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7種常見的運營崗位

7種常見的運營崗位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30 02:25:46

  管仲樂毅,孫武孫膑。

  這算是戰國時期的運營了。放到現在也不興這個。總有一群人處于一個時代,在讓一切變得有序。

  上至宰相,下至社群運營不外乎如此。

  為什麼我一開頭就不說人話呢?因為隻要不說人話老闆就喜歡。拽一堆背書和專業詞彙。

  可能大家對于運營的概念仍舊停留在互聯網初始階段。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因為運營逐漸變成了一個吸引對這個職業感興趣或者意識到這個職業能在未來改變什麼的“人力”畢竟比起某個崗位和工作。“運營”這個詞聽起來都要高大上一些。

  但這不影響什麼,因為運營的确是這個時代少有被低估的工作。

  至于原文下面的内容給大家交代。但是現在還是老規矩:你知道運營是什麼嗎?你知道運營能什麼嗎?

  7種常見的運營崗位(這種工作值得堅持)(1)

  01創業者讓這個世界變得豐富,而企業家讓這個世界變得有秩序 小标題裡有兩個詞,一個是豐富,一個是有序。

  無論豐富還是有序,顯然運營都穿插在其中,無論你能理解與否。創業者不遺餘力地在各個行業裡找尋新的機會,而企業家則讓現存的行業從産品到用戶到市場再到經濟都有秩序,甚至是股市。

  當然我們聊了這樣大的一個話題,但顯然看上去和運營沒什麼關聯,但事實上,無論是創業還是企業。

  這兩者當中真正核心的底蘊力量,或者說支撐着他們走向成功的其實是運營。當然我這裡所指的運營并非boss直聘上招聘的那種,而是正兒八經的運營。

  運營從大概念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給活就幹的人力,另外一種是價值增長型的。我所指的運營基本上是第二種,隻有第二種運營才會有價值的增長,而前者已經成為這個時代過載的人力了。

  理智去看待的時候,如今大家好像更渴望有一份工作,更渴望這份工作薪資能高一點的,甚至有時候大家的期望裡還有一些希望,希望工作能輕松一些,能學習到更多東西。

  但實際上成長不是由外而内的,而是由内而外的。就如同大家稀裡糊塗找了一份運營的工作,然後去幹了之後,發現什麼運營,不就是朋友圈營銷麼,一天守着一堆手機發朋友圈。這類工作一般被稱為用戶運營,或者是私域運營。因為無論是用戶還是私域貌似都能解釋得通,但是這是我前面所說的第二種運營分不出精力去幹的殘羹剩飯,但這殘羹剩飯裡就藏着第二種運營所有吃飯的秘密。

  我之前講過一句話:流量的底層邏輯是人,那麼運營這個工作的底層邏輯也是人。

  換句話說,隻有你越靠近用戶的時候,你創造的價值就越大,就如同你此刻發布的朋友圈一樣,看似和運營毫不相幹,甚至是運營疊代下來的工作,但顯然在沒有任何複雜程序進入之前,這份工作就是最靠近用戶的。因為運營已經幫你完成了獲取他們的那一步,你隻需要不斷重複且專注地幹好這份工作,這個過程當中你會發現有些内容會獲得用戶的點贊,有些内容會讓用戶立刻就咨詢,有些朋友圈會讓用戶當即轉發。

  如果你隻是發朋友圈,那麼你這輩子也不可能走到第二種運營的關卡,因為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系統教學和課程能教導你怎麼樣從0~1。即便是《運營之光》也是給已經覺醒的第二種運營看的,并非給一個想真正把運營這份工作做出價值的人來看和學習的。

  所以你要經過這個關卡,至于最後你能總結出來什麼,并且針對于你的這些總結你能完成怎麼樣的基于用戶的運營體系原始框架,這個就是你自己的思考和總結有多深了。

  因為從豐富到有序,總要有人去幹這個事情,總要有人去做相對應的工作,這個就像流水線一樣的,整條工作鍊路都是有效的,而其中真正有價值的人是思考如何讓工作變得更加有效率的人,譬如在産品設計的時候可以增加一步,這樣流水線上的工作步驟就少一步,而少一步整條生産線都的生産力都将提高一倍。這就要比原始的打螺絲的工作産出的價值更高了,從而獲得的收益也更高。

  再比如說很簡單的餐廳經營,在一般的飯店裡,大家早上開店,然後談好供應商,招人,把店鋪選在人多的地方。這就是初始的,無論是加盟還是自己經營,或者是餐飲品牌這誰不知道,隻要有一定的原始資金,就能幹這個活,甚至你不用自己會做。

  但相反如果你換個方式呢?首先你經營的這家餐廳,你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任何的預估說到底要怎麼把它經營得很好,但如果你進入第二種運營的階段,你就會發現,每天你的流水大概有100個人,而這100個人其中有一大半是來自于周邊小區的年輕人。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思考做一些MVP産品,譬如深夜的粥,譬如清晨的酒,甚至你都可以把你的門店的運營方式轉向年輕人,讓另外一個小區的年輕人來打卡,從而建立除了吃飯之外的價值。但這同樣需要你進入第二個階段的運營,而不是第一種,因為第一種誰都做得到。

  接着往下看。

  7種常見的運營崗位(這種工作值得堅持)(2)

  02隻有少數人可以成為運營 從事運營工作的人多了去了,尤其在互聯網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之後,而運營這個工種也被分成了很多種,用戶運營,私域運營,内容運營,社群運營,産品運營,在大家的常識裡運營這種工作也無非就是幹一些具體的活,比如讓你的門店有客戶,讓你的抖音有流量,讓你的私域可以裂變,讓你的産品更好賣一點。

  但你有沒有發現,你招運營或者說你對運營的需求隻停留在第一層級,讓門店有客戶,讓抖音有流量,讓私域能裂變,讓産品更好賣。這些都是你從業一個事情的基礎,無論是老闆還是項目負責人亦或者是創業者。

  但實際上運營真正有價值的,甚至是你發工作給他,能讓他産生的價值是第二層級,甚至第三層級的。

  第一層級的概念你可以理解成常識性運營,就大家都知道的那些東西,你找了人力來替代你這個事情。

  第二層級的概念你可以理解成精準運營,這種精準運營毫無疑問要麼針對産品,要麼針對用戶。

  譬如國産手機vivo,OPPO的産品經理清一色的美女,她們的職責類似于電競直播或者是體育直播時的美女,就這一項是針對于用戶的,而後端的程序員以及産品運營都是針對于産品的。但這兩者又需要緊密配合。

  第三層級的概念其實就更加複雜了,他更偏向于域态,品牌化。因為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市場無法被壟斷,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一些方法來占領市場的一個版塊,譬如手機行業,OPPO和vivo不斷地升級疊代手機,讓自己的手機的功能性不斷的提升,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占據低消費人群,但OPPO和vivo幾乎沒有忠實粉絲,再譬如小米,小米曾經有一款叫做紅米的手機,裡面的介紹叫做為發燒而生。顯然這一款為發燒而生的手機就是針對自己的用戶的。再譬如蘋果,蘋果的每一次宣傳片都是一個非常高能的宣傳片,大抵也就介紹一個産品。譬如劉海屏,譬如靈動島,譬如攝像頭等等的功能性。如果從蘋果用戶的角度上去看,蘋果隻針對自己的用戶。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現在使用的智能設備,從平闆到筆電再到手機一系列的榮耀。同樣也是因為這樣的效果。

  當解釋了這三種不同的概念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運營分成了三種,一種是針對某種具體的工作的,一種是針對于某個具體的功能,還有一種就是針對于人的。

  那麼請問,你真正需要的或者你自己想成為的是那種運營呢?

  你肯定會回答說,你要成為第三種,但同樣的,第三種運營隻有少數人能成。

  原因很簡單,第一種運營隻要工作了就能領錢,第二種運營隻要熬過足夠長的時間,所得的收入也就越高,隻有第三種是不計代價給人帶來好處的長期運營。

  這個事情就如同現在的男女關系一樣的,讓人厭倦卻讓很多人無法抗拒的譬如去酒吧認識了異性的一夜情。每個人經曆的是正常的相親戀愛結婚度日。而讓所人羨慕的卻是相識相知到相愛再到厮守一生的愛情。

  每個人都想擁有第三種,但在讓自己變得優秀的路上,多數人拼盡全力也隻能做到第二種。

  當然這是為什麼隻有少數人能成為真正的運營的由來,同樣這也是為什麼運營這個工作會被小看的原因。我們接着說下一段。

  7種常見的運營崗位(這種工作值得堅持)(3)

  03人人充滿想法和決策,因此不是所有人需要人才 人是一個很容易被自私裹挾的動物,但人的自私不像其他動物的自私那麼直接,譬如貓狗會護食,譬如獅子不會允許鬣狗分享自己的獵物。譬如秃鹫跟着獅群自己就能生存得很好。

  不是所有的老闆和企業都需要一個充滿想法和随時在準備各種方案落實的人。這是兩個極端情況,一種是在初創的時候,或者初創人本身就是一個好的運營,還有另外一種就譬如一些頭部的企業,他們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但除了這兩種情況,大多數企業和公司以及創業公司的情況單單隻為一個字:利。

  老闆希望自己花錢可以花的少一點,但是幹事情要幹的多一些并且好一些。這可能嗎?這當然不可能,但大多數老闆就信這一點,他們把這一點奉為商人的智慧。

  講到這裡我們就分開來說。

  ①初創公司

  80%的初創公司的老闆幾乎都是在用腹稿方案推動公司前進,這你就能理解了為什麼你的老闆總是孤注一擲地做出錯誤的決策。

  因為初創公司沒有完全的運營方案,項目能抓到手裡的就去做,錢能掙得無論大錢小錢先抓為上,更有甚者初創公司隻需要會辦事的運營,有想法的運營這種叫做擾亂軍心。

  在這一點上,我進入職場的第一家初創公司就已經完全領教過了。在後來的了解當中,基本上年産值100w左右的初創型公司幾乎都是老闆自己做運營,剩下的就是所有的人力圍繞着老闆的決策跑圈圈,光我能了解到的那些公司,核心人員除了老闆之外已經換了很多波了。

  因為老闆不需要,所以運營也隻有兩個選擇,要麼就幹,要麼就不幹。

  ②經營型公司

  80%的經營型公司靠背書和資曆。如果你要做一個項目,你不找一個有背書有資曆的人給你撐腰,你試試看你能走幾步,你可能連部門主管的屋子都走不過。

  同樣在這一點上,幾乎成為了所有運營的痛點,産品經理隻叫嚣着用戶的反饋要怎麼調整,但從來不在做市場的時候讓産品運營參與其中,不了解用戶的産品運營怎麼做出來賣得出去的産品?

  這樣的例子在經營型公司不勝枚舉,而真正讓運營工作被小瞧的原因是經營型公司體制的問題。老闆隻向下一級詢問情況,這沒有錯吧。老闆隻需要下一級能幹,但整個公司的框架當中,或者老闆的董事會的戰略決策當中一定是有品牌這一環的,而做品牌這一環不是靠産品經理,不是靠産品運營,更不是靠宣發部門或者用戶運營來做到這一點。

  這顯然需要一個計劃方案。但這份計劃方案不會被老闆看到,不會被經理看到,因為經營型公司的決策成本高到吓人。戰略調整也不可能像初創公司一樣那麼地迅速。

  經營越長時間的公司,越會有更多的空架子。很多事情并不需要運營來完成,一家第三方廣告策劃公司和一些人脈關系就能搞定。

  當然再往下說,我總不能說,如果你不會忽悠,不會給自己搞背書,你充其量隻能成為一個打工的運營!

  事實上也不是的。我們來看最後的總結,至于問題嘛,自己個回答。其實有些問題隻需要提出來,至于答案無關緊要的。

  7種常見的運營崗位(這種工作值得堅持)(4)

  04總結 其實一個觀點總有兩個維度的觀念,正如這個世界不過非黑即白,陰陽怪氣和旁門左道能存活的周期實在有點短。

  運營也是如此。這個工作被小看是因為人,而這個工作被追捧也是因為人。因為一個好的産品經理年薪可以100w,可以在一兩年内迅速積累資源從從而進行創業。因為一個好的用戶運營可以掌握無窮無盡的流量,有了這些東西,無論走到哪裡都能風生水起。

  但從業者要走到這一步需要多久?這中間的孤寂和壓力有幾個能忍受得了。同樣的能讓一家公司青睐的運營,或者說讓一家公司高看的運營,你又需要用多少時間來積累背書來總結經驗,自我成長呢?

  我給這個周期的時間是10年,那麼你呢?

  當然當我們再去看所謂的“灰色”地帶的時候,我被很多人問過一個讓我很無語的問題: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的!但無論我的答案是什麼樣的,無論我撒謊還是真誠,這都無法掩飾我沒有文憑這一事實,在運營這件事情上也是一樣的,你需要去參與更多的案例來積累經驗。因為人都是勢利眼,甚至還有一些複雜的人情世故在裡面。

  所以最後我想告訴大家,運營也許不能讓你短期内拿到大結果,但這不是一個一直會被人小看的工作。

  以上,感謝閱讀。

  公衆号

  幹點實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