前身為“強盛班”,又名“小劉丫班”。1955年5月在漣水登記為縣淮海淮劇團,第二年更名為縣淮劇團。

建團以來,無論是低谷還是高峰、落魄還是輝煌,幾代藝術家都勇擔振興地方戲重任,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擁有了雄厚的劇作資源和豐富的戲劇文化傳統,奠定了劇團發展、傳承創新的堅實基礎。

上世紀80年代末,傳統戲劇遭受巨大沖擊,不少劇團被迫解散。“掌聲越來越稀,觀衆越來越少,一場戲演下來,台下座位空蕩蕩的,演員的心更是空蕩蕩的。”演員們記憶中昨天還在緊張忙碌地排戲、走村串戶地演出,而眼前卻已是一片蕭瑟的景象。

劇團經濟效益急劇下滑,連續三年演員每人每年隻能發三個月的工資。沒有收入,人心渙散。2003年時,整個劇團人員走了三分之一。現任黨支部書記的張獻忠選擇了“下海”,主力演員許晴在家無戲可演,隻能選擇另謀出路。

有人不斷地離開,這是無奈,是生活所逼,但劇團中留下的人也沒有放棄,都覺得不能讓劇團就這麼心亂了、人散了。緊接着,大家分工調研、走訪、請教……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組建劇組、聚焦現實、整理老戲、編演新戲……就這樣,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縣淮劇團的身影也一直活躍在鄉村、學校、工廠:在田頭農戶家吃,在廚房糧倉裡住;夏秋季節蚊蟲多,一張嘴就能吸進一兩隻;冬天寒風刺骨,搭起舞台就是一出戲……多年來,縣淮劇團每年送戲下鄉130多場次。

敢于逆境崛起,凝聚淮劇之“魂”

“苦難孕育輝煌。”即使在條件最艱苦、發展最艱難時,劇團人都在咬牙堅持,唯盼早日走出低谷、獲得新生。

這樣一個劇團,怎不叫人眷戀?回歸,戲曲的召喚;歸來,戲魂的凝聚。張獻忠回來了,他說:“晚上一閉上眼,就想到那些在台下熱情鼓掌的戲迷,想到自己的誓言,一輩子都不離開舞台。”許晴回來了,在“外出”的時間裡,她每天堅持練習10個小時,一刻也不敢放松,就為了這一天:“我要把學到的都帶回漣水。”

寫戲、排戲、演戲,劇團在堅持着。大家不服輸:“劇團決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毀了!沒錢,咱湊錢也要把戲排起來!”大夥紛紛響應,團長出三萬,班子其他成員每人出兩萬,中層幹部每人出一萬,全團人員都把自家的積蓄拿了出來,就這樣,一出出味道純正的淮劇赢得了百姓的掌聲。

寫什麼樣的戲才能讓觀衆重回傳統舞台?這是縣淮劇團面臨的問題。就在此時,南集鎮範蕩村黨總支書記範加銀找到淮劇團:“村裡的好人好事,能不能請你們唱唱,給大夥鼓鼓勁。”劇團去了,寫了一出家庭孝心的戲,演真人真事,沒想到赢得了滿堂喝彩。經此“一役”,大家心裡一亮:“老百姓就是主角,演百姓就是生命。”此後,劇團一邊創作一邊演戲,一部部味道純正的淮劇接連“新鮮出爐”,創作進入了井噴期。《法官曹思奎》《閃光的種子》《桑園情》《春雨》等一批現代淮劇不僅深受歡迎,而且屢屢獲獎。

矢志開拓創新 不息淮劇之“火”

新形勢下,如何延續和傳承這種發展态勢,如何從淮劇的角度,在題材、類型等框架下進行劇目的挑選,便成了縣淮劇團潛心探索和必須面對的首要課題。

2011年,一部關于大學生村官的戲《雞村蛋事》打響了“村官三部曲”的第一槍。在第六屆江蘇省淮劇節上,《雞村蛋事》獲得17項大獎,2012年再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和江蘇省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獎。一時間,縣淮劇團名聲在外,揚州、鹽城、宿遷等地的十多個劇團先後前來取經學習。

《雞村蛋事》大獲成功,也讓劇團意識到“農村是一個大舞台,農民是寫不盡的戲劇。”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愛淮劇,縣淮劇團以戲曲生活化的表現形式,舞蹈、唱腔等表演不斷演變創新,更切合現代人的欣賞需求。尤為可貴的是,劇團立足現實題材的做法,得到了專家們的肯定,稱其“對新時期淮劇現代戲創作進行了成功的探索。”

《留守村長留守鵝》是縣淮劇團繼《雞村蛋事》後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開創了我縣淮劇演出首登首都大舞台的先河。《留守村長留守鵝》創作于2016年,走訪 9個多月,訪談13個村支書,僅劇本就先後改了26遍。該劇以蘇北農村一個把“吃虧是福”當成生活習慣的普通村官為原型,歌頌了黨員幹部為民吃苦、為民奉獻的樸實情懷。

“村官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村裡來了花喜鵲》更是為我縣文化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了更好地編排《村裡來了花喜鵲》,縣淮劇團始終堅持把“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有情懷、有溫度”作為創作目标,堅持“三貼近”原則,多次組織相關主創人員赴基層采風、調研,确保劇中的每一位人物形象活靈活現。

劇作者袁連成先後利用半年時間,深入全縣15個鎮(街道、園區)、260多個村莊進行采風、采訪,傾聽扶貧工作者心聲,傾聽貧困戶的期盼,傾聽鎮村幹部的苦辣酸甜,演職人員也多次深入基層體驗生活。

縣淮劇團“起死回生”憑的什麼?除了曆史早,人才多,縣裡重視,治團有方,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建團精神。在傳承與堅守背後,是縣淮劇團向善向上、苦幹實幹和創新創優的建團精神,這不也正是新時期漣水高質量發展的精神體現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