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曆史上曾有三次帝後不和,第一次是世祖順治帝與廢後博爾濟吉特氏之間的矛盾,第二次是高宗乾隆帝與繼後那拉氏之間的沖突,第三次是德宗光緒帝與孝定景皇後葉赫那拉氏之間的冷漠。前兩次帝後不和,最高權力都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由此便留下了比較悲慘的結局,博爾濟吉特氏被順治帝公開廢黜,繼後那拉氏則被乾隆帝不廢而廢,那麼,為何繼後在失寵後一年多便去世了呢?
先讓我們還原一下這次帝後沖突。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剛過了上元節,乾隆便攜帶崇慶皇太後和六名妃嫔開始了第四次南巡,這六名妃嫔分别是皇後那拉氏、令貴妃、慶妃、容嫔、永常在和甯常在。南巡途中,路過濟南,乾隆突發感慨,想起了自己的結發妻子,并寫了一首詩:“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
很明顯,這首詩為接下來的帝後沖突奠定了基調。
不過,南巡初期,一切還是比較正常的,乾隆還為繼後那拉氏過了48歲千秋節(生日),閏二月十八這一天,乾隆一行人來到了杭州西湖蕉石鳴琴,早膳之時,乾隆還賞賜給了皇後一些膳品,然而到了晚膳之時,皇後的名字竟然消失了,陪同乾隆的隻有其他幾位妃嫔。
原來,就在二月十八這一天,乾隆即命額驸福隆安将皇後那拉氏提前送回了京師,到底發生了什麼呢?至今都是一件疑案,有人說乾隆在江南召幸了妓人,甚至還要将妓人帶回宮中,還有人說,乾隆想要晉升令妃為皇貴妃,皇後害怕自己地位不保,便将自己的頭發剪掉了。在滿洲習俗中,婦女剪發乃是大忌,除非是至親去世,皇後此舉無疑是對皇太後和皇帝的一種詛咒,因此,乾隆才會秘密派人将皇後送回宮中。
那拉氏被送回宮中後,待遇暫時沒有發生變化,但就在四月份乾隆回到宮中後,便開始削減皇後的待遇,将那拉氏娴妃、娴貴妃、皇貴妃、皇後四份冊寶盡數收回,并減少那拉氏的用度,最後那拉氏身邊隻剩下了兩名宮女,這是答應才有的待遇。
關于具體情節,朝鮮使臣記載得更加詳細:“幽廢皇後,絕其往來,損其飲食,日加诮責,令其速殁,至六月二十三始殁雲。或雲不得良殁,而事極諱秘。即日移殡東直門外靜安莊,不頒诏書,又不成服。”
通過這份記載來看,那拉氏被打入了冷宮,形如幽禁一般,斷絕了一切往來,而且飲食方面也得不到任何保障,每天還要面對責罵。而且,那拉氏死後并沒有在宮内停靈,而是直接移到了靜安莊殡宮,沒有頒發诏書,也沒有人穿孝。
其實,在此期間,乾隆還做了一件事,對那拉氏打擊非常大,那就是十二阿哥永璂的婚事。
永璂是那拉氏唯一存活的兒子,按照計劃,乾隆三十一年将會成親,當時那拉氏已經病入膏肓,因此她很想在臨終前看到兒子成婚,然而,乾隆卻一直在推遲永璂的婚事,因此,那拉氏至終還是沒能看到兒子永璂成婚,帶着巨大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參考資料:《燕行錄》《清史稿》《李朝實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