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公司内推面試條件

公司内推面試條件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12 21:43:31

編輯導語:金三銀四即将到來,可能不少人也考慮起了跳槽或轉行的相關事宜。那麼在求職過程中,你要如何提升自己的成功率?也許,你可以從簡曆、面試及内推三個方面先着手準備。本篇文章裡,作者總結了跳槽時可做的那些事項,一起來看一下。

公司内推面試條件(年後跳槽必讀改簡曆)1

過完了年,告别了吃吃喝喝的休假模式,馬上就要進入“金三銀四”的求職高峰季,我們心裡都會忍不住開始嘀咕:要不要換工作?不論是剛步入職場,還是工作多年,跳槽都會面臨三個問題:

  1. 如何寫出一份“好”簡曆?
  2. 想換個崗位或行業,但沒有相關經驗,該咋辦?
  3. 想去某個大廠,投簡曆有用嗎?
  4. ……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年後跳槽如何改簡曆、拟面試、找内推

一、改簡曆

很多同學的簡曆是個通用版,最多在投遞的時候稍微改一點關鍵詞。

因為我們覺得根據不同JD寫簡曆真的太累了,投50個崗位,要改50次簡曆。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我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們不願意挖掘自己過往經曆中與JD匹配的亮點和優點,尤其是投遞的崗位涉及跨崗位或行業的時候,發現過往的經驗不再适用這個JD,改半天也改不出來,心态崩潰,然後就放棄治療了。

“我就這樣了,愛要不要”,然後開啟海投模式,用戰術上的勤奮(海投),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不優化簡曆)。

如果我們是面試官或者HR看到這樣的簡曆,是否會通過呢?

在某求職平台上,一位小米的面試官曾經分享過他面完300人後的感受:

許多校招的同學的實習經曆寫的跟崗位JD一樣,撰寫PRD文檔、與開發設計協作交流、通過SQL查數據,同學這不是你的實習成果,隻寫這些東西怎麼會讓我有興趣進一步邀約你面試呢?

另一位在大廠的朋友也跟我吐槽過:

收到的簡曆除了學校、專業、名字不同,千篇一律,更有甚者都抄了某個人分享的實習經曆,結果出現2份一模一樣的經曆,都是在b站做XX項目,主要負責人,麻煩這些同學寫簡曆用點心吧。

所以,不用心改簡曆,可能連面試機會都拿不到。

如何改出一份好簡曆呢?

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思考需求與匹配度的問題:

1)需求

這家公司的核心業務是什麼?商業模式是什麼?這個崗位需要什麼樣的人?

2)匹配度

其次,我們投遞的簡曆裡能否體現出以上的理解呢?

例如,準備投遞商業化産品崗,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 “我做過什麼商業化産品?”
  • “XX行業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嗎?”
  • “實踐過商業化的MVP嗎?對常見的商業模式有理解嗎?有多少種常見的盈利模式”
  • “我怎麼實現商業化閉環的呢?”
  • ……

經過以上的深度思考,我們寫出來的簡曆一定比“通用版”更具說服力,獲得面試和通過面試的概率也會提升。

二、拟面試

拿到一個跟自己當前經驗不太匹配,但又心生向往的崗位(簡稱Dream Job),我該怎麼辦?

星球裡轉行轉崗成功的星友是怎麼做到的呢?例如開發轉産品、UI轉産品、運營轉産品,教育轉内容行業等。

在HR看來,第一優先級當然是招有相關經驗的人,第二優先級則是招有相關潛力的人。

下面以非相關背景應聘商業化産品崗為例,我們該如何向HR和面試官展示自己具備相關的潛力。

1. 做過什麼商業化産品?

回答:公司裡雖然沒有直接涉及商業化産品,但我自己業餘時間做了公衆号和視頻号,文章也在人人上獲得了上萬的曝光量,所以我自己有向商業化産品發展的興趣并且一直在實踐。

目前我了解到有知識付費(跟我現在做的教培行業類似)和廣告變現(C端免費廣告主付費)兩種主流的商業模式。

2. 選擇哪種商業模式呢?為什麼選擇這種模式?産品線路圖(RoadMap)是如何制定出來的?依據是什麼?

回答:

1)商業模式

我選擇的商業模式是知識付費,因為廣告變現需要很大的用戶基礎短時間很難達到,另外我選擇的領域是國内比較新的“行為設計”領域受衆比較窄,更難把量做大。

2)産品線路圖(RoadMap)

根據這個商業模式,我的目标就是獲得精準的目标客戶。

為了達到這一個目标,我需要産出“行為設計”方面有價值的内容不斷吸引目标客戶。

另一方面要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在大流量平台上提高自己的曝光量。

最後當用戶基數達到1000人的時候,我計劃推出相關的行為設計課程開始進行商業化變現。

數據指标體系如下圖:

公司内推面試條件(年後跳槽必讀改簡曆)2

3.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面試官問這個問題是想了解候選人看問題的深度能到什麼程度。

回答1:課程不知道怎麼設計,後來看了競品我知道了(面試官感受:功能型産品經理)。

回答2:用戶需求與商業模式上的平衡問題,到底是先變現,還是先積累用戶量?達到變現的條件是什麼?(面試官感受:商業化産品經理)

以上提問可以按照5Why(不斷深挖原因)和5So(不斷推演結果)的方法繼續往下延伸,此處就不做進一步展開。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清晰地表述,邏輯自洽。

建議大家提前寫好逐字稿,多模拟面試,不要臨場“即興發揮”,否則很容易因為面試現場的壓力,導緻邏輯前後矛盾、表述混亂。

三、找内推

拿到一個大廠的崗位JD,如何快速判斷自己能否勝任呢?

研究崗位描述(JD),通過知乎、百度去查,這些方法都對,但可能很低效,往往有時候還相互矛盾。

例如抗壓能力強,網友衆說紛纭,到底是指能否接受加班?還是指面對壓力時能否解決問題持續推進工作?

另外,參加過社招的同學可能見過3個不同公司招聘産品經理的崗位描述幾乎一樣,至于具體要求是否一樣,隻有面試的時候才知道了。

這種過于模糊和程式化的JD,我們根本不知道招聘的實際需求是什麼,導緻我們辛苦查找的資料與實際需求南轅北轍。

建議放棄悶頭查JD這種“低效的努力”,主動找相關行業的人去問和内推,比悶頭查、直接投遞,要高效。

如何認識相關行業的人呢?

加社群或者報課程。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加了很多群、報了很多課程沒時間學習,或者覺得學不到有用的東西。

來,聽聽水滴籌的創始人、前美團外賣聯合創始人(美團第10号員工)沈鵬怎麼看待報課程這件事:

他曾坦言:在百忙之中抽時間參加創業培訓班,就是為了能夠認識各行各業的大佬。

沈鵬說自己參加培訓班,除了剛開始會詳細介紹自己和公司背景,其他時間,更多的是傾聽,然後找自己感興趣的人深入溝通。

大佬每天這麼忙,都能抽出時間去上課,去認識自己感興趣的人,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報課程呢?

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精力分配的問題,貪多嚼不爛,想好需要認識哪方面的人,再去找對應的社群或課程。

例如,要學習用戶畫像就去購買對應的課程,最好是線下的課程,然後寫一個讓人能記住你的自我介紹,并且告訴大家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大家說不定就能幫到你。

比如,大家好,我叫小森,我是一個熱愛心理學的産品經理,留過學,我參加這個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将來從事用戶畫像方面的工作,歡迎大家加我一起交流學習。

這就完了?NO!NO!NO!

大佬怎麼做?觀察、傾聽、找自己感興趣的人深入溝通。

如果對方咖位很大,不搭理我怎麼深入溝通?

很簡單:加微信,私聊,發紅包,百八十的紅包砸,當作投資自己。

四、寫在最後

跳槽過程中,我們可能都要經曆改簡曆、拟面試、找内推。

對應的方法分别是:每一個崗位投遞的簡曆都要私人訂制、多模拟面試深挖自己的潛力、找到對的社群或人内推。

面試求職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出現畏難很正常。

比如,我們給每個目标崗位都專門寫簡曆,寫了還是挂了,很挫敗,而且沒有反饋,覺得很累,想放棄了。

但轉念一想,失敗了又有什麼損失呢?還可以像我這樣寫成文章,說出自己對行業的調研和理解,通過文章産生複利。

要找到你的“道”,并踐行你自己的“道”,小馬過河,還是得自己嘗試。

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當做一個産品來思考,通過給自己制定OKR的方法,把職業發展終極目标拆分為每個階段目标,然後再拆分為關鍵指标,直到拆分到具體月要完成什麼目标。

這樣其實就把困難變成了一次次的試錯,也無所謂成功還是失敗,因為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進,持續叠代和優化。

等你成功了,你的這段至暗時刻,是不是就變成了成功的案例了呢?

作者:小森行為設計師,一個熱愛心理學的産品經理,行為學碩士,做過運營,也創過業;公衆号:小森行為設計師

本文由 @小森行為設計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