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減掉了很多課,但家長對啟蒙英語的熱情不減反增。
越來越多的家長聽聞有“語言黃金期”這個說法,焦慮地跟風買了一堆東西,但卻用不起來。
今天魚sir為大家再梳理一遍英語啟蒙的規劃,說一說每一步在當下該具體做些什麼,搭配哪些工具。
下文中涉及到的思維導圖或表格,包括:
自拼學習實操路線
3歲起點英語啟蒙規劃(裝備清單)
6歲起點英語啟蒙規劃(裝備清單)
三年級起點英語啟蒙規劃(裝備清單)
英語啟蒙規劃框架
0-6歲“語言黃金期”各種文獻一遍遍證明了0-6歲是語言學習的敏感期。從學習效率上來說,年齡越小,學得越快(berger, 2014)。
但具體幾歲開始啟蒙二外合适,仍然有不少争議。
有人說越早越好,出生就可以開始聽英語;有人說母語都還不會說就開始英語,肯定會混亂,到時兩個都學不好。
然而研究發現,在詞彙激增之後不久,聽到兩種語言的兒童通常會掌握兩套不同的詞彙和語法,以及每種語言獨特的停頓、語音、語調、甚至身體語言(Genesee & Nicoladis, 2007)。
這兩種語言在腦區是分離式管理的,3歲的幼兒就能清楚地意識到兩種語言是相互獨立的系統,每種語言的使用都與特定的背景相聯系。
因此早學英語并不會讓孩子的語言體系混亂。
那麼,幼兒期學習第二種語言,與幼兒期之後才開始學習的人,有哪些差别呢?
第一,學習速度。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敏感期,可以快速而輕松地掌握詞彙、語法和發音,之後學習語言的速度會減慢。
第二,發音問題。在幼兒期之後才開始學習的人在掌握發音時會非常吃力。簡單舉個狼孩的例子,被狼撫養大的孩子,脫離社會,錯過了語言學習的敏感期,再回歸社會時則很難習得語言。
第三,語言切換速度不同。雙語幼兒的兩種語言位于同一腦區,而幼兒期之後再學習的人,兩種語言的激活區是不同的,反應速度會放慢。因此,盡早開始英語啟蒙好處良多。
實操路線規劃小童啟蒙:0-8歲 規劃
0-3歲,主角在父母,關注孩子興趣和聽力輸入量。
0-3歲就開始英語啟蒙的話,對于父母的英語能力和時間要求非常高。畢竟普遍家庭,還無法提供自然的雙語環境。
我們可以做的是多為孩子提供聽的機會,借助兒歌、繪本、閃卡、實物道具等。
這裡要強調的是,不要完全依賴電子産品,家長親身演示或對着寶寶唱兒歌效果,一定比隻用音頻來得好很多。
并且,這個階段并不硬性要求孩子輸出,更關注孩子的興趣和聽力輸入的量。因為,同母語一樣,二外也會有一個沉默期,一定量的聽說詞彙積累後才促發輸出。
3-4歲,保持興趣,持續積累聽力詞彙,鼓勵開口模仿。
大部分中國家庭,孩子3歲起,可以開始相對有章法的英語啟蒙。
因為,相比3歲前,孩子更依賴父母言傳身教,3歲以上的寶寶對于點讀筆、動畫視頻相對能接受一些了,不過仍然建議父母在旁輔助。
有研究表明,小年齡段的孩子跟着成人模仿習得比跟着電子産品要有效。
該階段的重點仍在興趣與聽,并鼓勵開口模仿。
磨英文耳朵的關鍵不在于聽懂每個單詞,而在于熟悉英語的韻律節奏,培養音素、語感。
首先,得讓孩子大腦中儲存足夠多的語言信号,他們才能區分各種信号的不同,所謂的辨音能力就是這樣的形成的。
因此,大量的聽是關鍵。
更進一步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着手,建立英語語音和實物圖像之間的關系,建立英語思維,實現可理解輸入。
0-4歲 資源建議:兒歌:SSS、彩虹兔、鵝媽媽繪本:果醬英語、甜心英語、卡爾爺爺系列、五隻猴子系列、Baby ALL等小動畫:Maisy、Big Muzzy、Yakka Dee、小豬佩奇實物!
4-5歲,在保證聽的基礎上,借助分級讀物開啟系統啟蒙。
經過一段時間的興趣培養和聽力積累,孩子對一些常用詞彙,如顔色、身體部位、動物等能聽音辨物後,就可以進入更系統的啟蒙了。
目前的最佳工具是“分級讀物”。
那麼什麼是分級讀物?和繪本有什麼區别呢?
繪本是用圖畫講故事的書,重點在圖。圖的畫面感強,寓意深刻,直通人心。但有時候原版英文繪本匹配的文字難度較大,所以,繪本比較适合親子共讀,培養興趣和語感。
2020年凱迪克銀獎得獎繪本作品
分級讀物的重點是文字内容。
有的根據自然拼讀規則編寫,有的是規定字數以内的簡單文字編寫,有的是把名著進行改編。
一套完整的分級讀物會由易到難,适應孩子不同階段的閱讀能力和進階需求。
它的插畫相對簡單,用以輔助孩子們學習詞和句,并從以聽為主的親子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的讀物。
海尼曼GK系列分級讀物
同時,分級讀物也有分适合作為主線的分級和适合作為搭配的分級。
主線學習的分級我們會建議選擇體系完整、分級科學、難度螺旋上升的教材式的分級,例如RAZ、牛津樹、紅火箭等。
而另一類,如I can read,有很多個故事系列,它的亮點在于這些故事造就了幾十個深受孩子喜歡的角色,如餅幹狗、彼得貓、超級飛俠、貝貝熊、卡片人斯坦利等等。
它很難系統地提升閱讀能力,更适合拓展閱讀,作為主線學習外的搭配。
相比通過單本繪本來提升英語,有體系的分級讀物省娃又省媽。
娃跟着體系走效率高,媽也省去了比對單本難度的選書過程。
因此,4-5歲的孩子,建議家長選定一套主線分級,正式開啟系統啟蒙之路。5-7歲,通過自然拼讀逐漸實現自主閱讀。
從5歲開始,孩子進入了閱讀和書寫的敏感期,這個階段的目标是慢慢往拼讀
自然拼讀的學習對于專業度要求較高,多數家長是沒辦法自己通過教材來帶教的。但家長可以借助好的工具,例如自拼動畫、自拼卡等來引導孩子關注字與音的聯系,通過自拼解碼讀物、分級讀物來練習拼讀,并在堅持閱讀中逐漸實現自主閱讀。
這裡整理了一個實操路線圖,大家可以收藏比對。
自拼學習實操路線
8歲 ,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關注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這個年齡,大多學校也已開始了英語課,課堂中老師會帶着孩子把拼讀逐步落實到書寫。
課外,魚sir仍然鼓勵孩子要多聽多閱讀。但這個時候的聽和讀關注點會有所不同。
聽,不光在量,還要在面上。聽力材料随着孩子語言能力提升,不要僅停留在書本動畫,也可以往紀錄片、新聞等方向拓展。
同時,也可以适當地做一些精聽訓練,例如帶着問題聽,聽寫,聽完整理要點,複述等等。
閱讀,繼續主線閱讀的同時,也要注意拓展閱讀,不同文體,不同類型都要試着去接觸。泛讀結合精讀。同時,也要注意在朗讀往默讀過渡時,提升閱讀速度。
在二外學習的背景環境,想要聽說讀寫全方位提升,聽和閱讀則是最易操作與有效的方式,因為有一定量的輸入才能實現輸出,精聽精讀對思維的鍛煉也能幫助說和寫時有的放矢。
3歲起點英語啟蒙規劃(裝備清單)
6歲起點英語啟蒙規劃(裝備清單)
大童啟蒙:三年級起點規劃
很多孩子都是在6-9歲才開始啟蒙,這麼一來小童啟蒙的方式就不适用了。
雖然錯過了黃金期,但大童也有優勢所在,比如專注力、學習意識、學習能力都較小童要好。
制定學習計劃時,我們要發揮好大童優勢,結合目前學校學習現狀、以及大童啟蒙面臨的問題來談解決辦法。
合理計劃和利用時間,平衡校内校外。
一旦上了小學,校内課程也不輕松,尤其是三年級以上。
在有限的時間内取得明顯的英語啟蒙效果,不僅考驗孩子本身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很考驗父母的計劃能力和耐心。
能夠合理安排時間,利用碎片時間,做好學習計劃就很關鍵。
聽、讀輸入仍舊是關鍵。
目前,大多數小學從三年級開始有英語課。
課程重點主要圍繞課本中單詞、句型等閱讀寫作方面的能力培養,為日後應試做準備。
長期在這樣的模式下進行英語啟蒙和學習,容易造成學習之後不會開口表達和交流的結果,聽說和語言靈活運用能力會成為“短闆”。
其實不論什麼年齡開始英語啟蒙,都需要經過由輸入到輸出的自然過程。
跟着學校節奏開始英語學習的孩子,由于迫于考試壓力被要求迅速輸出,可能在短期内通過死記硬背可以達到理想效果,但遇到更高難度的要求,就容易後續力量不足。
所以,即使時間緊任務急,家長也記得耐住性子,遵循科學的先聽後說、先讀後寫的英語學習順序。
在家,可以通過聽和閱讀(分級、繪本)為孩子多創造接觸英語、積累詞句的機會,為輸出打好基礎。
選擇适合的資源,兼顧學習效率和孩子興趣。
大童英語啟蒙時常見的問題便是母語強勢、興趣不高。
有一些适合小童啟蒙的兒歌、繪本,對于大童來講過于幼稚,符合認知能力的語言則又有些難。
我的建議是,在啟蒙初期,興趣更重要。
聽力和閱讀輸入可以适當投其所好,感興趣的東西自然不會覺得難,學習動力也會更強。
比如孩子若喜歡恐龍,那麼再生澀難記的名字,他們也能不花力氣就記住。動畫選擇愛看的《超級飛俠》,雖然語言難度較高一點,但孩子更願意邊看邊動腦,而不是被按在那裡被動學習。
甚至可以以此來激勵孩子學好英語,學好了才能更輕松地看他愛看的動畫片、紀錄片等。
興趣和動力激發後,如同小童的系統啟蒙一樣,可以選擇一套适合的分級讀物。
三年級起點英語啟蒙規劃(裝備清單)
一圖搞定英語啟蒙規劃魚sir把整個規劃路線框架整理出來,各位家長可以收藏,實操時用它當作方向标,不容易迷路:
自拼學習實操路線
3歲起點英語啟蒙規劃(裝備清單)
6歲起點英語啟蒙規劃(裝備清單)
三年級起點英語啟蒙規劃(裝備清單)
英語啟蒙規劃框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