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采爾是19世紀德國的現實主義畫家, 他也是世界著名的素描大師,另外,說到德國的現實主義畫家,你還記得萊布爾的作品麼。
門采爾在我國曾一度受到熱烈推崇, 我相信很多美術愛好者對他非常熟悉、甚也看過他的很多素描作品。
其實,門采爾進入我們國人的視野非常早,早在1956年“門采爾素描大師原作展覽”就在我們國家展出, 後來還以展覽作品為内容出版了畫集,當然還有不少書籍。
門采爾除了是優秀的素描家外,他也是德國19世紀傑出的現實主義油畫家和版畫家。不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他的部分油畫作品被燒毀或散佚, 我們今天能見到的比他實際上創作的少很多。
門采爾去世後留下80本素描集和近7000幅單張素描, 這驚人的數字是他一生勤奮工作的結果, 曆史上能與之比肩者寥寥無幾。他不管走到哪裡, 總是随身攜帶繪畫工具, 走到哪兒畫到哪兒。有人稱他得了“繪畫狂熱症”, 他聽後很高興地說“希望此病是絕症”。
在世界繪畫史上, 門采爾素描的題材内容也許是最為廣泛的, 幾乎涉及他所觀察到的這個世界的各個角落。
他似乎對所有事物都充滿了興趣,任何常規、非常規的事物都可能被他收入畫面——人物、動物、植物、建築、家具、對某個瞬間光影的記錄, 乃至一床散亂的被褥。毫不誇張地說,門采爾的素描作品幾乎就是一部德國19世紀社會風俗的記錄影集。
在看門采爾的素描作品時, 我們還會發現這些以素描方式對生活的記錄,最後大都在他創作的一些油畫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油畫中人物的表情、動作、結構、衣飾甚至身上的光影都可以在他海量的素描素材中找到出處。
從藝術曆史的發展來看,丢勒、荷爾拜因建立起德國嚴謹、一絲不苟的素描傳統, 門采爾則繼承了這種優秀的傳統。門采爾走到哪裡就畫到哪裡, 留下的絕大部分素描作品都是屬于用較短時間“偷畫”的瞬間的視覺印象, 用我們的概念說就是屬于“速寫”式的素描。
說到這裡插播一下:記得史國良老師說過,其實在西方是沒有速寫這個概念的,他們畫的都是素描,其中有一種叫線性素描,就是線與面的結合使用,我們在畫室裡畫的那種叫光影素描,是從蘇聯那裡學過來的。而線性素描是什麼樣子呢?安格爾就是線性素描的典範,在往上則可以追溯到荷爾拜因。
總之,門采爾在這種短期素描中, 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德國嚴謹的素描傳統, 門采爾将植物、建築的結構都畫得一絲不苟, 但又不死闆如工匠式的雕琢。
在看過門采爾的素描後,你會驚奇地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門采爾能用極其樸素的方式津津有味地畫一件極為普通、常見的事物, 并且讓看的人也會覺得津津有味。
在這一點上,是我們很多學習素描的人難以做到的,我相信現在也有不少人一味沿襲着學院式的素描寫生方式, 長時間、固定地對着石膏像、靜物、人像等這類經典的寫生對象進行寫生, 而缺少對生活的直接觀察和體會時,就像江河在文章中說的,素描如果局限于畫室裡、聚光燈下, 如果隻是為了進行無盡的說明, 其意義是有限的。
那麼, 素描要畫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呢?可以說是要根據需要而定。我想,素描對于門采爾而言, 不是為了要畫出準确的形體和完美過渡的明暗關系,素描它更大的意義是用來搜集素材、捕捉感受的工具。因此, 我們才能看到他的素描作品那麼靈動, 充滿了生命力,并且這些素描都作為素材出現在他的油畫創作上。
而且,據說門采爾很少使用固定的、專門的模特, 這一點跟拉斐爾前派完全不同,在拉斐爾前派的不同畫家的畫下,你會發現畫中的模特有些似曾相識,甚至還一度懷疑自己臉盲。
在門采爾看來,他覺得“偶然而意外的視角更能反映生活的深度”,我自己也超級認同他這句話,無論我們日常在拍照、還是導演在拍電視劇,都會發現那些擺拍不自然的動作很難打動人心,而是那些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神情最深動。
總之,出于這樣的理念,門采爾習慣去捕捉那些偶然的、稍縱即逝的細節, 而且很多内容它都是半寫生半靠記憶完成的, 他還因此練就了超強的記憶力。其實,畫畫也需要默寫,要能夠把腦海裡畫過的、見過的能默畫下來,才有進一步創作的可能。
參考資料:
江河.門采爾素描給予當代人的啟示【J】.美術教育研究.2014(19):24-2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