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中,辰、戌、醜、未月是土月,其代表的月份為農曆三月、農曆六月、農曆九月、農曆十二月,其他十二地支對應農曆月份具體如下:
農曆正月:寅月、五行木
農曆二月:卯月、五行木
農曆三月:辰月、五行土
農曆四月:巳月、五行火
農曆五月:午月、五行火
農曆六月:未月、五行土
農曆七月:申月、五行金
農曆八月:酉月、五行金
農曆九月:戌月、五行土
農曆十月:亥月、五行水
農曆十一月:子月、五行水
農曆十二月:醜月、五行土
幹支紀月起源:
1、幹支紀月是由十二辰紀月發展而來,據《五行大義》中記載:大撓“采五行之情,占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于天則用日,有事于地則用月。陰陽之别,故有枝幹名也。”由此知幹支發明之初就是:幹用于紀日,支用于紀月。
2、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紀月,即為月建。在以鐘表盤面理解日月五星的運行時,我們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會時的辰位。
3、古代曆法選冬至日且日月相會日(月朔日)為對應于“子”刻度;月針繞行一周約27天多,但此時作為太陽視運動的年針已前行了約一個刻度,月針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趕上太陽進行日月相會,這時就相會于“醜”刻度,這樣日月相會日就會逐步發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