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盡人皆知,還有一個與清明相連的故事,即來源于“子推綿山焚身”的寒食節,其實綿山,亦名介山,一個介字,道出了綿山與一代名臣介子推之間斬不斷的曆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636年春秋時期介子推割肉給晉文公吃,晉文公深感大恩,繼位後,邀介子進宮為官,但介子推不願為入宮,一心隻想和母親隐居綿山,晉文公為了逼出介子推,就放火焚燒綿山。
大火燒了幾日,結果發現介子推抱着母親燒死在一棵樹上,晉文公悲痛萬分,追悔莫及,下今改綿山為介山,晉文公還下令,晉國上下在這一天不得舉火炊煙,隻能吃生冷飯,并把這天稱為“寒食節”。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蹴鞠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
清明節發源處綿山風景名勝區
綿山風景名勝區,又叫介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這裡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雄壯宏偉,最佳旅遊時間是4-10月,春季山花爛漫,盛夏清涼宜人,秋天楓葉絕美,正是踏春賞花的好時節。
綿山腳下的國之瑰寶
綿山腳下屹立着這樣一座遺世獨立的明珠,因“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而聞名海外,古建築學專家羅哲文先生題詞:張壁古堡曆史悠久,文物豐富,國之瑰寶。
張壁古堡三面溝壑、一面靠山,面積僅有0.12平方千米,卻集古代軍事、民居、宗教、民俗,以及農耕商賈為一體,可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古廟神佛
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小小一個村堡,不僅有民居,而且還有唐宋以來建造的十餘處廟宇殿堂、亭台樓閣。這些建築都是琉璃覆頂,油漆彩飾,璀璨奪目,最為罕見的是有兩座玻璃碑。孔雀藍底,黑字書寫,據專家考證,這兩座碑是我國至今為止唯一發現的琉璃碑,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的。
明堡暗道
張壁古堡地下建有城市态的地下城堡,全場達數萬米,四通八達、相互交織,但是關于它的建造者,卻一直是個謎,迷宮般的暗道在昏黃的燈光下充滿了詭異色彩,留給人無限的遐想與猜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