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無人插秧機。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劉璇 張必聞 甯鄉報道
一個農民手工插秧,一天能插一畝地左右;一台插秧機,一天能插60-80畝地。在現代農業社會,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不過,當智能無人駕駛的插秧機進入田間地頭,又能帶來什麼樣的增效奇迹呢?
智能無人插秧機正在農田裡作業。
4月底,氣溫适宜,有微風。長沙甯鄉鳳橋社區三橋村,25歲的楊昕正在趕最後的時間,為眼前這幾片農田插上早稻秧苗,助他一臂之力的正是一台智能無人插秧機。
“哒哒哒……”,随着機器轟鳴聲,一行行鮮綠的小嫩苗已經整齊地立在水田裡。不到10分鐘,一畝地的插秧任務就完成了。
依靠智能無人插秧機,楊昕一人完成了插秧。
出生于1998年的楊昕,被大夥親切地稱作“小楊老闆”,他經營的農機事務服務公司,這兩年一共承包了2萬畝農田,從插秧到收割,再到後期的稭稈處理,都一手包辦。
一般來說,插秧機上至少需要配備兩人,一人駕駛,一人放秧。駕駛員是技術活,一天工資300-400元。去年公司請了二三十人,工資發了50多萬,成本着實有點高。年底,楊昕購進了豐疆智能出産的十幾台智能無人插秧機,一台機子一天可以省下一個駕駛員的工資,十幾台機子一天能省下5000多元。
“秧苗插得非常直且間隔标準,這樣水稻的通風性也很好。”據豐疆智能區域負責人馬超介紹,此前在江蘇經過測試,使用這種智能無人插秧機,比普通插秧機能增收3%-5%。“再加上智能收割機的加持,增收能達到5%-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