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每年拍攝電視劇數量達數百部,但如《甄嬛傳》一般生命力旺盛,11年來甚至已經衍生出“甄學”的卻并不多。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短視頻時代,《甄嬛傳》一次又一次适應傳播媒介的變化,并引發網絡狂歡。
”
“友友們,甄嬛的頭像好神奇啊”,最近仍不斷有豆瓣小組有網友發帖分享,稱自己使用了甄嬛在倚梅園中祈福的照片後,心想事成生活順利,而評論區也有不少網友跟進現身說法,表示嬛嬛頭像确實有點神,“甄嬛頭像”成為互聯網玄學。
不止如此,微博熱搜頻現《甄嬛傳》相關話題,#甄嬛十級學者看與君初相識#、#求求安陵容别唱了#……都位居榜單前列,點開相關話題,果然又是網友玩梗之作。
這都2022年了,《甄嬛傳》怎麼還是頻頻登上熱搜榜單,為吃瓜群衆貢獻話題?這部于2011年播出的古裝劇曆久彌新,不僅每年穩坐電視劇重刷榜單TOP位,而且其中的台詞、劇情一次次成為互聯網玩梗的創作富礦。
從2011年至今,曾引發過刷屏式熱議的古裝劇并不少,但如《甄嬛傳》一般生命力旺盛,甚至衍生出“甄學”卻并不多。這不免令人好奇,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短視頻時代,《甄嬛傳》為何能一次又一次适應傳播媒介的變化,并引發網絡狂歡?
01
2022年,《甄嬛傳》仍新梗不斷
播出11年的《甄嬛傳》仍與熱搜親密接觸着。
日前,微博熱搜上突然出現#突然覺得浣碧也沒那麼讨厭了#與#把甄嬛傳當成現實八卦講給朋友後#等熱搜詞條湧現,尤其是後者,改頭換面後說給朋友聽,居然别有一番笑果。
從播出至今,《甄嬛傳》似乎已經成為造梗發源地,時至今日仍舊為當代互聯網提供着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四種文學”。
“四種文學”脫胎于去年流行過一陣子的“廢話文學”,簡單易學好上手卻又有種無厘頭的效果。如今已經不知道“四種文學”的創始者是哪位民間大神,但“3 1”的模式,将生活中的普通食物與《甄嬛傳》的台詞鍊接在一起,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種梗在無厘頭與好笑之下,又藏着一種“不在乎不配合”的感覺,不少職場人表示“四種文學”最适合在工作中陰陽怪氣,無傷大雅的同時,又不失為一種解壓方式。
#用甄嬛傳巧背英語單詞#則屬于将劇集與現實深度結合的典範。現實中确實存在着大量有背單詞考級需求的網友,用《甄嬛傳》将劇集單詞串聯起來,突然就讓枯燥的記單詞日常變得有趣起來。這一創新之舉則引來不少高校号、機構号的轉發,《甄嬛傳》又一次破圈。
在短視頻平台流行的“抱腿挑戰”,則是由《甄嬛傳》衍生的一場“美麗誤會”。起因是有網友重溫《甄嬛傳》,産生了錯覺。甄嬛抱着孩子,被子垂下來了,他們卻看成了甄嬛抱腿。于是當做笑料發到網絡,可卻意外引發了一群人模仿“甄嬛抱腿”的挑戰。
與“四種文學”的風靡類似,“甄嬛抱腿”簡單易模仿,沒有任何門檻的同時卻很有效果。加之《甄嬛傳》的國民度高,以此為主題拍攝視頻更容易被推薦,因此大量明星、素人加入了這場抱腿挑戰。
3月中旬,@丁香園 一則科普又引發《甄嬛傳》讨論熱潮,甚至将甄嬛、果郡王這對苦命情人推上熱搜,則源自于大衆對于這部劇集的真情實感。
科普稱,人去世前最後消失的是聽覺,而果郡王究竟聽沒聽到甄嬛附在他耳邊說的那句話,一直是劇中懸而未解的謎題之一。果然,網友自發刷起了相關話題,話題中也不乏有才之士以此造梗,為甄嬛與果郡王之間的愛情惋惜。
去年是《甄嬛傳》播出十周年之際,有網友在重溫《甄嬛傳》時找到了新玩法:在雍正臨終那集,卡好時間,一個腦瓜彈下去,四大爺就此涼涼。玩法簡單有趣,不僅網友紛紛效仿,包括劇中演員蔡少芬也加入到“彈死四大爺”的隊伍中。
再往前追溯,不難發現諸如#甄嬛的雙11購物清單#等話題,都曾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在這11年時間裡《甄嬛傳》幾乎每年都會誕生一些新梗,并且破圈能力強悍,總是能成功成為熱門社交話題。網友甚至總結出“沒有甄嬛傳接不上的梗”。
這大概是因為《甄嬛傳》本身覆蓋率高,絕對的國民劇集。而這些由《甄嬛傳》衍生的梗,都具有簡單易學的特性,容易形成病毒性模仿,加之劇集的高國民度,玩《甄嬛傳》梗比其他梗要更容易引起讨論。
也難怪有網友感慨“2011年,我在用《甄嬛傳》表情包,2022年,我沉迷《甄嬛傳》四種文學”。
02
《甄嬛傳》的N種打開方式
大衆之所以對《甄嬛傳》情有獨鐘,多年來樂此不疲從《甄嬛傳》中造梗找梗,不僅因為其存在大量被忽略的細節。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甄嬛傳》已經不再單純是一部古裝劇集,而是一種社交貨币。促使《甄嬛傳》社交貨币化的,則是層出不窮的二創内容。
傳播媒介變化,使得用戶的觀看習慣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創作”,《甄嬛傳》旺盛的生命力,與其磅礴的二次創作方式有關。有人将這種現象稱為“甄學”宇宙,它的表現形式不僅遠比想象中要豐富,且與各類社會話題都有極高的适配性。
在“甄學”宇宙中,最先破圈,也是被應用最廣的,當屬各類表情包。作為一部長達76集的電視劇,《甄嬛傳》本身的内容體量足夠豐富,網友依照現實語境對《甄嬛傳》進行再組合,消解了圖形原有含義,賦予其新含義的同時,也延長了《甄嬛傳》的生命力,使其影響力突破了原本宮廷古裝劇的受衆範疇。
其次則是各類劇中金句的再度應用。與表情包類似,網友對劇中金句進行再組合,将其從原有的母本環境中抽離出來,賦予新含義。以傳播學、符号學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拼貼創作”的過程,《甄嬛傳》被加以“梗化”,與當下熱門話題,如996等産生了高度适配性。
再次則是短視頻平台上的民間二創。作為一部古裝宮廷劇,《甄嬛傳》中充滿着許多富有戲劇張力的内容片段,而短視頻平台上的創作者,通過戲說、模仿、再配樂剪輯的方式,對這些内容進行再現演繹,觀看者在笑過、感動過之後,很容易再次勾起對原版的興趣并再度重溫。
《甄嬛傳》相關的解說,也是這部電視劇待機時間超長的原因之一。因劇集本身體量龐大,無論是曆史考據派解說、劇情細節分析解說,還是專注于古代宮廷禮儀的解說,都可以在原片中找到相關素材,不同博主的解說内容側重點不同,觀衆每次觀看,都能有常看常新的效果。
另外,因剪輯、播放平台等原因,《甄嬛傳》在網絡上有多個不同版本流傳,每個版本之間的異同,也成為博主創作、網友讨論的焦點。這種讨論熱情,又為《甄嬛傳》本身反哺了一輪又一輪播放量。
彈幕玩梗對劇集生命力的影響也不容小觑,有網友曾說,自己看劇要看兩遍,第一遍專注劇情,第二遍則專注彈幕。
彈幕的出現,使得看劇變成了一種集體行為,觀衆通過發彈幕進行隔空互動延展了影視劇的意義空間和交往空間,同時通過玩梗的方式解構劇情,使得《甄嬛傳》脫離劇情設定本身,與現實之間産生更強勾連,比如皇後、安陵容與祺貴人為稱為“不孕不育三人組”等。
03
為什麼是《甄嬛傳》?
還記得《甄嬛傳》剛播出時,PC互聯網正在經曆着最後的輝煌時代,而如今11年過去了,短視頻時代來臨,《甄嬛傳》力壓《武林外傳》《琅琊榜》等“勁敵”,成為觀衆重看次數最多的電視劇。
除了社交貨币化過程有效延長了《甄嬛傳》的熱度以外,關于劇情安排、服化道、畫面質感、配樂、演員演技等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必多說,甚至《甄嬛傳》中的台詞“宛宛類卿”,都有發展成專有名詞的趨勢了。《甄嬛傳》的超強生命力,因其迎合了人們心理需求且更具備普世意義。
有人說,“每個人都能在《甄嬛傳》中看到自己”。《甄嬛傳》中正派也好,反派也罷,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臉譜化角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也有自己的私心與陰暗面。正是因為劇中角色的複雜性,使得不同的觀衆在不同的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這一點,從最近在微博上走紅的“安陵容文學”就能得到佐證。
安陵容與甄嬛原本情同姐妹,卻因自卑嫉恨而倒戈投向皇後,甄嬛的深宮生活中,屢屢遭受來自安陵容的背叛與算計。這個角色原本被觀衆恨透了,甚至飾演安陵容的陶昕然還曾遭遇過網暴。但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許多人在因家境不佳而敏感多思,繼而自卑的安陵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浣碧的口碑轉好也是一樣。最初劇集剛播出時,幾乎所有人都在一面倒地罵她,身為婢女心比天高。而如今伴随着女性意識的覺醒,網友開始用另一種目光審視浣碧,努力沖破既定命運的浣碧,并沒有那麼不堪,她身上那股蓬勃的生命力甚至預見性倒是挺值得學習,并應用于職場之中的。
劇中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經過提煉後各有各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通過二創與當代社會、當代人融為一體。比如有人以後宮嫔妃為樣本,講述在殘酷的競争環境下如何都不得罪、明哲保身等。這使得《甄嬛傳》具備了現實參考意義,從一部劇變成了“人生指南”。
《甄嬛傳》是一部宮鬥劇,它的“宮”有多重含義,一是後宮嫔妃你争我奪的“宮”,另一重則是帝王家人人不得已的“宮”。内容的多重性與複雜性,使得它在面對不同觀衆群體時,具備既可向上,又可向下的兼容性。
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的人眼中《甄嬛傳》也是不同的。
有人在《甄嬛傳》中看出了職場法則,娘娘們的後宮處世哲學就是職場上的生存模式再現,甄嬛文學則是職場生活中心照不宣的解壓良藥;也有人在《甄嬛傳》中看出了高處不勝寒的寂寞,雖然劇中主角并非雍正,但從各種細碎的片段中,我們仍舊能拼湊出權力對人的異化,即使貴為天下之主的雍正,也逃不過權力反噬帶來的孤獨與背叛。
另外就好像開篇所說的“甄嬛傳當成現實八卦将給朋友後”的故事一樣,《甄嬛傳》故事本身不具備理解門檻,甚至與當代生活也有許多奇妙的契合之處,用它造梗和玩梗,既能傳遞想表達的意思,又有種奇妙的穿越感,于是效果加倍。
《甄嬛傳》超長生命力再度證明了,隻有觀衆的多元讨論,才能讓一部好作品擁有與時俱進的力量。一部作品引發觀衆的情緒共振,才有可能擁有超越時間的生命力。
當然,劇内演員們的發展也在為《甄嬛傳》的生命力不斷續航。孫俪不必多說,一直活躍在觀衆視野中,且是實打實的收視保證。其他女演員,如蔣欣、譚松韻、唐藝昕及熱依紮等,在《甄嬛傳》播出後的這十餘年,都各有收獲。
蔣欣遊走于時裝劇與年代劇之間,既能演好都市麗人,也能扮演革命女性;譚松韻則是後起之秀的小花代表,演技的提高肉眼可見,且很适合飾演高中生、活力少女等角色;唐藝昕飾演的祺貴人并不讨喜,但她卻憑借着後續《青雲志》《軍師聯盟》《小敏家》等作品,成為受人關注的演員;而熱依紮在《山海情》中貢獻了優秀的演技,她将李水花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都演繹的入木三分,打動了觀衆的同時,也令業内又收獲了一位好演員。
“娘娘們”後續發展的百花齊放,一方面證明了當初《甄嬛傳》選角時的慧眼如炬,一方面觀衆認識喜愛現在的她們,同時也更想了解青澀時期的她們,于是再刷《甄嬛傳》,而它的生命力也在一次次重刷與讨論中被無限延長。
11年過去了,我們為《甄嬛傳》的長盛不衰而欣喜,也期盼下一個《甄嬛傳》早日出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