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蘇丹》海報神似《摔跤吧!爸爸》
參考消息網9月10日報道 《摔跤吧!爸爸》接近13億的票房奇迹,讓這部早在2016年就放映過的《蘇丹》也在中國上映了。要放在以前,簡直不能想象。
兩者的境遇在印度卻大不相同——《蘇丹》是2016年印度的年度票房冠軍,而《摔跤吧爸爸》放映時間撞上了《巴霍巴利王2》,結果票房不到後者的一半。
在中國市場上,情況颠倒了過來,《蘇丹》的票房可以用慘淡來形容——上映7天僅3000萬左右。
演員、題材、時機不是問題
電影《蘇丹》的基礎其實并不差。
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曾力薦《蘇丹》
阿米爾·汗曾力薦《蘇丹》,“這部電影用好來形容都不夠,是特别好”,而阿米爾·汗還是《蘇丹》主演薩爾曼·汗的好兄弟和粉絲,“不管是從一個演員的角度還是從體型上看,我們業内公認的要說體型健美、身材勻稱肌肉發達,薩爾曼·汗是保持最好的,從入行到現在隻有他一直在堅持,我想成為他身體的粉絲”,不難想見,薩爾曼·汗飾演一個硬漢摔跤手邏輯合理。
甚至也不是演員知名度的問題。
男主角薩爾曼·汗曾在電影《小蘿莉的神猴大叔》中圈粉無數
主演薩爾曼·汗雖不及阿米爾·汗在中國的影響力,但是2018年不久前上映的《小蘿莉的神猴大叔》無疑圈了一波粉絲——票房也獲得了2.86億不俗的成績,而男主角深情款款、至情至性的一面也深入人心。
論放映時機,正值《摔跤吧!爸爸》原型的侄女維納什亞運會奪冠,又是暑期合家歡電影高峰期,實在挑不出錯來。
但問題出在叙事邏輯上——男主蘇丹的開挂令人難以置信,而這割裂了觀衆對于角色的情感投射。
割裂的運動天賦
在影片中:蘇丹僅靠6個禮拜訓練就成為一個邦的摔跤冠軍,更是PK掉了是自己2倍體重的全國摔跤冠軍;重返摔跤場時,拖着40多歲的老弱身軀,雖然中年發福還有啤酒肚,卻僅僅用6個禮拜的時間,完成了魔鬼訓練,重回賽場奪回冠軍,打赢了所有比他年輕,來自世界各地的職業摔跤高手。總而言之,靠着強大的意念和信念,蘇丹總能在瀕死倒下的瞬間滿血複活,這甚至超越了身體界限和天賦——冠軍原來都靠“臨時抱佛腳”。
這無疑讓專業運動員十年一如的艱苦訓練淪為笑柄。
蘇丹力大無窮
此外,《蘇丹》對于動作戲的展現,也不如《摔跤吧爸爸》拳拳到肉,肌理分明。《摔跤吧爸爸》中摔跤手需要堅持嚴格的飲食習慣(吃雞肉,不能吃甜點等),早上4、5點必須起床,女孩要剪頭發,舉重、深蹲、爬繩索,而蘇丹更多展現地是意志力——即使死也要赢,粗厚的肩膀與臂力,訓練也是着重于力量——力大于牛,對于技巧心理戰術更沒有展現。
甚至在最後一戰中,蘇丹被打斷了一根肋骨,隻憑着“靈光乍現”就忽然絕對反擊……隻能說是主角光環在身無堅不摧。
社會現實無觸及
更深刻的一點是《摔跤吧爸爸》基于真實故事,因而更有深度和現實意義。
一直以來,印度電影的“開挂 歌舞”是标配,卻并不是真正打動中國觀衆的因素,曆數引起中國市場不俗反響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廁所英雄》《摔跤吧!爸爸》,無一不是按藥開方、有理有據,反映印度社會的現實同時,還與中國社會的隐疾遙遙相望,碰觸到中國觀衆的心理防線,而引起共鳴——即“難能可貴在有現實意義”。
譬如:《摔跤吧!爸爸》中反映印度重男輕女的現象,不鼓勵女生讀書,女孩往往屈從于現實,早早嫁人幹着瑣碎的粗活累活,似乎唯一出路就是生孩子、忙家務。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頂着巨大的社會桎梏反抗傳統,由此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一層隔膜。中國觀衆無疑會感到振奮——它在摔跤之外,熱血之餘,撼動了觀衆的内心。
蘇丹因為愛情走向摔跤場
但在《蘇丹》中,則是另外一幅情景——出于蘇丹對女主角的愛情。而戲劇化的轉折也頗為勉強,似乎男女主角的價值觀都有問題……
邏輯搖擺無法共情
女主角嫌棄男主角大齡單身未婚,隻是個混混,也毫無前途事業可言。但在蘇丹獲得邦冠軍後,女主180度大轉彎,當場就宣布要結婚。
而後來蘇丹為參加亞運會抛下即将臨盆的妻子,但意外發生了,嬰兒是罕見熊貓血,所以不幸夭折。妻子忽然“正義凜然”起來,表示不能原諒丈夫。
女主角的邏輯一直很搖擺
消沉多年後,蘇丹又卷土重來參加摔跤比賽,希冀挽回妻子的愛——但奇葩的是,蘇丹身受重傷被醫生叮囑“去比賽必死無疑”,妻子卻為了虛榮放棄了原先的“家庭觀”,竟然答應蘇丹參加99%會死的比賽。這種價值觀的不協調——家庭VS事業,但又一度搖擺的邏輯,實在讓觀衆感動不起來。
要為真情實意落淚
而客觀來說,《蘇丹》算上2016年的“老片”卻在2018年才上映,2年的時差也會導緻觀衆流失不少,畢竟觀衆新鮮感過去了……
印度片普遍獲得更高感情分
但縱觀近一年引進的印度片,總能發現評價和票房是大緻呈現同一趨勢的。譬如:《摔跤吧!爸爸》豆瓣評分9.1,票房近13億;《小蘿莉的神猴大叔》豆瓣評分8.5,票房2.8億;《起跑線》豆瓣評分7.9,票房2.1億;《蘇丹》目前的豆瓣評分僅為7.1分,據估計票房會最終落在3700萬左右。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
《蘇丹》不乏熱血刺激的摔跤場面和各種扣人心弦劇情,但終歸隻是為了制造感官刺激上的爽,而用盡一切招數插科打诨。《蘇丹》中的人物隻是空有殼,卻沒有靈魂,更像道具不斷被迫拉着去一個個片場,完成“标準動作”。觀衆或許當下會心頭一熱,但“嗨勁”過後未免尴尬不已。
印度片并不代表着神作爆款,相似的國情讓它獲得了太多感情分,但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永遠不能靠套路和模式來獲得。(文/朱柒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