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鬥: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著名品牌營銷戰略專家
我所在的行業,是一個被圈内人形容為非常“熱鬧”的行業,行業會議一年有400場,圈内人通常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
數量驚人的會議,催生出了兩類人,這兩類人在每次會議中結伴出現的概率達到95%以上,同樣是出席會議,他們的目的和行為截然相反,一類人總是盡可能多地去認識别人,一邊索要着别人的名片,一邊還要陪上笑臉;另一類人則總是盡可能多地去被别人認識,一邊正襟危坐着,一邊淡定等候着那些上前來索要名片的人。
前一類人,被我們稱為“會蟲”,後一類人,被我們稱為“大神”。
相同的場合,卻因為認知和行為上的不同,最終同途殊歸:一個成了“蟲”,一個成了“神”。
造成以上不同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個人是否具備以下的認知:
随着移動互聯網的革命,我們所處的時代,慢慢成為一個成就個人品牌的時代,隻有會表達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收獲時代的紅利。 前面被稱為行業“大神”的那一類人,都是深谙此道的人。
我們業内就有這樣一位被大家稱為王所長的“大神”,他的公開身份是行業某研究所的所長,這兩年卻頗有點“不務正業”: 在各類行業會議中擔任會議主持人,亮相的頻率達到90%以上,俨然成了一個行業“網紅”。
通過頻頻亮相和發聲,王所長在得到業内認可的同時,也收獲了可觀的經濟利益:一場會議隻出場兩三個小時,報酬就接近五位數,單這一項收入,每年輕松就可以過七位數,堪稱名利雙收。
還有一位丁姐,三年前還隻是省行業協會的一名普通職員,因為看準了行業風口,丁姐果斷從協會辭職,創辦了一家行業媒體。
丁姐其貌不揚,對行業了解比較有限,也沒有技術背景和各種響亮的頭銜加持,但憑着對行業風口的把握,這幾年頻繁在行業活動上露臉,積極與行業大咖交往和互動,已然在行業裡産生了影響力,為自己的媒體拉來了很多的廣告業務,每年還定期舉辦各種線下活動。
通過對個人品牌的塑造,丁姐從一個無名之輩,慢慢成長為頗具影響力的行業明星,不僅自己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還養活了下面的近十多位員工。
都說隻要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可我認為并非每隻“豬”都有這種“馭風”的能力,隻有那些善于借勢發力的“豬”,才能夠飛得高、飛得久。
我身邊不少混迹于職場的白領,雖然辛勤耕耘了十年八載,卻依然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态,得不到公司的重要,自己也感覺混的很差。
說到底,就是因為平時忽略了個人品牌的打造和沉澱,導緻知道自己的人太少,從而在自己所在的行業缺乏影響力,沒有職場話語權。
成都姑娘張玲,本是當地一家特色面店的拉面師傅,職業可以說是普普通通,如果隻是按照大多數人的人生軌迹走下去,這輩子注定寂寂無名。
可是二十出頭年紀的張玲,就是不甘于這樣的現狀,在平凡的職業中找尋亮點,将妖娆的舞姿融入到日常的拉面動作中,配上姣好的面容,她迅速在互聯網上走紅,火遍全國,成為網紅“一根面西施”。
随着知名度的上升,張玲的月收入早已超過20萬,随便到加盟店進行指導宣傳,出場費都在5萬以上,這樣的待遇雖然比不上明星大腕,但也絕對令大多數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
跟那些高高在上的明星們不同,張玲原本就是一位普通人,跟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一樣,她的成功告訴我們:
即便是最普通的工作,一旦加入了我們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再将其呈現在别人面前時,便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和關注我們,借此進一步建立和形成個人品牌,就可以實現命運的逆轉。
中國人常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在這種傳統和文化的影響下,大多數人一直都奉行低調内斂的做人和行事作風,個性和專長被埋沒,終其一生也難以實現個人價值,最終隻能用淡泊名利來聊以自慰。
反觀那些明星大腕和社會名流,他們憑借個人的影響力和在各自領域的話語權,不斷地收獲着名利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和人生價值,而普通人隻能充當陪玩的角色,就像中國的股市一樣,總在上演莊家收割散戶“韭菜”的遊戲。
混的不好,是因為認識你的人太少,認識别人永遠不如被别人認識;不必追逐豪門,我們要讓自己成為别人追逐的對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