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學習】雨霖鈴,詞牌名,又名“雨淋鈴”“雨淋鈴慢”,原為唐教坊曲名。以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為正體,雙調一百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九句五仄韻。另有雙調一百三字,前後段各九句、五仄韻;雙調一百三字,前後段各九句、五仄韻變體。代表作品有晁端禮《雨霖鈴·槐陰添綠》等。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注釋】
⑴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裡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裡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⑵凄切:凄涼急促。⑶驟雨:急猛的陣雨。⑷都門:國都之門。這裡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⑸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⑹無緒:沒有情緒。⑺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裡用做對船的美稱。⑻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⑼去去:重複“去”字,表示行程遙遠。⑽暮霭:傍晚的雲霧。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樣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⑾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闊:傍晚的雲霧籠罩着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⑿今宵:今夜。⒀經年:年複一年。⒁縱: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⒂更:一作“待”。
【譯文】
秋蟬的叫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着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發。握着對方的手含着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裡煙波渺茫,傍晚的雲霧籠罩着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别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凄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賞析】
《雨霖鈴·寒蟬凄切》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别的場景,抒發離情别緒;下片着重摹寫想象中别後的凄楚情狀。全詞遣詞造句不着痕迹,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恻,凄婉動人,堪稱抒寫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婉約詞的代表作。
【作者】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曆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緻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将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适俗的意象、淋漓盡緻的鋪叙、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
【學寫詩詞】
《雨霖鈴 · 江山如畫》/己亥年九月十四
江山如畫,壯觀天下,萬裡秋色。
楓紅菊豔秋水,清風曉月,芸黃霜白。
北雁南飛一字,望長空悲惜。
歎歎歎、千裡迢迢,苦等征鴻返程日。
男兒總被離愁逼,淚已幹、夜夜聞箫笛。
不知酒醒何處,思故裡、夢離關塞。
大漠風光,人也無心下馬明識。
似箭發、千裡河山,一路無朝夕。
歡迎關注@澤光書院 ,讓思想充實生活。謝謝您的閱讀!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權聯系必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